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迎穴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关于人迎穴的记载最早可见于《灵枢·本输》"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人迎穴现代定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在解剖上,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及甲状腺上动脉,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侧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下面就其临床功用及施术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人迎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1],与肾、脾、肝、心、三焦、胆、小肠、冲脉、任脉、阴跷脉等经脉相通。解剖位置位于颈阔肌中、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甲状腺上动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和颈内、外动脉,分布有颈皮神经、面神经颈支,深层有颈交感神经干、舌咽神经的窦神经,后外有舌下神经降支及迷走神经。正是由于人迎穴特殊的经络关系及复杂的解剖结构,成就了其特异性的脉法诊断和多样性的治疗功效[2]。  相似文献   

3.
【文献依据】在颈大动脉应手,挟结喉旁《甲乙经》.【体表定位】在颈部的颈动脉三角内(由二腹肌后腹、肩胛舌骨肌前腹和胸锁乳突肌前缘所构成的三角区),即当胸锁乳突肌前缘,于喉结旁一寸五分.【针法】临床应用直刺三~四分,避开动脉.【穴位层次解剖】如在尸体标本上直刺一寸二分,其层次结构如下:①皮肤:由颈皮神经支配,属颈丛皮支,颈皮神经由第二和第三颈神经组成.②皮下组织和颈阔肌:皮下组织:内有颈皮神经、颈阔肌和面神经颈支.  相似文献   

4.
人迎穴针刺手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迎一名天五,又名五会及天五会等,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喉头两旁,恰当颈动脉搏动处。其解剖部位: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与甲状软骨之接触部,正当颈总动脉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劫脉的分歧点,稍外有舌下神经降枝,后方有迷走神经经过,该部由颈皮神经司皮  相似文献   

5.
浅谈人迎穴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延萍 《陕西中医》2002,23(10):926-928
人迎穴 ,最早载于《灵枢·本输》,是足阳明胃经经穴 ,为“足阳明少阳之会”,是“气海”所出之门户 ,与肾、脾、肝、心、三焦、胆、小肠、冲脉、任脉 ,阴跷脉等经脉相通。“人迎”是古代“三部九侯”诊脉辨病部位之一 ,所以能“侯五脏之气”。由于人迎与多条经脉相通和复杂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针灸甲乙经》称之为重要经穴之一。在解剖上 ,人迎穴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与甲状软骨接触部 ,在颈内、外动脉分歧处 ,有颈前浅静脉为颈内静脉 ,深层有颈总动脉、颈动脉窦 ,甲状腺上动脉 ,布有颈神经、面神经颈支 ,深层有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6.
刘嘉妍  史慧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18-2320
人迎,足阳明胃经穴,位于结喉旁,颈总动脉搏动处,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穴在中医诊断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特殊的解剖定位及复杂结构,在古代一度作为危险穴而禁刺、禁灸,随着现代医学与解剖学的发展,对人迎穴的认识更为清晰、深入,其刺灸方法更有的放矢,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文章介绍了人迎穴自《灵枢》以来在解剖、诊断学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7.
扶突,为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位于颈外侧部,结喉旁、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针灸甲乙经>谓其"在人迎后一寸五分",今定位与其基本相同.扶突的解剖结构在甲状软骨上缘之外后方,胸锁乳突肌中部,肌下有颈血管鞘、膈神经、迷走神经等通过.因其局部解剖结构复杂,针刺治疗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较少应用.根据葛书翰主任的经验及其实验研究,笔者发现扶突穴对某些病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和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迎穴,别名天五会,五会,为足阳明经之穴。笔者用此穴治疗咽喉肿痛,慢性咽炎,膈肌痉挛及更年期综合症,均取得满意疗效,特报道如下:1 取穴方法  患者坐卧均可,在与喉结相平,即甲状软骨切迹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取穴。2 操作方法  选用28号1.5寸毫针,以指切法进针,将颈动脉轻推向外方,固定穴位,稳定肌肉不得紧张和活动,沿颈动脉内侧,直刺0.8~1寸,寻找针感,刺入该穴,手下有空虚感,逐渐出现沉紧感,这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若无沉紧或针感不强,将针上提向颈动脉内侧,内上,内下方向慢慢探找,以求整个咽部有胀麻、异物感。3 临床应…  相似文献   

