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64例次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7,他引:10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特征。方法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报道的864例次IRPA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RPA感染者除损伤和烧伤组外,中位年龄均60岁;感染前的平均住院天数(25.99±26.50)d,按基础疾病分类,以胰腺疾病者住院时间最长达(36.53±33.61)d,所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P0.01);按感染部位分,以泌尿道感染者住院时间最长达(35.82±39.64)d,各部位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P0.05);IRPA医院感染者泌尿道及动静脉插管、呼吸机、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学治疗的使用率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RPA医院感染者以老年患者为主,发生感染之前平均住院时间长,患者侵入性操作多。  相似文献   

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E),采用KB法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并统计耐药率.结果 2年来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共检出336株IRPA,占PAE总数的38.7%,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建议重视对IRPA的监测与控制,尤其要关注泛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3.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医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IRPA引起的56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IRPA组),对照组为62例医院感染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患者(敏感组),均按常规方法对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IRPA组与敏感组之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t检验、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混合感染、机械通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IRPA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机械通气,OR值为10.13及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OR值为36.68,为IRPA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以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使用是IRP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烧伤中心住院患者烧伤创面分泌物、工作人员手、病区环境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水平,并比较亚胺培南敏感株和耐药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用E-test试条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值,用K—B纸片法测定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3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50,MIC90,MICgm(MIC几何均数)分别为1.5,32,1.94μg/mL。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3.64%。亚胺培南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耐药株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敏感株高,一般相差2倍以上。有8株菌(全部来源于严重烧伤患者)对受试的12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密切关注本地区甚至本病区细菌耐药性的变迁,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年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6株PAE中,IRPA占总数的35.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要关注PAE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6.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监测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方法用常规方法对289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进行鉴定,并采用Kirty-Bauer法选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0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36.7%,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78.3%;其在临床病区分布中居前3位者依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病科;10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8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50%的耐药率. 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严重,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某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词查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药物的现状及治疗结果。方法以该ICU2004年全年经病原学证实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药敏试验采用美国B-D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完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共检出57株菌,其中对亚胺培南敏感者33株(57.89%),耐药者24株(42.11%)。耐亚胺培南菌株中,耐药≥3类者占83.33%,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的12.12%(X^2=28.906,P〈0.001)。57例患者,2例自动出院,47例治愈,3例病死(均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者)。结论ICU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发病区,也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较多的病区,应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后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特征的差异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1月于医院手术室行手术后确诊为IRPA感染的432例患者为IRPA组,并将同期无IRPA感染的94 495例患者作为非IRPA组,对两组患者感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后IRPA感染患者年龄>59岁占95.0%,平均术后住院(4.79±26.57)d,首位的基础疾病为脑血管疾病,占15.05%,其次为烧伤和胰腺疾病,分别占14.58%和13.89%;手术后IRPA感染中侵入性操作使用频率远高于非IRPA医院感染者.结论 IRPA医院感染患者群集中在老年患者,以脑部疾病患者为主,术后感染部位多集中于泌尿道感染,临床应针对上述感染特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IRPA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128株耐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耐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ICU、脑病科、肿瘤科,分别占60.9%、21.9%、8.6%;在各类标本中的检出率以痰液、脓液、创面分泌物较高,分别占 60.2%、12.5%、12.5%;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B耐药率最低为0,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为40.62%、46.09%;耐药率>80.0%的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头孢噻肟、美罗培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 50.0%的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现象极为严重,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防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某院分离的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医源性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住院病人的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101株非重复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回顾病历资料,以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病例组,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有无混合感染、是否使用亚胺培南、使用亚胺培南时间、是否使用哌拉西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是否使用激素、是否接受侵入性操作共13个因素. [结果] 混合感染、使用亚胺培南、使用哌拉西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三、四代头孢菌素、使用喹诺酮类、使用氨基糖苷类、使用糖肽类、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使用亚胺培南时间(P<0.05)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医源性危险因素. [结论] 为减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在限制使用亚胺培南同时,应尽可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定植和传播.  相似文献   

11.
258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各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耐药率上升较快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分别由2002年的0、8.6%、20.0%增至2004年的9.5%、28.6%、41.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高,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谨慎选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及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BD Phoenix 100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K 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IMP、VIM、OXA、GES)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8.33%;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20%;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 耐药率>60%,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全部耐药。检测到1株OXA 17阳性菌,阳性率2.78%;oprD2缺失率为38.89%;未检测到其余耐药基因。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外, 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膜蛋白OprD2缺失与碳青霉烯酶产生等机制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IRPA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西安地区4所三级医院2013年2-10月IRPA感染患者103例(病例组),同期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03例(对照组),对IRPA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住院时间≥4周、慢性肺部疾病、入住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分离出IRPA前2周使用过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IRPA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选取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4周(OR95%CI:1.44~139.73)、机械通气(OR95%CI:2.96~267.75)以及分离出IRPA前2周使用过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OR95%CI:2.65~154.34)是I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该地区医院应针对IRPA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降低IRPA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249株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lkaway40鉴定到种,药敏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配套的NC21药敏检测板,比较2000-2006年7年来上述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49株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6.1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荧光/恶臭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黄杆菌属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3.66%、50.00%、81.82%和87.50%。249株非发酵菌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除头孢吡肟耐药率为49.4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分离率(Х^2分别为108.59、47.46,均P〈0.005)及耐药率(Х^2分别为63.53、15.50,P分别〈0.005及〈0.05)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且有逐年增高趋势,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耐药菌株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某县级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并有助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69株,主要检出自痰液及咽拭子(234株,63.41%)、尿液(41株,11.11%)和伤口拭子(28株,7.59%)标本;在病区,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146株,39.56%)、呼吸内科(51株,13.82%)和神经外科(37株,10.03%)。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B无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6.81%~22.73%);各年度相比,除多粘菌素B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部分抗菌药物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以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分布较多;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有上升趋势,临床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脑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铜绿假单脑菌医院感染病例;统计分析1997~2000年铜绿假单脑菌的耐药性变化。结果 铜绿假单脑菌感染主要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26.1%)和呼吸内科(23.2%);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60.9%)和伤口(29.0%),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连续4年耐药率均<14%。结论 危重患者是铜绿假单脑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的选药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卡及K B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结果为:非黏液型PA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黏液型PA(P<0.05),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黏液型PA感染前后,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结果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一致;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黏液型PA体外药敏试验耐药性较低,但体内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药物与能抑制细菌表面生物膜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情况及药物疗效。 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痰培养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78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44例)和美罗培南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状况,细菌对所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时间,以及药物疗效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治疗前,两组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至第6天,亚胺培南治疗组和美罗培南治疗组患者对所使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22.73% vs 8.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至第8、10、12天,亚胺培南治疗组耐药率分别为40.91%、77.27%、97.73%,均高于美罗培南治疗组(分别为17.65%、32.35%、44.12%;均P<0.05)。不同抗菌药物治疗后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的平均时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组为9.0 d,美罗培南治疗组为13.5 d。两组患者疗效(64.71% vs 74.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耐药的风险高于美罗培南,治疗第7天两组患者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