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和E选择素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了3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E选择素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和E选择素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水平(P〈0.01),经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ET和E选择素的异常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病理因素之一,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原位种植肝癌裸鼠模型在肿瘤发生与转移过程中E-选择素在肝、肺、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人肝癌组织块直接种植于裸鼠肝内,术后15、17、19、21、40天取材,免疫组化法观察。结果:肝癌种植后第15-17天,肝、肺、肾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呈弱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肝血窦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种植后第19天,肺组织内E-t选择素表达增强。至40天时,表达最强,结论:E-选择素的表达和增强与肝癌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E—钙粘附素基因突变与胃癌恶性表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钙粘附素(cadherin,Cd)超家族细胞粘附受体主要介导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细胞一细胞间的粘附。E-钙粘附素(epittielialcadherln,E—Cd)属Cd超家族经典亚族成员,它的表达程度及功能活性状态直接影响着肿瘤细胞的脱离和再附着[1]。近几年随着鼠、鸡尤其是人E—Cd的被克隆和测序,国外一些研究小组据业已构建的E—CdcDNA文库,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RT一PCR.—SSCP)分析等分于生物学方法,对胃癌等恶性肿瘤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E—Cd基因突变或失活与胃癌侵袭性密切相关[2,3]。E—Cd不仅是典…  相似文献   

4.
以光敏生物素分别标记含目的基因的L、E选择素重组质粒,用DNaseI随机消化为100bp大小的片段作为探针,用于检测细胞中L选择素或E选择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经TNFα和IL1刺激后的脐带内皮细胞中人E选择素mRNA有较强的表达信号;Raji,HL60,KGI和U937细胞,均有L选择素的表达。这些结果为L、E选择素探针用于临床检测和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源性A2 0基因对内毒素诱导的内皮细胞E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 DOTAP脂质体介导的pCNDA3 1EHA2 0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经G4 18筛选阳性克隆 ,免疫荧光检测A2 0基因的表达 ,原位杂交、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内皮细胞E 选择素的表达。 结果 A2 0基因在经G4 18筛选后的内皮细胞中有高表达 ;内毒素能诱导人内皮细胞E 选择素表达 ;A2 0基因能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内皮细胞 90 %的E 选择素表达 ,两者间相差显著 (P <0 0 5 )。 结论 A2 0基因能够显著抑制内毒素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 ,有助于创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选择素E(E-selectin)和选择素L(L-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治疗组(test)。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E-选择素和L-选择素的表达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选择素E和选择素表达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白介素-4(hIL-4)对经TNF-α活化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IL-4与BAEC共孵育2h后,再与4μg/L的TNF-α共孵育6h或18h。应用细胞ELISA方法,检测BAEC表面的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用MTT比色法测定hIL-4对BAEC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内用hIL-4预处理BAEC后,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活化BAEC上的E选择素与ICAM-1的表达,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用MTT比色法测定BAEC活性的实验表明,各实验组BAEC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hIL-4能明显抑制TNF-α诱导活化的BAEC表达E选择素与ICAM-1;hIL-4对BAEC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通常导致全身一系列炎症反应[1]。粒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反应参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2]。L-选择素是粒细胞免疫激活和应答的重要因子[3]。本文检测腹部外伤脓毒症患者血浆L-选择素浓度,同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sP -selectin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内皮细胞分泌颗粒 (paladebody)内的能介导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粘附的糖蛋白。其血浆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1]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 -α)则是由肿瘤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正常组织产生的量甚微 ,它能作为促进因子在肿瘤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2 ] 。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白细胞介素 - 8(IL - 8)为单核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是免疫应答及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介质[3] 。其水平的变化均与肝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害有关。为…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sICAM-1和E-选择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的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的水平 ,探讨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 ,测定 10 5例MHD患者和 2 5例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中ICAM 1和E 选择素的水平 ,同时用B超测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记录两组的血压并测定其血脂、血糖、血尿素和肌酐的水平。结果 :①MHD组血浆ICAM 1和E 选择素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MHD组中 ,有颈动脉硬化者血浆I CAM 1和E 选择素的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②MHD组血浆ICAM 1与E 选择素以及与甘油三酯 (TG )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r值分别为0 .62及 0 .60 )。血浆ICAM 1的水平与舒张压也呈正相关(r=0 .41)。结论 :MHD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浆ICAM 1和E 选择素可作为MH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其与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塞和TIA患者血清粘附分子选择素P、L、E与组织因子及血液流变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脑梗塞12例 ,TIA10例 ,陈旧性脑梗塞患者20例 ,对照组20例。选择素、组织因子测定用ELISA法 ,采用美国ADI公司提供试剂盒。血液粘度测定采用R -80锥板式血流变仪。结果脑梗塞组选择素P、L、E分别为(330±11.8)ug·L -1、(1202.6±13.8)ug·L-1、(90.6±4.8)ug·L-1,组织因子 (TF ,52.8±9.2)ug·L-1,TIA组为(150.5±9.6)ug·L -1、1008.2±7.4,(81.2±6.5)ug·L-1、(38.2±6.4)ug·L-1。血液粘度脑梗塞组1s-1 为(22.2±10.4),对照组(16.6±3.8 ,P<0.01),TIA组为(18.4±7.3)mPa.s(P>0.05) ,血液粘度测定在所有患者中有38%在正常范围内。选择素P、L、E的表达与组织因子表达显示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塞及TIA患者选择素P、L、E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选择素升高反映血小板活化 ,也反映内皮细胞活化。组织因子启动血凝过程 ,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 ,本组脑梗塞TIA组TF明显升高。提示这些患者有血栓形成。本组提示选择素P、L、E和组织因子表达在脑梗塞和TIA组患者较血液粘度更为敏感 ,在脑缺血病变患者测定选择素和组织因子对疾病的诊断和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粘附分子选择素在IgA肾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必变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5例IgA肾病患者血浆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含量及表达水平。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能减退组含量又较肉眼血尿组、尿检异常组和肾炎综合征组显著增高造反素在患者肾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Ⅳ级和Ⅴ级IgA肾病肾小球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  相似文献   

