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3种国产栽培紫锥菊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分别对3种紫锥菊的根、茎、叶进行性状观察,并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对其根、茎、叶的横切面及根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及拍照,应用薄层色谱法对3种紫锥菊进行理化鉴别。结果:3种紫锥菊虽然各个性状极其相似,但三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点。结论:研究结果可为3种紫锥菊的准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药农吉利的原植物野百合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总结其鉴别特征,为农吉利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农吉利原植物及药材进行形态描述,对根茎叶的横切面、叶的表皮撕片及各部位的粉末等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农吉利的植株形态特征有茎上被长柔毛,单叶互生,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花萼二唇形,花冠蓝色或紫蓝色,荚果;横切面特征有根木质部宽广,占根的主要部分;茎的髓部发达;叶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叶的上下表皮均可见气孔,多为不等式;粉末特征可观察到导管、纤维、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等,其中非腺毛很长。结论:农吉利的植株形态特征、横切面显微构造、粉末特征等可以作为其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姜三七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对姜三七的块根、根茎横切面及粉末进行显微观察,并描绘组织详图及粉末图.结果:姜三七块根及根茎横切面有明显的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块根及根茎横切面组织特征可作为其生药学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丽江糙苏(Phlomis likiangensis.C.Y.Wu)的根、茎、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为其鉴定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丽江糙苏的根、茎、叶、粉末在显微方面有明显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丽江糙苏在生药学方面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壮药百脉根的显微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百脉根的显微结构特征,为鉴定、开发利用和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百脉根的根、茎、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显微鉴别.结果:根韧皮部散有纤维束,具初生射线;茎射线宽广,髓部宽大或破裂成空洞状;叶栅栏组织过中脉;粉末中易见棕色块.结论:以上特征具有鉴别意义,可做为鉴别百脉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冼寒梅  周蓉  高雅  蔡毅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78-2979
目的为鉴别和开发白子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显微鉴别。结果根横切面次生构造不发达,有表皮、内皮层和髓部。叶栅栏组织有2列;粉末中可见大量菊糖及非腺毛。结论白子菜显微特征对白子菜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紫锥菊属Echinacea Moench.植物紫锥菊E.purpurea(L.)Moench、狭叶紫锥菊E.an-gustifolia DC.var.angustifolia和淡紫紫锥菊E.pallida(Nutt.)Nutt.根的己烷提取物对胰腺癌MIA PaCa-2与结肠癌COLO320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与凋亡诱导作用。将上述3种植物根粉碎,用己烷浸提4h,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6)
目的:建立牛膝菊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基原鉴别、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研究方法。结果:描述了牛膝菊全草的性状与根、茎、叶的显微特征,显微特征中非腺毛、腺毛、分泌道、气孔、导管、石细胞、冠毛、花粉粒等特征明显,构成了牛膝菊药材重要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该研究为牛膝菊制订质量标准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特克斯橐吾的茎和根进行显微鉴别研究,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包括粉末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结果:得到植物两个药用部位茎和根的性状特征、粉末及横切面显微特征。结论:该结果可作为特克斯橐吾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作为紫锥菊药用品种开发研究的菊科紫锥菊属植物主要有3种(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狭叶紫锥菊E.angustifolia和淡白紫锥菊E.pallida)。紫锥菊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效的植物,已有综述[1]和专业文献[2-5]对其活性成分及产品活性的治疗效果与检测分析进行了报道,其提取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南天竹的根、茎、叶、果实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方法对南天竹各药用部位进行外观特征描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粉末制片技术对各药用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绘制墨线图并拍照。结果:发现该原植物形态特征与本草描述一致;药材性状为根、茎、叶、花、果实类生药特点;根横切面无髓部;茎横切面中可见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纤维束及木质部内侧的帽状纤维束;叶横切面中栅栏组织较为宽广,主脉维管束周围的纤维束成环;叶柄横切面中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果实横切面中可见多层石细胞组成的环带;根和茎的粉末特征中主要含有含晶石细胞;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和不定式气孔;花粉末中可见花粉粒,具3孔沟,外壁网状雕纹明显,有较多的网纹细胞;果实粉末中可见大量分枝状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为南天竹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黄芪道地产地之一的武川县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药材性状、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数据测定和对比研究.结果:药材性状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的根型属于鸡爪型,有分支,表面颜色较深,呈深褐色,皮孔多;栽培品的根型属于直根型,少分支,表面颜色较浅,呈黄白色至浅棕褐色,皮孔少.显微组织方面:蒙古黄芪野生品木栓层由6~14层木栓细胞组成,近木栓层处可见石细胞,木质部导管年轮状不明显;栽培品木栓层由4-9层木栓细胞组成,石细胞不可见,木质部导管大小相间呈年轮状.质量评价方面:野生品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皂苷类成分的含量均要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结论:武川县大青山地区所产的野生蒙古黄芪和栽培蒙古黄芪在性状、组织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野生品的异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要优于栽培品中的含量.