9.
近四年来,我院在针刺麻醉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穴位麻醉,应用于颈前甲状腺切除手术.经过临床观察,此种麻醉方法,不但用药量少,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麻醉维持时间较长.由于所采用的药物不同,现将本组病例分成三组加以分析,供作参考.一、取穴(一)天突:位于胸骨柄上缘凹陷中.先直刺0.2寸,然后针柄向喉结方向靠拢,针尖沿胸骨后缘进针1.0~1.2寸.(二)扶突:位于喉结旁开三寸,胸锁乳突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令病人仰卧 ,颈背下垫一小枕 ,使头后仰 ,充分暴露颈部 ,选取与病灶部位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前缘约距锁骨上二横指处 (相当于水突穴 ) ,用龙胆紫作一标志 ,将针刺部位及操作者双手常规消毒 ,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总动脉拉向外侧 ,右手将 3寸毫针自标志处垂直方向刺入 ,当针头触及横突后 ,将针提起少许 ,再向内下方徐徐刺下 ,直抵脊柱 ,轻度捻转 (不 >360角度 )病人即感觉局部酸胀麻疼并向同侧颜面及上肢放射 ,约 5~ 1 0 min左右可出现针刺侧睑裂变小 ,瞳孔缩小 ,眼球稍凹陷 ,结膜充血 ,部分病人出现血压下降等 ;即所谓霍…  相似文献   

11.
小儿出生后,颈部一边胸锁乳突肌生一肿块,多属第一胎准产、或臀位牵引,后出胎头娩出困难,致使胸锁乳突肌损伤,形成肌肉血肿,甚至影响转颈困难。兹将临床治愈此症三例的方法及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2.
人迎穴特异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穴在于经络位置、生理病理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性质。人迎穴位于颈部,当结喉旁开1.5寸,二侧颈总动脉搏动处,其具有多方面的特异性,兹从人迎穴的经络、位置、诊断、刺灸、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主要颈肌的肌电疲劳特征及推拿对其的影响。方法:运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1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即刻效应。结果:右侧(病变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经推拿治疗后,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后伸运动中的双侧颈脊旁肌及右侧斜方肌比治疗前MF值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4.
杨盛宇  刘佳  黄蛟  张广渊 《陕西中医》2012,33(8):996-997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拔经推拿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本组78例选自本院有症状的颈椎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和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78例颈椎病患者在50%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前屈和后伸力竭运动中颈脊旁肌、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持续时间和表面肌电中位频率(MF)值及推拿治疗。结果:右侧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比对侧同名肌MF值显著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前屈和后伸运动中的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斜方肌等的MF值均显著增高。结论:颈椎病颈脊旁肌和胸锁乳突肌均有易疲劳特征,推拿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进行颈肩部手法按摩,然后予以功能训练(颈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观察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痊愈14例,好转8例,治愈率 63.6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不同阶段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颈肩部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病以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梭状硬块,并以头向患侧,前倾,面部旋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胸锁乳突肌肌化症”。本文讨论的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临床上,还有极个别是由于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  相似文献   

17.
天鼎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针刺和推拿治疗咽喉、颈肩、上肢疾病的要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罗永芬主编的《腧穴学》93页关于天鼎穴的定位记载如下:正坐微仰头,或仰卧位,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局部层次解剖如下: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内有臂丛神经等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邱茂良主编的《针灸学》31页关于天鼎穴的  相似文献   

18.
人体的颈部上连头部,下接躯体,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按解剖位置讲,颈部舌骨下方,颈前部正中为喉及气管颈段,其明显的标志为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下为气管的起始部,两侧被甲状腺的左右两叶覆盖并黏附着,后方为 食管颈段。气管和食管间的沟内有喉返神经通 过。在颈侧部,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段的下方有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众多的颈部淋巴结。可见, 颈部是人体的关键部位更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本人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甲状软骨上缘下1.5cm与前正中线上侧4cm交点处作为麻醉穿刺点行颈丛阻滞,临床应用83例,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肌性斜颈特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因纤维性挛缩所致的斜颈。斜颈产生多与分娩时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造成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动脉管腔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被结缔组织代替,而造成挛缩。小儿斜颈主要症状:(1)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2)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3)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卵圆形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