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频率探头、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对剪切波速度(SWV)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利用弹性成像模型,使用凸阵探头测量SWV时,取样线角度取0°、1°~15°、16°~30°、31°~45°,感兴趣区深度取1 cm、2 cm、3 cm、4 cm、5 cm、6 cm、7 cm、8 cm;使用线阵探头时,感兴趣区深度取1 cm、2 cm、3 cm、4 cm,对SWV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探头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感兴趣区深度增加,凸阵探头测值由高估转变为低估,线阵探头测值则始终表现为低估。使用凸阵探头时,深度和角度对SWV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85.87、35.96, P<0.01),且两者影响具有交互作用(F=17.63, P<0.01);取样线角度<15°时,角度对测值影响较小,4 cm深度测值最接近标准值,5 cm时偏差最大。使用线阵探头时,深度对测值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cm时,测值最接近标准值,4 cm时偏差最大。结论探头频率、取样线角度和感兴趣区深度均对SWV有影响。使用凸阵探头时,以取样线不超过15°、深度4 cm时测值较准确;使用线阵探头时,深度1 cm时测值较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扫描协议优化的可行性。方法 2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例,选择标准灌注扫描协议(19圈容积采集);试验组13例,通过合理改变采集间隔,减少扫描期相,采用一组新的灌注扫描协议(11圈容积采集)。图像分析感兴趣区(ROI)设为两侧额叶白质、顶叶白质、半卵圆区、基底节区、枕叶、小脑,大小约(20±2)mm2。计算得到各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延迟时间(DT)。结果 试验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较对照组降低了42.02%。两组不同层面左右两侧ROI区的各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上述各个对应部位的ROI区各灌注参数无明显差别。结论 优化后的扫描协议得到了与厂家推荐的标准协议无差异的全脑灌注参数值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推荐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D-pCASL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脑组织灌注情况的评价价值。方法 选取经诊治的65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TIA组),脑梗死30例(脑梗死组),另选择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颅脑MRI检查及3D-pCASL(PLD=1525和PLD=2525)检查,测量并比较三组受检者各感兴趣区CBF及?CBF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BF(PLD=1525)、CBF(PLD=2525)及?CBF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组内比较,TIA组及脑梗死组病变区CBF均显著低于镜像区,?CBF均显著高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BF(PLD=1525)比较,三组各感兴趣区CBF(PLD=2525)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IA组病变区、脑梗死组病变区与对照组比较,CBF(PLD=1525)、CBF(PLD=2525)均显著降低,?CBF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病变区CBF(PLD=1525)、CBF(PLD=252...  相似文献   

4.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1,21(4):235-236
目的用统计参数绘图(SPM)及感兴趣区(ROI)方法评价脑内双半胱乙酯(ECD)的稳定性。方法13名正常志愿者,年龄(31.2±11.8)岁,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体线圈行前列腺3.0T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总结3D1H-MRS在正常前列腺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行3.0T MRI常规检查、扩散加权成像及MRS检查。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56±11)岁。MRS以体线圈为信号接收线圈,用Proseme序列进行扫描,体素分为正常外腺区、正常内腺区。然后工作软件自动计算每个体素的胆碱(Cho)相对值、(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Cit]的比值。正常前列腺内、外腺分为左、右两侧,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3部分,这样每个志愿者测量12个感兴趣区,每个感兴趣区包括0~3个可用体素平均计算。结果20名健康志愿者获得体素201个,其中可用体素170个(84.6%),不可用体素为31个(15.4%)。20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前列腺外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39±0.21,内腺区的(Cho+Cr)/Cit平均值是0.50±0.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结论①用3.0T体线圈可以顺利完成对前列腺的MRS检查,并可以获得用于分析的体素,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行性。②中老年正常前列腺内腺和外腺的代谢物含量是不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9,P〈0.01),内腺区(Cho+Cr)/Cit平均值高于外腺区,进一步对其病变进行MRS定量研究时应根据解剖进行分区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乳腺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乳腺X线摄影对信号检测的极限。为了提高病变的显示,最近提出了乳腺数字断层融合(DBT)摄影技术,且目前已有几种相关设备投入临床试验。本研究中应用含有不均质背景的感兴趣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磁共振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评估正常胎儿头颅的弥散及灌注情况。