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T及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T)及淋巴结(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30例NSCLC患者^18F-FDG PET/CT与CT在T及N分期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和CT在T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86.7%,73.3%(P〉0.05);对115站胸内淋巴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8.8%,95.2%,87.8%和43.8%,88.0%,75.7%,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5站纵隔淋巴结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5%,97.7%,95.4%和57.1%,81.8%,73.8%,2种方法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N分期中准确性分别为76.7%,66.7%(P〉0.05)。结论 ^18F—FDG PET/CT融合图像较CT更有助于NSCLC术前T和N分期,尤其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并评价其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47例临床可疑复发、转移的妇科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对PET、CT及PET/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行∥检验、校正的,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158处,其中恶性病灶149处,良性病灶9处。^18F-FDG PET/CT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143/149),6/9,94.30%(149/158),97.95%(143/146)及50.00%(6/12)。PET/CT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χ^2=18.198,18.890,6.825,P均〈0.05);^18F-FDG PET/CT和单纯PET在各项诊断效能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0.000,0.459,0.000,0.150,P均〉0.05),但PET/CT使33.54%(53/158)的单纯PET无法准确定位的病灶得到了准确定位。同单纯CT及PET相比,PET/CT分别使44.68%(21/47)和31.91%(15/47)的患者TNM分期改变,对T分期的影响最明显;共有19.15%(9/47)的患者临床分期改变,并改变相应的治疗决策。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准确而全面,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PET/CT与增强CT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螺旋CT增强扫描检测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27例乳腺肿块患者于同日行^18F—FDG PET/CT显像与CT增强扫描。患者俯卧于乳腺专用泡沫垫上接受检查,前者图像由3位核医学科医师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进行诊断,后者图像由3位影像科医师分析诊断;最后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27例患者PET/CT与增强CT均发现31个乳腺肿块,病理检查证实其中21个为乳腺癌,10个为良性病变;发现腋淋巴结91个,共有66个转移(1例有双侧腋淋巴结转移);PET/CT显像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性为90%,阳性预测值为94.44%;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9.39%,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95.16%。增强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90.48%,特异性为60%,阳性预测值为82.61%;检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6.36%,特异性为52%,阳性预测值为82.61%。^18F—FDG PET/CT和增强CT对腋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64和0.37;两者对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直径〈2cm的病灶,^18F—FDG PET/CT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增强CT(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乳腺癌及其腋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均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SPN待查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随访时间5~17个月。结果19例患者(61.3%)有病理学诊断结果,其余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结节的延迟相平均SUV明显高于早期相,早期相和延迟相最大SUV间无差异;单纯以平均SUV变化幅度[ASUV平均=(SUV延迟-SUV早期)/SUV早期×100%]≥15%为诊断肺癌的标准,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0.6%;PET/CT综合的诊断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单纯以ASUV平均≥15%为标准,诊断肺癌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63.6%;以ASUV平均≥15%伴结节放射性高于纵隔血池为标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85.7%。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表现结合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3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其中30例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CT检查对原发肿瘤、淋巴结及远处转移(TNM)分期的价值;另5例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治疗。结果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T分期与病理T分期比较符合率为63%(19/30);^18F-FDG与CT探测淋巴结病变的灵敏度为60.00%和54.28%,特异性为94.44%和77.77%,准确性为84.80%和71.20%,阴性预测值为85.86%和81.39%,阳性预测值为80.77%和48.72%,其中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发现5例远处转移,改变了其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食管癌的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内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碍F-FDG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个肺内病灶,49个恶性、4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45个恶性病灶;灵敏度为91.8%,准确性为84.9%;4个良性病灶,其中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53例肺内病变,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阳性者16例(45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10例,灵敏度为62.5%,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阴性者37例(32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30例,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75.5%。