作者通过对武川县大青山地区野生和栽培蒙古黄芪的的比较研究,为探讨合理保护野生蒙古黄芪资源,加强黄芪栽培技术,开展黄芪的野生抚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三七主根、剪口、筋条不同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感官、色度测定、显微、理化、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结果:不同药用部位加工成的三七粉在外观颜色、显微特征、灰分、含量测定几个方面有明显区别,感官和显微特征不能区分三七的商品规格。颜色可以区分三七主根、剪口和筋条制成的三七粉,主根加工成的三七粉颜色最浅,呈黄白色,剪口与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颜色略深,呈现棕黄色和浅棕色,使用色差仪并结果经过SPSS分析结果与观察一致,剪口的颜色最深,筋条次之,主根颜色最浅;显微特征能够区分剪口和主根、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剪口加工成的三七粉中可见纤维,主根与筋条加工成的三七粉中均未检出有纤维,剪口可见簇晶,主根中簇晶未检出;主根灰分全部合格,剪口和筋条有部分不合格,酸不溶性灰分全部合格。测定三七不同部位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主根和筋条与剪口成分有明显差异。结论:颜色差异、显微特征区别、灰分数据、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含量为三七粉提供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6种不同基源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对钩藤药材进行分种鉴别。方法:研究光镜下6种钩藤属植物的茎、钩、叶横切面特征和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不同种的钩藤在组织构造方面有基本相同之处,由外到内均由表皮、皮层、韧皮部、木质部及髓部组成。大多数钩藤的皮层、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棕色内含物。但各种之间又有不同特征,如主脉在叶的腹背面突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维管束的个数以及薄壁细胞中可见的草酸钙晶体类型。6种钩藤药材的显微特征比较研究表明,茎的横切面观轮廓、表皮毛的有无、韧皮部与木质部比例、形成层是否明显成环、射线宽窄和导管散在或径向相连以及髓部所占比例;叶主脉在叶的腹、背面凸出的形状、栅栏组织的列数和薄壁细胞中所含晶体种类;钩的形状等可作为钩藤属分种鉴别依据。粉末鉴定主要依据表皮细胞的形状、表皮细胞内是否存在油滴状物以及有无梯纹、环纹和网纹导管加以区别。结论:以上特征可以作为不同基源钩藤药材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发掘疗效显著的民间药用资源,对来源植物刺苋的全草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研究,以期建立该药材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面对刺苋进行品种鉴别。结果: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腋有刺,且部分苞片变成细刺状。药材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叶。研究的根及茎显微结构中发现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常维管束;叶主脉维管束4个;后含物含有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粉末中可见导管、腺毛及非腺毛。结论:通过形态组织特征可很好地鉴别刺苋,可为该药材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中药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差异比较.方法:药材性状比对,根横切面、粉末显微特征测量和比对.结果:药材性状方面:防风野生品根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少分枝;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断面有多数棕色油点;气味特异.防风栽培品根常有分枝;根头部横环纹较少,断面棕色油点较少;气微.显微组织方面:防风野生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有多数类圆形油管,10~22环列;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年轮状不明显.防风栽培品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10~11轮;木质部导管可见大小相间呈年轮状.结论:防风栽培品与野生品在药材性状和显微组织上存在一定差异,外观性状的差异和根横切面韧皮部油管环数的多少,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特征;1~4年的栽培防风可以根据木质部导管的年轮判别生长年限.  相似文献   

18.
甄臻  李慧芬  刘静  王杨  孔庆悦  张学兰 《中草药》2021,52(24):7438-7446
目的 采用色差法和显微成像技术获取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信息,通过统计分析探究基于色度学原理对生地黄与熟地黄进行快速鉴别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色差仪测定地黄生、熟品粉末颜色,使用显微镜摄取生地黄与熟地黄木栓细胞、导管的显微特征图像,使用“显微特征颜色提取”软件测定显微特征颜色,以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值(L*a*b*)及总色值(Eab*)为基础,利用Kruska-Wallis H秩和检验、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研究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差异,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二者粉末与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结果 a*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颜色值,木栓细胞为生地黄与熟地黄主要差异性显微特征。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0.629L*+0.379 a*-2.754 b*+1.494 Eab*-40.662,显微特征颜色的非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y=0.497L*-0.659 b*+0.267 Eab*-5.428;上述2个函数判别规则为y>0判为生地黄,y<0判为熟地黄。结论 利用色差法和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生地黄与熟地黄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的数字化表达,Fisher判别分析利用饮片粉末和显微特征颜色信息可有效判别生地黄与熟地黄,为中药生、制饮片的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山荷叶是虎耳草科大叶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展山荷叶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的研究,为虎耳草科大叶子属植物的显微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结合其特有的OLYMPUS-BX50型成像系统对山荷叶叶片、叶柄与叶基的横切面、表面制片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与描述并对气孔密度、脉岛数等显微常数进行了测定。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山荷叶显微特征的观察,发现了具有鉴别意义的显微特征。通过对显微常数的测定,确定山荷叶的脉岛数为0.015,气孔密度为7.5,气孔指数为9.7~12.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酢浆草显微鉴别的专属性,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鉴别依据。方法:以红花酢浆草为对照,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的组织构造和显微特征。结果: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很相似,但与鲜品红花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差异较为明显;不同产地、不同海拔的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与红花酢浆草的差异也不明显。结论:鲜品酢浆草的横切面显微鉴别特征专属性较强,可以作为鲜品酢浆草的显微鉴别依据,但将酢浆草粉末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