方法 选取运用IVIM-MRI序列检查的138例胎儿,图像由西门子离线MITK软件处理,在小脑、丘脑、基底节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取成对感兴趣区(ROI),在桥脑取单一感兴趣区(ROI),分别获得各脑区D值、f值及D*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Bonferroni事后多重比较。结果 各脑区之间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D值最高,其次是顶叶,小脑明显减低,桥脑最低。各脑区之间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多重比较发现丘脑与大脑白质及桥脑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枕叶与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及桥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MRI成像可反映胎儿脑内弥散及灌注情况,为胎儿的产前检查及疾病筛查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应用Revolution CT多模型迭代重建算法(pre Asir-V)行腰椎扫描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BMI 25~29间的60例拟行腰椎CT扫描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0%ASIR-V重建算法组),B组(40%ASIR-V重建算法组),C组(60%ASIR-V重建算法组)。3组KV设置为120,噪声指数NI设置为10,结合自动mA调节技术,SmartmA默认为100~700,记录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对比L4-5水平各组图像感兴趣区(L4-5平面椎间盘、硬膜囊、右侧腰大肌及L4椎体松质骨)的客观评价指标:信噪比(SNR) 、椎间盘与硬膜囊对比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有效辐射剂量ED[(4.47±0.62)mSv]较A组ED[(6.66±0.84)mSv]平均降低约33% ,C组有效辐射剂量ED[(3.51±0.70)mSv]较A组平均降低约47%,B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C组各感兴趣区SNR、CNR与A组SNR、CNR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除椎小关节,A、B、C组图像主观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者间一致性很好。结论:与常规剂量扫描相比,低剂量扫描参数结合适当的迭代重建算法在明显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骨显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骨显像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疗效的价值。方法: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MDP)及^99Tc^m(V)-二巯基丁二酸钠(DMSA)分别对HIFU治疗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前后行全身及局部显像,观察其变化。结果:(1)常规^99Tc^m-MDP显像肿瘤部位呈异常放射性浓聚区,治疗后局部呈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病灶范围缩小,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呈放射性浓聚区;(2)部分患者^99Tc^m(V)-DMSA显像示原有病灶治疗后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区出现放射性浓聚,提示其局部复发;(3)治疗前后患者局部与对侧正常部位感兴趣区(ROI)分示示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99Tc^m-MDP骨显像可灵敏地反映病灶部位、范围及HIFU的疗效;^99tc^m(V)-DMSA显像可反映局部病灶复发与否。  相似文献   

10.
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测定RVEF方法学探讨朱广文刘秀杰史蓉芳刘蕴忠姚稚明褚克维丁海勤魏红星测定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平衡法测定RVEF,由于右室的影像可能与右房、左室等周围影像重叠,导致右室感兴趣区(ROI)勾划不准确。为了减少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水模研究,探讨影响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靶区勾画阈值(TH%)的因素,建立计算阈值的公式,为不同生物学特征的肿瘤选取不同阈值.方法 对特制的拥有5个不同大小靶区、7种不同靶区本底放射性比值的水模进行PET/CT图像采集,由图像得到每个靶区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靶区边界处的SUV(SUVborder)、本底中1 cm×1 cm大小感兴趣区的平均SUV(SUVbg)以及靶区内径(D)等,使用SPSS 13.0的曲线估计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计算阈值的公式,并以此对29个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癌原发灶或转移淋巴结进行肿瘤靶区勾画,求出体积,比较PET和CT图像勾画的体积间的差别.结果 通过分析水模数据,得出阈值与靶区的大小呈负相关,与靶区的SUVmax呈负相关,与SUVbg呈正相关,阈值的计算公式为TH%=33.1%+46.8%×SUVbg/SUVmax+13.9%/D,r=0.994.通过对29个病灶进行比较,发现PET和CT勾画的平均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是(7.36±1.62)ml和(8.31±2.05)ml,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靶区的大小、SUVmax及SUVbg均会影响靶区勾画阈值;通过公式TH%=33.1%+46.8%×SUVbg/SUVmax+13.9%/D可对不同肿瘤计算合适的阈值.按此公式PET和CT勾画的靶区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两种方法通过感兴趣区(ROI)分析总结的断层漫散射频谱(DOS)数据,鉴别进展期乳腺癌病人行新辅助治疗后完全反应和不完全反应,并估算这些方法对于未来大规模研究设计强力分析的标准差。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经学术审核委员会通过,参试者符合HIPAA影像检查的要求,提供书面知情同意通知,并给与一定补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pSPN)侵袭性行为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N患者的CT图像,其中侵袭性23例、非侵袭性59例。分别在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获得三维ROI,每个ROI提取1 316...  相似文献   

14.
