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高胆红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48 h TBIL及光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0.5~1g/kg·d~(-1),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大剂量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32例ABO溶血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剂量为1 g/(kg·d),持续3 d。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治疗3 d后血清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降至(120.71±33.58)μmol/L,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b未见明显变化(P0.05)。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15±1.37)d、(4.38±1.17)d。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发热、拒奶、皮疹等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大剂量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起效时间快、效果佳,且安全性良好,对患儿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ABO溶血病的疗效。(2)方法:取新生儿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ABO溶血病。随机分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于生后24h内用IVIG 800mg/(kg.d)静滴1次;对照组不同IVIG。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定时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3)结果:观察组在TBIL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低于对照组(P<0.005),自身对照时观察组治疗前后Hb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显下降(P<0.005)。(4)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防止或减轻由新生儿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疗效。②方法将48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IVIG0.5~1g/(kg·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③结果观察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④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2-1593
目的: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入院的新生儿ABO溶血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基础蓝光照射治疗以及抗溶血治疗,试验组患儿则给予上述基础治疗另外加用IVIG,剂量为1g/(kg·d),持续3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变化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不良反应率(7.5%)与对照组(12.5%)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与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试验组改善更加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儿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剂量应用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效果更佳,并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赵红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7,16(5):512-513,517
【目的】评估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IVIG组(常规治疗 IVIG),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72h后,IVIG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为(106.1±48.5)μmol/L和(6.14±2.12)d,对照组为(136.7±42.7)μmol/L和(10.8±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G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IVIG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可有效阻断ABO-HDN的早期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对防止高胆红素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 H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BO HDN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IVIG 0.5 g/(kg·d),连用3天,治疗组给予IVIG 1 g/(kg·d),连用2天。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血胆红素值。结果:两组相比较,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血胆红素值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ABO HDN应用大剂量IVIG[1 g/(kg·d),连用2天]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病(AB0-H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IVIG 0.5~1g/(kg·日),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0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次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7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剂量组39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0.5g/kg;大剂量组37例,加用单剂丙种球蛋白1.0g/kg,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h、48h、72h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游离抗体试验转阴率、需要换血人数、胆红素脑病发生人数、听力筛查通过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与中剂量IVIG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生儿ABO溶血病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预防或减轻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和贫血的效果。方法:取脐血作血清学检查以判断ABO溶血病,对脐血总胆红素达25.5μmol/L以上新生儿于出生48小时内用IVIG800mg/kg·d,定时检测末梢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静脉血总胆红素,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IVIG组在总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RBC、Hb、HCT高于对照组(0.05>P>0.01)。作自身对照IVIG组治疗前后RBC、Hb、HCT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期使用IVIG可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由新生ABO溶血病引起的高胆症和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科治疗的90例 ABO 溶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组48例(出生后即进行血清学试验确诊后给予 IVIG2.0g/kg/d,连续3d),常规组42例(出现黄疸症状后,待血清学试验确诊后给予0.4g/kg/d 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早期组和常规组患儿的 Hb、TBIL、血尿 Cysc 测定值、NBN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早期组的 TBIL、血尿 Cysc 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的 NBNA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的退黄时间、光疗时间显著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IVIG 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新生几ABO溶血病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的免疫指标变化观察,观察IVIG使用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分为两组,常规 IVIG治疗为观察组,常规治疗为对照组,IVIG治疗剂量为800~1 000 mg/kg,分别测定使用IVIG前,使用IVIG后2 d、28 d、2个月体内IgG、IgM、IgA及T细胞亚群数值并与对照组对照.结果观察组IgG、IgM在用药后2 d、IgA在用药后28 d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两组对照无统计学意义.CD3、CD8、CD4/CD8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在用药前、用药后28 d、2个月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用药后2 d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剂量在800~1000 mk/kg时,对新生儿的IgG、CD3、CD4、CD4/CD8数值不受影响,而在半衰期内可致IgM、IgA合成减少,CD4数值下降:提示有免疫抑制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 HDN)的适宜剂量。方法 将46例ABO HDN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3例。在给予蓝光、清蛋白、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加用IVIG ,大剂量组每日40 0~ 6 0 0mg·kg-1,连用 3d ;超大剂量组每日 10 0 0mg·kg-1,连用 2d。结果 两组治疗 5d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 133.14± 34.36 ) μmol·L-1、( 12 7.39± 2 8.6 1) μmol·L-1;治疗 7d后经皮胆红素指数分别为 15 .35± 1.47、14 .6 7± 1.84;累计光疗时间分别为 ( 4 5 .80± 13.38)h、( 4 8.74± 15 .6 2 )h。两组各项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剂量和超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 HDN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 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新生儿ABO溶血标准的 5 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2 7例 ,观察组 2 5例 ,在相同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种球蛋白 0 5~ 1g·kg- 1 ·d- 1 ,连用 3d。并于治疗后 2 4h、72h复查血清胆红素 ,黄疸消退后复查血红蛋白。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2 4h、72h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黄疸消退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黄疸消退后血红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高。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新生儿ABO溶血病治愈率及避免、减少后遗症发生,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对照组光疗、静滴白蛋白,治疗组同时给予单次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500-800mg/kg静滴。结果:胆红素值(用药第1、2、3d)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1;血红蛋白测定值(用药第1、3、5d)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差异,P<0.005。结论:IVIG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能快速有效地阻断溶血继续发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贫血进行性加重,减少输血次数,防止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发生。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好、简单、价廉的方法和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86例,分日龄≤3 d和日龄>3 d两组,从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黄疸和贫血程度、是否需要换血、应用丙种球蛋白(IVIG)与否及住院时间、光疗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本病日龄3 d以内即开始治疗47例,3 d以上才治疗39例,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Hb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日龄≤3 d组仅换血1例,IVIG应用概率和光疗次数减少,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住院时间(7.3±2.1)d,较日龄>3 d组缩短.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日龄≤3 d)即可诊断,早期光疗可减少换血和IVIG输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