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全身显像,探讨PET、同机CT和PET—CT融合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共332例^18F-FDG PET—CT受检者中有35例发现骨异常病变。分别阅读和记录^18FDG PET图像、同机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判断的良、恶性病变,比较3种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瘤上的差异。结果 35例中共检出89个病灶,其中68个病灶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21个为良性病变。PET诊断骨转移病灶62个,诊断良性病变17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1.2%(62/68个),特异性为81.0%(17/21个),准确性为88.8%(79/89个);同机CT诊断骨转移病灶55个,良性病变16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5/68个),76.2%(16/21个)和79.8%(71/89个);PET.CT融合图像诊断骨转移病灶64个,良性病变19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64/68个),90.5%(19/21个)和93.2%(83/89个)。结论 PET-CT融合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可减少单用PET或单用CT诊断时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了鉴别骨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18F-FDG PET/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检测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46例临床疑胰腺肿瘤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胰腺癌患者26例,良性病变者20例,比较分析PET和CT的特征。结果当选择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95为判断良恶性的界值时,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是88.5%(23/26),特异性是85.0%(17/20)。^18F—FDGPET/CT显像假阳性3例,假阴性3例。同时发现16例检查前未确定的肝、肺、骨及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显像结果,11例患者治疗方案得以修正。结论根据现有资料分析,^18F—FDGPET/CT是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及检测胰腺癌患者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诊断胰腺癌、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以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PET/CT和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病理检查或临床等方法证实的48例原发性胰腺病变患者的资料,其中胰腺癌34例,胰腺良性病变14例。对胰腺癌和胰腺良性病变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t检验;比较分析单独PET、腹部增强CT、PET/CT、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4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和诊断价值,对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x2检验,对特异性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34例胰腺癌患者与14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的SUVmax(5.91±2.90和2.24±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1%(33/34)、92.9%(13/14)和95.8%(46/48),与单纯PET的88.2%(30/34)、64.3%(9/14)和81.2%(39/48)相比,x2=0.863和P=0.352,P=0.038,X2=5.031和P=0.024;与腹部增强CT的76.5%(26/34)、71.4%(10/14)和75.0%(36/48)相比,x2=6.274和P=0.012,P=0.042,x2=8.362和P=0.003;与PET/CT的88.2%(30/34)、78.6%(11/14)和85.4%(41/48)相比,x2=0.863和P=0.352,P=0.048,x2=3.928和P=0.047。PET/CT全身显像几乎发现了全部转移灶,使14例胰腺癌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PET/CT可对单独PET显像诊断的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假阳性病灶进行正确诊断,使1例胰头癌患者分期下调,进行了外科手术。腹部增强CT通过多期显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对胰腺周围主要血管的侵犯程度,腹部增强CT按血管受侵程度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性为83.3%(15/18),不可切除的准确性为9/9。结论PET/CT联合增强CT对于诊断胰腺癌、鉴别胰腺良恶性病变及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准确性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治疗随访证实的SPN(共27个)患者,同期行^18F—FDGPET/CT显像和病灶部位HRCT检查。^18F—FDG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HRCT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PET/CT结果和^18F—FDGPET/CT与HRCT相结合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27个SPN中15个恶性,12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14个恶性和9个良性SPN。3个良性SPN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2个经PET/CT和HRCT联合诊断为良性。联合诊断灵敏度和单纯PET/CT相同(93.3%),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高于PET/CT(91.7%、93.3%、91.7%和93.7%对75.0%、82.4%、90.0%和85.2%)。结论^18F—FDGPET/CT结合HRCT是有效的无创性鉴别SPN良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单次显像难以鉴别病变性质的患者行双时相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3例延迟显像SUV升高的患者中有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4例为良性病变;9例延迟显像SUV降低的患者中有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2例为恶性病变。