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耳鸣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临床症状。其定义为外界无声源刺激下,个体主观产生的声音感觉。据美国耳鸣协会估计,全美国患有严重耳鸣的人数大约有一千二百万,在英国,10%的成人有过长时间自发性耳鸣,其中5%的成人耳鸣严重程度为中或重度。  相似文献   

2.
耳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耳鸣的定义 耳鸣是一个耳神经学症状,是指在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的感觉,即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  相似文献   

3.
耳鸣的手术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tinnitus)是在没有外界声源或电刺激时耳内或头部所产生的一种声音感觉.tinnitus源于古罗马时期,原意是"无外部原因的颅内鸣响或其它声音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耳鸣-听觉系统重组的畸变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狭义的耳鸣定义为无外界刺激声源而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的一类症状[1]。不同患者的耳鸣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患者甚至因耳鸣而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很难以某一种理论来解释耳鸣的发生及发展[2]。Jastreboff等人曾提出了听觉的神经生理学模型:外周听觉系统(通常是耳蜗及蜗神经)通过  相似文献   

5.
<正>耳鸣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特指在没有外界声源或电刺激存在时出现的声音感觉,因此耳鸣自身存在着与认知功能相关联的基本条件。很多耳鸣患者会因为难以自我解决的苦恼而四处求医。根据在不同国家的大样本研究报道,成人耳鸣自我报告率为4-15%[1],耳鸣患者常常带着问题来,而医生们  相似文献   

6.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耳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据调查在美国大约有4千万人患有耳鸣,而且其中有10万人是很严重的.在40~70岁人群中它的患病率最高,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正>耳鸣(tinnitus)是指无任何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或头部产生声音的主观感觉。耳鸣声表现多种多样,如嗡嗡声、嘶嘶声、电流声、蝉鸣声、电铃声等。可为单侧耳鸣、双侧耳鸣或颅鸣。耳鸣可持续性、间歇性或搏动性。声音强度从阈上轻微强度到高强度。按照是否有听力损失,可分为听力正常的耳鸣和伴有听力损失的耳鸣。按照是否有声源,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内部生物源性的真实声音,通过人体自身组织传导到耳内。来源包括血管搏动、脉搏声、中耳肌肉痉挛、咽鼓管  相似文献   

8.
听觉耐受下降(decreased sound tolerance)是指对声音的容忍度降低,或指对声音的敏感性增强,包括听觉过敏,厌声症,恐声症〔1〕。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或  相似文献   

9.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产生的声音感觉,即患者感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据估计,大约有10%~15%的人有规律性的耳呜现象.70%的耳鸣病人伴随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鸣的病因多种多样,听觉传导通路的任何病变都会引起耳鸣。单纯的耳部疾病以及全身多种疾病都可以引起耳鸣。  相似文献   

10.
耳鸣习服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耳鸣概述 耳鸣(tinnitus)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耳内或者头部有声音,但是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临床上将其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耳鸣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可发生于突发性聋或噪声刺激后,慢性者可因急性期过后转成慢性或渐进性发生,临床上耳鸣发生3个月或以上无好转者即为慢性耳鸣。  相似文献   

11.
耳鸣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tinnitus)是指无外界声源刺激时耳内主观上有声音感觉,为一类症状而非一种疾病。耳鸣不包括幻听和体声。幻听表现为听到有意义的声音,如言语、音乐或警笛等,体声指来自身体其他部位的声音,如血管搏动声、腭咽喉肌阵挛的卡嗒声、咽鼓管异常开放的呼吸声等,也即既往称之  相似文献   

12.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感觉,尽管其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但大量的临床资料揭示了耳鸣与耳蜗损伤的密切关系:耳鸣常发生于老年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聋、梅尼埃病或其它内耳疾病患者;耳鸣有鲜明的心理声学特征,如侧向、音调,耳鸣的音调在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听力损失的频率重叠,  相似文献   

13.
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没有声源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有心烦、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耳鸣按照声音的特点,可分为搏动性耳鸣(pulsatiletinnitus,PT)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是一种有节律的耳鸣,是由患者头颈部的血管或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被感知的。  相似文献   

14.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情况下耳内的一种主观的声音感觉.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耳鸣的形成与耳蜗毛细胞和听神经的形态和功能改变相关,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应用于耳鸣发生机制的研究,学者们发现耳鸣的发生与听觉中枢相关,尤其是边缘系统.  相似文献   

15.
耳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耳内所产生的声音感觉。它不包括声音幻觉和错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对其客观评定方法不多,定位诊断困难,治疗方法不足,因而成为临床的一个难题。同时,耳鸣常为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有时是一些严重疾病的的首发症状,故临床上应给于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儿童耳鸣有增多趋势,由于引起耳鸣的疾病与因素极多,儿童的表述能力又较差,所以诊断与治疗起来更  相似文献   

16.
耳鸣是指在周围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有睡眠障碍、心烦、恼怒、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在临床常称为主观性耳鸣.但也有另一类耳鸣,不但患者自己能听到,他人也能够听到,相对于"主观性耳鸣"而言,后者被称为"客观性耳鸣",如肌肉痉挛声、血管搏动声、血液湍流声等,但临床上针对来就医的耳鸣患者多指伴有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观性耳鸣",本文仅涉及主观性耳鸣.  相似文献   

17.
耳鸣的定义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突发性聋的常见伴发症状,不仅与听神经系统有关,而且与心理障碍关系密切。无突发性聋耳鸣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而突发性聋患者群中伴随耳鸣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临床显示耳鸣可作为先兆出现在突发性聋发生以前数小时,也可能与突发性聋同时出现,少数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耳聋伴发耳鸣的发生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在临床亦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据流行病学调查突发性聋的发病率是5~20人/10万,突发性聋中耳鸣发病率日本报道为78.2%~91%,国内为70%~100%。  相似文献   

18.
耳鸣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但患者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的一类症状。由于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针对耳鸣的病因治疗,大多数药物和心身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耳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逐渐将一种新方法,即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应用于耳鸣的治疗。该方法通过刺激耳屏等有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部位,将冲动传入大脑,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减轻患者的耳鸣症状。本文就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治疗耳鸣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耳鸣(tinnitus)指外界无声源或电刺激存在,患者主观感受声音。特别指出,耳鸣需要与幻听区别:耳鸣的声音一般是单调的声音,没有任何语言意义,耳鸣常为蝉鸣、嘶嘶、嗡嗡、铃声、风声等;幻听表现为患者听到有人与他(她)交谈、秽语等,实际上这些声音是虚幻的假象,是某些精神病人的临床症状。耳鸣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但产生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欧洲多学科指南(2019)将耳鸣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  相似文献   

20.
耳鸣是指在无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主观上感觉耳内或头部有声音,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它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许多疾病的伴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耳鸣是一种主观现象,难以客观的进行评价,目前仅通过患者的反应来进行测定和描述。尽管目前对耳鸣的产生及诊治已经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多数缺乏充分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且患者满意度也较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耳鸣的病因、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