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面积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及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分析,并对37例进行了0.5~18年随访。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共吻合动、静脉分别为131条和253条。远期随访观察供区、受区组织恢复良好,部分皮瓣恢复感觉。结论:前臂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术中血管套接法优于缝合法,应尽量多吻合静脉,该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吻合的质量是决定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应用中存在血管选择、受区血管相关术中表现和血管吻合技术等方面的诸多特点及技巧。同时,术后对皮瓣危象、并发症进行判断和处理时也有较多的关键点。笔者的团队在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在口腔颌面颈部的血管吻合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本文针对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皮瓣修复中动静脉吻合的技巧、血管选择、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等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16例患者头颈部肿瘤切除后拟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术中记录皮瓣大小、穿支血管的数目和血管蒂长度,术后观察游离瓣成活情况,随访记录供区愈合情况及评价术后并发症.结果 最终完成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6例,15例皮瓣术后成活,1例术后因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后皮瓣部分存活.供区15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15例供区Ⅰ期愈合,1例因术后供区肌肉坏死行清创手术后愈合.14例术后随访3~ 12个月,所有患者供区除因瘢痕致远端皮肤触觉异常外,远期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供区并发症轻微,适用头颈部中小型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缺损的感觉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我院13例经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口腔癌患者,按照其皮瓣位置分为A组(游离前臂皮瓣)及B组(游离腓骨肌皮瓣),对其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修复区的感觉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个月时,12例患者的感觉功能开始恢复,且以触觉和痛觉最先恢复。所有患者12个月时的感觉恢复程度均优于6个月时,表明皮瓣修复区的感觉恢复至少需6个月以上的时间。结论:游离前臂皮瓣、游离腓骨肌皮瓣对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作用相仿,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施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中2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的血运,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皮瓣区受压和预防皮瓣感染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前臂游离皮瓣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11O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 110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 110例 (硬软腭缺损修复再造 3例 ) ,其中 1例为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10 5例全部存活 (尿毒症伴舌癌患者 1例 ) ,1例大部份存活 ,成功率 96.4% ,失败 4例。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 ,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 ,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优良皮瓣 ,也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9.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特点 ,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2 2例。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 10 0 %。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前臂游离皮瓣在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的患者39例,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全部病例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患者语言、吞咽等功能均满意。结论: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100%。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一种对偶三角瓣联合原位小面积全厚皮片修复前臂游离皮瓣供区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25例口腔鳞癌患者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在制备前臂游离皮瓣的同时,进行供区对偶三角瓣及邻近小面积全厚皮片的设计和制取,原位修复供区缺损。结果: 25例前臂供区缺损均成功采用供区对偶三角瓣联合原位小面积全厚皮片修复。用于关闭前臂供区缺损的邻近全厚皮片均存活,创口愈合良好,无迟发性创面破裂,未发生供区严重并发症。取瓣侧手臂肘腕关节运动正常,掌部血运正常,前臂皮瓣供区缺损修复区域与周围组织皮肤色泽接近,无凹陷畸形,无挛缩畸形。与腹部取皮组相比,前臂邻近皮片修复组在术后肿胀和腕关节运动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瘢痕感染几率减少,肌腱外露风险降低,大大提高了前臂术区的美观性。结论: 改良供区对偶三角瓣联合邻近全厚皮片修复技术减少了术中和术后恢复时间,避免第三术区的创伤,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追踪16例口腔癌患者,其中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8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8例,术后6-18个月检测移植后皮瓣的轻触觉、两点辨别觉、痛觉和冷热觉的恢复情况。结果:7例皮瓣(43.7%)至少2/3面积有感觉恢复,8例皮瓣(50%)有部分感觉恢复,1例皮瓣(6.3%)无感觉恢复。结论: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可自行恢复部分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32例、颊癌16例、口底癌10例、牙龈癌9例、口咽癌8例、面部皮肤癌1例,评价移植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76例皮瓣中,74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坏死,成活率为97.4%。成活皮瓣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9年10月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口腔科舌鳞状细胞癌患者26例,采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同期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组26例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修复后舌形态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舌癌联合根治术造成的舌缺损,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较好,重建后的舌功能恢复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我科92例应用前壁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92例的成功率为95.7%;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保持局部引流通畅,否则易导感染发生。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供区功能损伤更小的腹壁下深动脉穿支(DIEAP)皮瓣,用于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DIEAP皮瓣修复头颈部手术缺损患者共12例。手术缺损部位分别为全舌或近全舌缺损6例,面中部缺损3例,颊黏膜洞穿缺损2例,颅底合并头皮缺损1例。结果:11例DIEAP皮瓣修复成功(92%),1例因吻合侧的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皮瓣坏死。供区一期愈合,未发现腹壁疝和腹壁隆起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游离DIEAP皮瓣保留了腹直肌和前鞘,将供区并发症降到最低限度,是头颈部缺损修复新的可靠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对我科92例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具有许多符合口腔颌面部修复要求的优点,本组92例的成功率为95.7%;修复口内缺损时注意皮瓣下勿留有死腔,保持局部引流通畅,否则易导致感染发生。结论前臂桡侧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解剖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