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液化组织清除时间、换药次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35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5.26 d;平均换药次数为9.31(3 25)次;平均换药费用为432.35元.对照组30例,平均愈合时间为22.37 d;平均换药次数为26.80(8 ~82)次;平均换药费用为613.35元.观察组的平均换药频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应用藻酸盐类湿性愈合敷料处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给患者的痛苦,促进肉芽的生长,缩短液化切口愈合时间,避免切口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采用威通公司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护创材料,应用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27例。结果 27例切口均痊愈,切口水肿减轻无渗液,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时间为3~12 d,平均7.9 d。其中20例切口自然愈合,7例经二次缝合愈合。结论 封闭引流强负压吸引治疗可引流切口渗液,促进肉芽生长,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伤口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3.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 080例行腹部手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中未放置皮下引流管者37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切口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者704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704例患者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376例患者中有5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5.4%,伤口经多次换药后愈合。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切口全部裂开患者行Ⅱ期缝合术愈合,愈合时间8~15 d。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手术操作等因素关系密切,做好预防措施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液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依据湿性愈合理论换药,并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实验组使用温热生理盐水,对照组使用常温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并应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换药时的疼痛程度。结果使用温热生理盐水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疼痛减轻,和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生理盐水不降低伤口局部温度,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并且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3月的4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42例患者中38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根据5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总结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21例患者进行Ⅱ期缝合,30例患者无缝合。51例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为8~23 d,平均13 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病人过于肥胖、手术中高频电刀的使用、切口暴漏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引起脂肪液化,应根据不同患者切口愈合的实际情况以及渗液的多少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术时规范操作、术后密切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4年间所行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结果 封闭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开放组.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对治疗脂肪液化较传统开放换药方法为优,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用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75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换药,观察组应用藻酸盐敷料联合渗液吸收贴换药。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费用、皮肤浸渍率及首次换药疼痛程度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切口采用藻酸盐敷料换药,能延长换药间隔,减少敷料更换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0例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为切口脂肪液化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总结可能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的因素。结果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中,肥胖、中重度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滞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为最常见。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王月云 《护理学杂志》2008,23(20):47-47
目的 观察坎离砂外敷腹部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行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予坎离砂外敷腹部切口,用腹带固定,随湿随换,每日敷8 h.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0±3.2)d,对照组为(8.0±3.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切口外敷坎离砂能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9年8月行腹部手术的肥胖病人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按传统切口缝合方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观察脂肪液化发生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切口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对肥胖病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若渗液量少,可拆除渗液处切口1~2根缝线,敞开该处切口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并及时更换敷料。若渗液量较多,可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切口,拆去创面内的所有结扎线结,等渗盐水冲洗创面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使切口合拢,或给予二期缝合,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上述处理措施后,本组36例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 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肥胖及高频电刀所产生的高温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液化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对肥胖患者合理使用高频电刀,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原因、诊断要点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7年7月至2012年5月,对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切口早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43.1岁,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第5.5天。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伤口局部疼痛、体温升高、伤口有淡红色或者淡黄色渗液及血炎症生化指标升高等,疗效评估则以伤口是否Ⅰ期愈合为主要标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年9个月,10例伤口Ⅰ期愈合,无复发,也无术后并发症出现,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伤口愈合后2个月,伤口远端局部红肿、隆起,有波动感,穿刺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茵,门诊局部切开找到1个线头,换药1周后伤口愈合,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术前对高危因素预防,术中无创操作技术,对于放置内置物的腰椎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伤口正确处理,可预防和减少腰椎间盘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发生率。对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早期诊断,早期行伤口清创、病灶清除、VSD负压冲洗引流、对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防治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全膀胱切除术患者90例按照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传统敷料对切口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48例)术后早期采用水胶体敷料对切口行换药护理。结果两组术后第3、6、9天切口渗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第6、9天换药时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院前切口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换药费用、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全膀胱切除术后腹部切口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控制渗液,防治脂肪液化,促进伤口愈合,可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病痛感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高频电刀切割、止血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部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愈合延迟,切口感染的发生增加.为了解用高频电刀切割、电凝止血对腹部手术切口愈合影响,对我院103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热疗法在腹部手术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11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成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术后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增加腹部微波热疗,记录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镇痛剂应用、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等数据。结果 ①治疗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切口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阑尾炎及胆结石/胆囊炎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腹部肿瘤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而两组在腹部肿瘤术后肠鸣音恢复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及腹部肿瘤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②治疗组各项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使用镇痛药物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除了治疗组仅阑尾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外,其余各项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微波疗法对腹部术后切口疼痛、肠道功能恢复及切口愈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病例,其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为观察组,并对同时、同期手术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4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及早发现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腹部脂肪厚、应用电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等均增加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可采用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