灵敏度为95.1%,准确性为88.5%,特异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7/9例。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肺内病灶18F-FDG PET/CT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之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GD)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手术病例的碍F-FDGPET/CT显像诊断结果。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病灶良恶性,所得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3个肺内病灶,49个恶性、4个良性,PET/CT正确诊断45个恶性病灶;灵敏度为91.8%,准确性为84.9%;4个良性病灶,其中炎性假瘤1例、结核3例。53例肺内病变,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转移阳性者16例(45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10例,灵敏度为62.5%,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阴性者37例(32个淋巴结),PET/CT正确诊断30例,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75.5%。结论:^18F-FDGPET/CF显像是评价肺内病灶良恶性的一种有效、无创性检查方法,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18F-氟化钠(^18F-NaF)PET和PET-CT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34例初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接受^18F-NaFPET-CT检查,对PET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解释,发现的病变分为恶性、良性和不确定三种。骨转移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MRI(34例)、^18F-氟脱氧葡糖糖PET-CT(4例)、组织学活检(2例)和临床随访(6例)。结果按患者水平分析时,34例患者中的11例(32%)发生骨转移,其中,^18F-NaFPET—CT准确诊断所有患者的骨转移,无假阳性和假阴性,而^18F-NaFPET诊断真阳性8例、3例不能确定,^18F-NaFPET确诊的8例骨转移患者中的4例PET没有显示全部转移病变(假阴性和不确定病变);按病变水平分析时,118个病变获得最终诊断,其中转移病变47个、良性病变71个,其中,^18F-NaFPET诊断真阳性27个、真阴性64个、不确定病变24个、假阴性1个、假阳性2个,而^18F-NaFPET-CT诊断真阳性46个、假阴性1个、真阴性71个。按患者水平分析,将不确定病变归为恶性时,^18F-NaFPET-CT的特异性高于^18F-NaFPET(100%vs78%,χ2=10.78,P〈0.05),二者的灵敏度均为100%;将不确定病变归为良性时,^18F-NaFPET-C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显著高于^18F-NaFPET(100%vs73%,r=6.41,P〈0.01),二者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100%vs96%,χ^2=2.03,P〉0.05);按病变水平分析时,得到与患者水平分析相似结果。结论 ^18F-NaFPET-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准确性优于^18F-NaFPET,PET—CT中的低剂量CT可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心包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心包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3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并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分析良恶性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心包积液14例,良性心包积液9例.1例PET/CT假阴性,2例PET/CT假阳性.18F-FDG PET/CT鉴别诊断良恶性心包积液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13/14)、7/9、87.0%(20/23)、86.7%(13/15)和7/8.良、恶性病变的SUVmax中位值分别为2.2和6.0,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9,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是评价心包恶性病变较好的无创性手段,对良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PET和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PET/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行PET/CT检查并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良恶性SPN患者各30例,PET诊断由2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标准摄取值(SUV)max〉12.5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标准,PET/CT诊断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与2位核医学科医生综合评价结节的SUV和形态学特点后做出。并分析SPN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分叶、短毛刺、棘突、结节空泡、空洞、钙化、胸膜凹陷、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卫星灶等。统计各种征象在良性和恶性SPN中的出现频率,并用x^2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SPNPE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7%、90.0%和88.3%,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93.3%和91.7%。排在前五位的恶性征象依次是短毛刺(63.3%)、支气管截断(50.0%)、棘突(46.7%)、典型分叶(36.7%)和胸膜凹陷(26.7%),与良性SPN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7例PET诊断错误的SPN患者中,有4例PET/CT诊断改变了治疗决策,其中2例PET/CT诊断正确,另有2例诊断可疑,建议随访。结论PET/CT对SPN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PET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1例SPN待查患者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随访时间5~17个月。