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检测维生素K(Vitamin K)依赖因子Ⅱ、Ⅶ、Ⅹ及Ⅴ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指标。它不仅适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先天性凝血疾病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判断肝病病情,同时还是临床上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临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临产妇血液的凝血状态,本文对31例临产产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三项进行了测定,并根据PT计算出INR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采血对凝血4项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作为凝血功能异常的筛查试验,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抗凝治疗监测、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更加广泛。由于该试验对标本要求特殊,采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探讨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老年人的凝血情况,预防和早期发现老年人血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方法对500例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65岁以上的老年人PT、APTT显著缩短,FIB升高,而T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进行凝血象均检测,可早期发现血栓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对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实验,对患者的术前准备、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些护士抽血时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量来采集标本,这是否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血浆纤维蛋白原 ( Fib)水平的变化与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DIC)以及炎症反应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发现 ,Fib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1 ,2 ] ,因而临床上倍受重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方法甚多 ,我们通过自动化的凝血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 PT) ,进而推算 Fib的简便的 PT衍生法 ( PT-der法 )与 NCCLS推荐的克劳斯法 ( von Chuass法 ) [3~ 5] ,对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仪器和试剂 IL公司的 ACL-30 0 0 plus型全自动血凝仪。IL公司 Fib-C试剂 ,批号 :…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探讨手术方式本身对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评估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血栓性疾病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纤溶指标(D-二聚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术后即刻减低(P<0.05),术后24 h,3 d增高(P<0.05);术后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较术前降低(P>0.05);D-二聚体术后即刻、术后24 h增高(P<0.05),术后3 d恢复正常(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变化不明显、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禅城区2000例中、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晚期孕妇的凝血状态,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方法对2000例中、晚期孕妇(孕24周以上)使用真空管静脉采血后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中、晚期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明显低于正常女性,而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正常女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制剂在消耗性凝血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4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分成两组,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1例和未使用纤维蛋白原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机能出现好转所需时间、治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使用纤维蛋白原组凝血功能好转明显,且凝血机能好转所需时间明显少于未使用纤维蛋白原组,但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在DIC、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者中能改善凝血功能、加快凝血机能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0.
内科多选题     
1.男,18岁。拨牙后出血不止,血小板14万,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正常(玻片法),束臂试验正常,凝血酶元时间正常,下一步应检查的项目是: A 凝血酶时间 B 纤维蛋白元测定 C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D 血块收缩试验 E 3P试验 [题解]答案:C 患者为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考虑为出血性疾病,其原因:(1)血管壁异常;(2)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3)凝血机能  相似文献   

11.
正人体出凝血状态评估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价值,传统出凝血试验主要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时间(A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1-3]。从这些指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凝血机制的某个阶段的成分,但是不能评估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栓弹性描记术(TEG)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并逐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德国AMELUNG AMAX 200 plus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32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与22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4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分娩前检测凝血4项指标对预防血栓形成、产妇异常出血等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妊娠晚期与非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在妊娠晚期阶段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CA-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该院116例妊娠晚期女性(实验组)和76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4项检测,对比分析所有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纤维蛋白原(FIB)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女性FIB值处于高凝状态,其对产后出血和预防、诊断血栓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生儿凝血系统的发育情况,探讨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分娩的新生儿相关临床基本资料和出生2 h及1、2、3、4、5、7、14 d时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测定值比率(APTT-ratio)、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将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分为健康新生儿(A组)611例和出血性疾病新生儿(B组)124例,比较2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出生后2周内PT-INR、APTT-ratio、TT逐渐下降,而FIB水平逐渐上升,大约在1周左右PT-INR、APTT-ratio、TT、FIB均达到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B组PT、APTT较A组延长,APTT-rati-o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孕周<37周)、母亲患有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2500 g)为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OR=3.35(95%CI:1.62~5.79)、1.56(95%CI:1.14~3.23)、1.89(95%CI:1.28~6.33),P<0.05].结论 认识到新生儿凝血系统的发展特征及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早产、母亲患有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低体质量儿)有助于对新生儿出血性疾病进行迅速诊断和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共4人的外周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及8项凝血因子指标.对编码纤维蛋白原3条肽链的FG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 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凝血4项采用双磁路磁珠法,检测132例血压正常的孕妇、6例血压升高的孕妇及60例健康非孕妇女.结果 临产孕妇与健康非孕妇女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降低(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4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检测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Ⅹ及Ⅴ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指标.它不仅适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先天性凝血疾病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判断肝病病情,同时还是临床上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但长期以来,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目前的检测标准化进展并未完全消除影响结果一致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林晓  金正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1):1342-1342
凝血四项的检测已经被临床日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出血性疾病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友病、肝病、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等疾病以及在血栓性疾病和抗栓与溶栓治疗中。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凝血酶原时问(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院自2002年开始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APTT测定作为内源性凝血系统、PT测定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较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初诊MM患者99例,检测血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