MRCP结合薄层T_2WI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CP及薄层轴面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5例临床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上腹部磁共振检查(MRCP加常规MRI),且对感兴趣区行薄层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比较分析增加薄层扫描前后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RCP加常规MRI以及增加薄层扫描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96%、96.3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感兴趣区薄层扫描有助于小病变直接征象的显示。  相似文献   

15.
强迫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SPM和ROI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SPECT显像研究强迫症(OCD)患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方法 受检才为14例OCD患者(OCD组)和23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CN组)。^99Tc^m-ECD脑SPECT显像后,用统计参数地图(SPM)和感兴趣区(ROI)两种方法分析OCD组和CN组的rCBF分布差别(rCBF增高区和降低区)。P值设为0.01。结果 SPM分析显示OCD患者双侧壳核、颞上回和楔前叶,右侧眶回、额上回和额中回,左侧颞枕叶、顶上小叶和小脑蚓部的rCBF降低;同时,左侧额下回和扣带回后部有小范围的rCBF升高。ROI分析显示OCD患者右侧大脑颞前叶、顶颞叶和左侧大脑颞枕叶的脑血流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大脑的相应皮层(P<0.01)。基底节的rCBF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支持OCD患者的额纹状体环路病变假说,SPM是分析rCBF变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缺血表观扩散系数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改良的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探讨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的表现扩散系数成像特点。方法:20只SD大白鼠,分为4组:A组(8只),非再通组,B、C、D组(各4只),分别于MCAO30min、1h、2h后再通,于不同时间点作ADC成像和T2WI,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相对ADC(rADC)。结果:MCAO后15min好出现缺血区ADC下降,而T2WI最早在栓塞后2h出现异常。6h内缺血区,ADC及r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 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动物模型,探讨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方法 18只Sprague-Dawly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A组(6只),非再通组;B、C、D组(各4只),分别是于MCAO30分钟、1小时、2小时后再通,于不同时间点作DWI和T2WI,通过后处理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像并计算感兴趣区的ADC、相对ADC(rADC)及DW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扩散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 )值与纤维化含量、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 P )表达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3.0T 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使用单一层面法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癌区ADC值,并对胰腺癌患者的蜡块进行Masson染色及FAP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ADC值与纤维化含量、FA P染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区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459),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6),中~高分化组ADC值与纤维化含量呈负相关( r=-0.564,P=0.044)。ADC值与 FA P染色评分呈负相关( r=-0.479,P=0.036)。结论胰腺癌的ADC值与其病理参数间呈负相关,DWI有望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实现定量成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体素^1H-MRS及DWI在常见颅内肿瘤特征分析的价值。方法:脑肿瘤患者30例,多体素^1H-MRS感兴趣区包括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参照区。计算上述各区域的NAA、Cho、Cr等多种代谢物的值;DWI测量肿瘤不同部位信号值,计算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三者之间肿瘤实质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瘤周水肿区的NAA/Cho和Cho/Cr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WI示高、低级别胶质瘤间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与DWI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特征分析、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确定病灶浸润范围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达水平对病灶^18F-脱氧葡萄糖(FDG)摄取程度的影响,以及评价VEGF—D可否作为预测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方法使用抗VEGF—D抗体对49例肺腺癌病理石蜡包埋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患者常规行PET检查,感兴趣区的定量分析采用标准摄取值(SUV)。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及F检验行统计学分析,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瘤生存曲线(log rank分析)。结果(1)在所有病例中及在非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病例中,VEGF-D阴性组的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阳性组(所有病例SUV分别为4.84±2.14和2.35±1.45,t=4.853,非BAC病例SUV分别为5.26±1.86和2.94±1.40,t=4.266,P均〈0.001)。(2)在所有患者及在非BAC病例中,VEGF—D阳性组中发生淋巴结转移(均为0例χ^2=18.988和15.000,P均〈0.001)及复发(均为5例,χ^2=16.432和12.255,P〈0.001和=0.001)的病例数均明显低于VEGF—D阴性组(所有患者和非BAC患者转移及复发例数均为9例和均为13例)。VEGF—D阳性组中,低度恶性的病例(2组分别为23和12例)均多于高度恶性的病例(均为8例,χ^2=10.018和6.223,P值分别为0.002,0.013)。(3)VEGF—D阳性的患者其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83.33%(25/30)与23.53%(4/17),χ^2=14.05,P〈0.001]。结论高FDG摄取的肺腺癌患者VFGF—D呈明显低表达,且VEGF—D可能作为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及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