结论:^18F-FDGPET/CF显像是评价肺内病灶良恶性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18F-FDG PET/CT作为一种同时包含功能代谢与解剖形态信息的高端影像学诊断方法,在NSCLC淋巴结分期(N分期)中呈现出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大量研究已基本证实哪些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笔者主要就近年为提高NSCLC淋巴结分期准确性而探索出的新参数、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区域淋巴结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48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同期行CT增强扫描,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析PET/CT诊断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与假阳性因素。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313枚,转移淋巴结51枚,PET/CT结果7枚假阴性。8枚假阳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7%,高于CT(57%,94%;P=0.002,0.045)。3枚假阴性淋巴结内的癌灶较小;2枚淋巴结短径约为0.4mm,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枚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图像无法区分而视为原发灶。8枚假阳性淋巴结为患者在原发病灶基础上并发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和淋巴结炎症,使其糖代谢率增高。结论假阳性出于(1)淋巴结的短径小于PET/CT的空间分辨率;(2)淋巴结内的小癌灶糖代谢率较低;(3)紧邻原发灶的淋巴结与原发灶无法区分。原发肿瘤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PET/CT出现假阳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18F—FDG PET/CT显像、最终经病理检查或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除脑肿瘤外)的患者96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未进行抗癌治疗。采用美国GE Discovery LS PET/CT仪,在PET/CT扫描床上进行CT模拟定位,指导勾画放射治疗靶区。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为97.92%;PET/CT检查后45.83%的患者肿瘤分期发生了改变;淋巴转移与脏器和(或)其他转移分别增多了37.50%和23.96%。②PET/CT检查后36.46%的患者改变了原治疗方案。③PET/CT融合图像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清楚,能为放疗准确提供生物靶区定位,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结论PET/CT可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和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指导放射治疗生物靶区定位和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术前18F-FDG PE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外科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8例肺癌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及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68例患者共切除纵隔淋巴结222枚,其中84枚(37.8%)病理检查证实为转移.18F-FDG PET/CT与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60/84)、66.7%(92/138)、68.5%(152/222)、56.6%(60/106)、79.3%(92/116)与48.8%(41/84)、49.3%(68/138)、49.1%(109/222)、36.9%(41/111)、61.3%(68/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6、8.57、17.19、8.43及8.88,P均<0.05);18F-FDG PET/CT与CT对纵隔淋巴结的分期与病理分期的一致率分别为73.5%(50/68)及41.2%(2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5,P<0.01);其中18F-FDG PET/CT对N1及N2期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66.7% (10/15)和79.2% (19/24),明显高于CT的13.3% (2/15)和45.8%(11/24)x2=8.89和5.69,P均<0.05.淋巴结短径≥10 mm组SUVmax明显高于短径<10 mm组(5.5±2.8与2.2±0.9,t=5.17,P<0.05).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和分期优于CT,其对适宜手术病例优化治疗决策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鉴于PET-CT应用的巨大成功,人们对与其类似的SPECT-CT的兴趣越来越大。SPECT-CT实现了SPEC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综述SPECT-CT的一些特点及目前在内分泌肿瘤、前哨淋巴结、肿瘤骨转移、淋巴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因肺部病变行PET-CT检查的图像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肺内原发病变、转移性淋巴结病变、远处转移性病变进行编组,以其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标准,与CT比较,评价PET-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肺内原发病灶共50处,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0%、95·2%、62·5%、93·0%、71·4%和74·0%、76·2%、62·5%、91·4%、33·3%,PET-CT的诊断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7·9%、100·0%、96·4%、95·5%、100·0%和69·3%、61·9%、75·0%、65·0%、72·4%,PET-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1);远处转移性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5·0%、91·6%、100·0%、100·0%、93·2%和87·8%、68·7%、100·0%、100·0%、82·8%,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胃癌PET-CT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例临床可疑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男20例,女6例,年龄48~82岁)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患者于左手臂静脉注入^18F-FDG前行胃肠道喝水低张准备,患者行^18F-FDG PET-CT扫描前再次喝水充盈胃肠道。图像有2位核医学医师及2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果与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18F-FDG PET-CT扫描可同时得到PET、CT及PET-CT图像。PET图像发现病灶19例,PET-CT图像发现病灶20例,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结果证实原发性胃癌16例,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3例,胃癌术后改变3例,胃炎4例。PE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89%,特异性为71%,准确性为85%,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71%;PET-CT图像诊断胃癌及胃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为86%,准确性为96%,阳性预测值为9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PET-CT在诊断胃癌及胃癌吻合口复发方面优越于PET图像。  相似文献   

14.