结果19例患者(61.3%)有病理学诊断结果,其余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结节的延迟相平均SUV明显高于早期相,早期相和延迟相最大SUV间无差异;单纯以平均SUV变化幅度[ASUV平均=(SUV延迟-SUV早期)/SUV早期×100%]≥15%为诊断肺癌的标准,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0.6%;PET/CT综合的诊断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87.1%。单纯以ASUV平均≥15%为标准,诊断肺癌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和63.6%;以ASUV平均≥15%伴结节放射性高于纵隔血池为标准,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和85.7%。结论^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SPN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与临床表现结合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cm,平均2.7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X^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X^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 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对MPICT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99Tcm-MIBIMPI受检者19名,均为行健康体格检查者,其中男11名,女8名,年龄(65.3±9.6)岁。对MPI图像进行CTAC。利用仪器自带的软件对CT图像进行模拟位移:相对心脏位置进行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的移动,移动幅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和4.5em。重建不同位移状态的CTAC心肌断层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比较位移前后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为0.5cm时,所有位移方向的CTAC图像均未见明显可识别的图像伪影。当CT图像的移动距离≥1.0CITI时,左心室各壁段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伪影以及放射性计数的改变;CT图像向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位移时,分别对心尖部,前壁和心尖部,间壁,前壁、心尖部和侧壁,侧壁和下后壁,前壁、心尖部和间壁放射性计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向下位移时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改变大于向上位移[(-9.68±8.06)%和(-2.04±1.83)%;f=6.573,P〈0.01],向右位移的改变大于向左位移[(-9.02±8.47)%和(-4.38±3.67)%;t=1.987,P〈0.05]。在左心室各壁段中,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伪影程度明显较下后壁和间壁显著。结论CT与SPECT图像配准不良可使MPICTAC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其伪影出现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与配准不良的方向和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而只有存活心肌经血运重建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患者才能从中获益。因此,选择一种有效、准确的评价存活心肌的方法对选择治疗方案,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PET和SPECT是评价心肌存活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也不断扩展,特别是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扫描显像的应用可从坏死组织中区分周围的存活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在滤泡性淋巴瘤(FL)的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3年1月行PET/CT检查的经病理确诊为FL的28例患者[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36~82)岁]资料。对患者均进行AnnArbor临床分期,统计行PET/CT检查后临床分期改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病理高级别(3a+3b级)组和低级别(1+2级)组间SUVmax差异。28例中有17例行化疗后PET/CT检查和电话随访(10-88个月)监测疗效,比较疗效佳(CR+PR)和不佳(SD+PD)者生存差异。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u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1)28例治疗前行^18F—FDGPET/CT的患者中,10.7%(3/28)分期上调,3.6%(1/28)分期下调。Ⅰ+Ⅱ期组SUVmax为10.1±3.2,Ⅲ+Ⅳ期组SUVmax为11.5±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19,P〉0.05)。病理低级别组(15例)和高级别组(13例)SUVmax分别为6.9±3.6和12.4±5.6(Z=-3.706,P〈0.01)。(2)17例治疗前后均行^18F-FDGPET/CT检查的患者中,疗效佳组(11例)治疗前SUV~10.8±5.1,治疗后SUVmax3.4±2.3(Z=-2.312,P〈0.05);疗效不佳组(6例)治疗前SUVmax11.2±6.9,治疗后SUVmax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53,P〉0.05)。疗效佳与疗效不佳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8和26个月(x^2=4.207,P〈0.05)。结论^18F-FDGPET/CT有助于明确FL分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病灶检测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13例初诊和2例复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显像。病灶处出现^18F-FDG异常浓聚为阳性。^18F-FDG摄取采用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定量。所有受检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统计学比较用t检验。结果(1)15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均为阳性。11例鼻型患者中,10例PET/CT于鼻腔或鼻咽部探测到肿瘤病灶,且6例突出鼻腔外侵及鼻旁周围组织,7例PET/CT显像于鼻腔外发现1处或多处淋巴瘤受侵病灶。4例非鼻型患者,PET/CT于鼻腔外发现多部位肿瘤侵犯。