13.
E选择素是细胞粘附分子中选择素(Selection)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62E,为110kD的跨膜糖蛋白[1];大多数研究认为,E选择素只表达在受细胞因子作用后的血管内皮细胞[2],但近来有文献报道,非内皮源性的细胞经细胞因子或脂多糖诱导后也可表达E选择素[3,4]。本研究将观察新生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SMC)经IL1β诱导后是否表达E选择素。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新生牛,雄性,购自上海光明乳制品公司奶牛场;Wistar大鼠,雌雄兼用,本校实验动物中…  相似文献   

14.
CD40L、可溶性黏附分子及MMP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T细胞CD40配体(CD40L)、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双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20例川崎病急性期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后的患儿,19例正常对照,外周血T细胞表达CD40L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3组血浆中sE—selectin、sICAM-1和MMP9水平。结果:急性期川崎病组T细胞CD40L表达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P〈0.05),川崎病患儿T细胞CD40L表达较正常对照持久;2例伴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川崎病患儿急性期T细胞CD40L表达高于无CAL者。急性期川崎病组血浆sICAM-1、MMP9明显高于IVIG治疗后组,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sE—selectin、s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川崎病急性期T细胞表达CD40L与血浆sE—selectin、sICAM-1、MMP9水平无明确相关性(P〉0.05)。结论:T细胞表达CD40L升高在川崎病血管炎及冠状动脉病变中可能起一定作用。血浆sE-selectin、sLCAM-1和MMP9水平可作为反映川崎病血管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组织配型及强力免疫抑制药物的临床应用,人/肾存活率逐年升高,肾移植已成为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但移植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日益突出,免疫抑制不足所致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过度所致的感染成为影响移植后长期存活率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移植术后患者最适免疫抑制状态成为当务之急。CD15s是选择素配体的一种,可与3种选择素(Selectin P、E和L)结合,主要为选择素E和P识别,其作用是使白细胞黏附到内皮细胞及血小板上。静止的T、B淋巴细胞被抗原激活才表达CD15s,因此可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CD15s抗原表达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高度纯化的羊水和孕 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glycodelin对E型选择 素介导的HepG2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方法:以色谱仪分离和 纯化羊水和血清的hCG和glycodelin,进一步测定[51Cr]标记的肝癌细胞系-HepG 2细胞在不同来源、不同浓度hCG和glycodelin作用下和经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 后表达E型选择素的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评价这两种糖蛋白对E型选择素介导的内皮 细胞黏附过程的影响。结果:羊水和血清hCGs能有效抑制E型选择素介导 的内皮细胞黏附,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IC50分别为1.5×10-7 mol/L 和2.1×10-7 mol/L,相对抑制力分别为纯四糖结构sialyl-Lewisx(sLex)的1 .5×104和1.1×104倍;羊水和血清glycodelin同样有此作用,其IC50分别为3 .2×10-6 mol/L和6.3×10-6 mol/L,相对抑制力分别为sLex的7.2×10 2和3.7×102倍;纯四糖结构sialyl-Lewisx(sLex)的IC50为2.3×10 -3 mol/L。结论:妊娠相关糖蛋白hCG和glycodelin是E型选择素 介导的内皮细胞黏附的有效抑制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选择素)、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随机选取年龄、孕周、孕次相匹配的子痫前期孕妇90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9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I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对象血浆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ICAM-1、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3,P<0.05);两组孕妇血浆均有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表达,子痫前期患者血浆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子痫前期组三者之间相互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489, r=0.561和r=0.517,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ICAM-1、P-选择素和D-二聚体的高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监测这些指标对判断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转录因子Snail及黏附分子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Snail及黏附分子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和80例癌旁组织中Snail、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两者在不同组织类型与分化程度胃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E—cadherin的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Snail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Snail的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E—cadherin与Snail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及Snail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在脑梗塞不同时期含量变化作用机理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监测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期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E 选择素 (sE se lectin)血清含量。结果 :脑梗塞急性期sICAM 1、sE selectin含量明显升高 ,与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sICAM 1、、sE selectin二者含量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粘附分子sICAM 1、、sE selectin共同介导了白细胞的滚动浸润 ,参与了脑梗塞急性期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20.
选择素家族的分布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选择素广泛表达于白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表面,可在血流状态下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初始粘附,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之间选择性的相互作用.本文介绍选择素家族(L、P和E)蛋白分子的结构特征、生理病理分布及生理功能,并简要叙述近年来有关选择素功能、选择素与疾病相关性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