PET-CT用于肿瘤精确放疗靶区勾画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T-CT用于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时,存在诸多困惑。谁来勾画靶区?差异可能来自哪些方面?究竟取多大标准化摄取值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最适宜?当局部PET和CT显示肿瘤范围不一致时,靶区应当怎样确定?当区域淋巴结或远隔部位PET阳性而CT阴性或相反时,靶区的选择当作何种取舍?在目前阶段,这些问题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有待更进一步的关于影像和与之相匹配的病理标本相关性研究,而且需要更多远期临床增益结果来反证靶区勾画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原发肺浸润性黏液腺癌18F-FDG PET/CT显像和HRCT征象及两者联合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黏液腺癌、有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及病灶层面同机HRCT扫描资料的9例患者,对PET/CT早期、延迟显像及滞留指数、HR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RCT图像上表现为2例呈实性结节、病灶周围无类似卫星灶样影,6例实性结节周围伴小点片及磨玻璃样影,1例为单纯磨玻璃样结节;分叶征(6例)、血管集束征(6例)、支气管充气征(4例)、空泡征(2例)、毛刺征(1例);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8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FDG代谢增高,早期显像平均SUVmax为3.2±2.5,延迟现象SUVmax增高6例、降低2例,平均SUVmax为3.5±2.4,平均滞留指数为(10.4±29.3)%,9例均未见纵隔、双侧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其18F-FDG PET/CT融合图像上18F-FDG摄取与HRCT相匹配,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结节的实性区域,病灶磨玻璃区18F-FDG摄取不明显;综合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证实,9例均为T1N0M0期,与PET/CT分期一致。结论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孤立性占位患者,在单一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下,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上病灶不均匀18F-FDG摄取相对集中于其实性区域的代谢方式与HRCT相联合,可辅助孤立性原发性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PET-CT可无创性检测心肌血流灌注、定量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影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观察粥样斑块性质,对心肌存活性、心脏功能测定都有重要临床价值。将以上各种信息综合应用于临床,则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探讨异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势。 方法收集一周内分别行18F-FDG SPECT/CT和64排螺旋CT扫描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5例胃癌患者,共计56枚病灶,其中包含胃部肿瘤病灶28枚、转移淋巴结病灶19枚和远处转移病灶9枚,并依此进行分组,同组中同机融合的图像与异机融合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分别从病灶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伪影等方面进行主观综合评价、分级。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在胃部肿瘤病灶组中,28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8、14、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25、3、0枚;在转移淋巴结病灶组中,1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7、5、7枚,异机融合分别为17、2、0枚;在远处转移病灶组中,9枚病灶同机融合后图像质量为1、2、3级的病灶数量分别为0、3、6枚,异机融合分别为8、1、0枚。3组中同机融合与异机融合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5、12.452和15.000,均P < 0.05),异机融合后的图像质量优于同机融合。 结论18F-FDG SPECT/CT与64排螺旋CT异机融合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机融合,在胃癌诊断中能提供更好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诊断困难,其神经影像学改变目前尚缺乏明确特异性指征。SPECT和PET是最早应用于ALS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像素分析软件的运用(如SPM等)使SPECT、PET对ALS的研究更加方便和客观。近年来,脑受体PET显像不断发展,逐渐显示出其在ALS早期诊断及认知功能受损研究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