鼻内、鼻外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42±9.25和9.54±7.1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2)15例中有2例显像前不明原因发热者在PET/CT引导下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13例诊断已明确者,7例PET/CT发现更多淋巴瘤病灶,6例因PET/CT检查改变分期。Ⅰ~Ⅱ期患者的SUVmax;稍低于Ⅲ~Ⅳ期者,分别为8.44±5.56和10.32±7.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7,P〉0.05)。结论NK/T细胞淋巴瘤病灶呈^18F-FDG高摄取;在其病灶检测和分期方面,PET/CT显像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和术后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已证实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分2组:第1组16例,术前怀疑恶性肿瘤,行PET/CT进行诊断分期;第2组14例,术后6个月~2年不等,行多次化疗或放疗,用PET/CT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结果由手术病理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第1组16例患者中PET/CT诊断15例阳性,其中7例显示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小直径约0.6cm;有l例假阴性。第2组14例患者中PET/CT显示10例共14处复发或转移,直径0.8~3.0cm。无假阳性。结论PET/CT显像可用于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FDG PET/CT显像SUVmax与肿瘤细胞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以评估SUVmax是否可作为术前反映肿瘤增殖活性、侵袭性和微血管生成的指标.方法 选择术后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癌患者47例,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术后对患者肿瘤标本行Ki67、MMP-2和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病灶SUVmax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47处病灶SUVmax为1.9 ~24.0,平均为12.504±6.80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Ki67平均指数为(67.837±29.798)%,MMP-2平均指数为(71.551 ±27.126)%,MVD平均为(18.429±9.603)个.SUVmax与Ki67指数、MMP-2指数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和0.594,P均<0.05;而SUVmax与MVD之间不具有相关性,r=0.167,P>0.05.结论 SUVmax可反映食管鳞癌肿瘤增殖活性和侵袭性,不能反映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一日法18F-脱氧葡萄糖(FIX;)PET/CT全身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用于恶性实体肿瘤分期与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实体占位病变患者,全部行一日内全身18F-FDG PET/CT扫描结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Y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每例患者的2种检查均在同一台PET/CT扫描仪上完成.共获18份适合病理分析的标本.分别以活组织检查标本结合外科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依据,建立最后诊断.采用SPSS 13.0软件,对2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16例患者中,最后诊断恶性12例,良性4例.有10例18F-FDG;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10例18F-FDG PET/CT诊断为恶性病变者中,最终诊断为恶性8例,良性2例.6例18F-FDGPET/CT诊断为良性者中,最终诊断为良性2例,恶性4例.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与最后手术病理检查和随访诊断结果全部符合.PET/CT影像诊断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4).所有最后诊断为恶性实体肿瘤的患者,定性与分期在一日内完成;诊断为良性者则规定门诊长期随访,排除假阴性.穿刺获取组织学标本时间为平均每例15 min.该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身18F-FDG PET/CT扫描联合18F-FDG PET/CT影像辅助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有助于提高PET/CT诊断效能与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成功率与准确性.当18F-FDG PET/CT影像诊断出现定性困难时,其价值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鉴于PET-CT应用的巨大成功,人们对与其类似的SPECT-CT的兴趣越来越大。SPECT-CT实现了SPECT功能信息与CT解剖信息的同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文综述SPECT-CT的一些特点及目前在内分泌肿瘤、前哨淋巴结、肿瘤骨转移、淋巴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价值,并评价其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47例临床可疑复发、转移的妇科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对PET、CT及PET/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行∥检验、校正的,检验及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共发现病灶158处,其中恶性病灶149处,良性病灶9处。^18F-FDG PET/CT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7%(143/149),6/9,94.30%(149/158),97.95%(143/146)及50.00%(6/12)。PET/CT在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准确性及阴性预测值方面明显优于单纯CT(χ^2=18.198,18.890,6.825,P均〈0.05);^18F-FDG PET/CT和单纯PET在各项诊断效能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2,0.000,0.459,0.000,0.150,P均〉0.05),但PET/CT使33.54%(53/158)的单纯PET无法准确定位的病灶得到了准确定位。同单纯CT及PET相比,PET/CT分别使44.68%(21/47)和31.91%(15/47)的患者TNM分期改变,对T分期的影响最明显;共有19.15%(9/47)的患者临床分期改变,并改变相应的治疗决策。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复发、转移准确而全面,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