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简略探讨.方法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的17例肺隐球菌病例的组织切片,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肺隐球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下为充血、水肿,表面附有灰白色黏液胶样物.病理组织学特征主要为隐球菌性炎性肉芽肿或凝固胶样非干酪状坏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润等改变.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该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病灶区T淋巴细胞增多提示患者预后好,反之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为隐球菌病且非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患者中,肺外常见累及部位包括颅内8例(脑膜7例、脑实质1例)、皮肤8例、血液1例、咽喉1例、肋骨1例、心脏1例、血液+颅内1例、颅内+皮肤1例、腰部+血液1例。累及颅内患者大多以发热伴头痛起病;累及皮肤患者表现为湿疹、游走性皮肤结节等;累及心脏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累及腰部患者以腰痛起病。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包括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血或组织培养)、血或脑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14例病理学检查阳性患者中,微生物学检查阳性11例,血或脑脊液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阳性14例。胸部CT表现为单发结节3例(左肺1例、右肺2例),多发结节7例(双肺均有),团块或斑片影10例(双肺均有)。单用药物治疗10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13例。死亡6例。结论非HIV感染患者以肺部为主的播散性隐球菌病病变主要累及颅内、皮肤和血液,因病变累及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各异,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主要是由新型隐球菌及格特隐球菌引起的全身不连续的两个及以上部位病变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1例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男性,15岁,因“咳嗽、腹痛、间断发热半月余”以肺部病变查因、血液系统疾病,收住学生儿童结核科。通过该病例报道,分析治疗思路,旨在提高对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10例脑脊液及血液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CD1+T淋巴细胞中位数19(4~54)个/μl;呕吐、头痛9例,脑膜刺激征4例,气促及低氧血症2例;血尿3例,蛋白尿6例;脑脊液蛋白及白细胞数升高、糖和氯化物降低9例;CT提示肺部损害8例.死亡8例.结论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呈多脏器损害,以脑膜炎及肺部损害为主,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肺隐球菌病早期正确诊断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例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多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症状相对轻微,影像学表现以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为主,3例患者病理学检查可见隐球菌孢子。结论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穿刺后病理检查,但由于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且具有多样性,甚至病理学也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极易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为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我们认为应该关键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患者有潜在机会感染隐球菌的警惕性,提高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对本病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皮损似传染性软疣的隐球菌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对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例皮损似传染性软疣样的隐球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多项检查结果与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例均为儿童,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头痛、腹泻、肝脾肿大、关节痛和似传染性软疣的皮疹皮损组织液、血液及脑脊液检查找到隐球菌,皮损和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见孢子。结论:当发热性疾病伴传染性软疣样皮损时,应警惕隐球菌感染。避免误诊和延误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对可疑病例做真菌检查。  相似文献   

7.
肺部隐球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性的真菌病原体,肺部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感染。自80年代以来艾滋病世界上广泛流行及越来越多器官移植病人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肺部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本文综述肺隐球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肺隐球菌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或急性深部真菌病,隐球菌进入肺部常为感染的第一步,其后可能出现全身播散,尤其可引起隐球菌脑膜炎.近年来无论在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力正常的个体中,肺隐球菌病的报道都逐年增多,现将近年来有关肺隐球菌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荣良群 《右江医学》2002,30(6):543-544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 16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原因。方法 :收集近 10年来经脊液涂片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病例 84例 ,分析其中16例是怎样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病毒性脑膜炎 (病脑 )、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误诊率为 19.0 % ,16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 5例误诊为结脑 ,4例误诊为病脑 ,2例误诊为神经症 ,2例误诊为脊髓肿瘤 ,1例误诊为播散性脑脊髓炎 ,1例误诊为淋巴瘤。其中 10例靠脑脊液找到隐球菌 ,6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极易误诊为结脑、病脑、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淋巴瘤 ,反复多次脑脊液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止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1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的播散性感染,最常累及肺及中枢神经系统,文中报道1例新生隐球菌致头皮和颅骨损害. 方法 全面临床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对皮损处分泌物进行真菌培养和形态学鉴定,分离菌株进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测序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和致病性检查. 结果 患者头部CT示颅骨破坏,头皮肿胀.皮损病理示:肉芽肿性炎,并可见球形病原体,特殊染色示PAS( +)、PAM( +)、阿新兰染色阳性.分泌物墨染涂片显微镜下见圆形菌体,沙堡培养基25℃培养出乳白色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科玛嘉平皿划线培养菌落呈淡紫红色.根据真菌形态学特点和基因序列结果 鉴定为新生隐球菌.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敏感.致病性研究显示对小鼠具有致病性且呈播散性. 结论 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新生隐球菌所致的头皮和颅骨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特点,从而提高临床上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方法 全面统计及分析我院2006年5月至2006年5月住院的32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职业情况、伴随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各方面特点。结果 肺隐球菌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治疗方法及药物少,病程长。结论 肺隐球菌病虽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从病例分析结果来看诊治该病仍有一定规律可循,亟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遇到疑似病例应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及肺活检或手术病理予以明确,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隐球菌肺炎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误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隐球菌肺炎的诊治经过。结果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月,规范抗结核治疗1月,咳嗽、咳痰无改善入院。实验室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真菌感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见新型隐球菌生长,对两性霉素、氟康唑、伏立康唑敏感。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隐球菌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原学检查及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病例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0.1±15.0)岁,包括存在宿主因素和(或)基础疾病的免疫损害患者16例。67.6%患者因症状就诊,常见症状依次为咳嗽、发热、胸痛、憋气、咯血,32.4%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及结节团块影。20例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19例阳性。11例行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3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24例患者初诊时被误诊,其中11例误诊为肺癌。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15例,经手术确诊11例,临床诊断8例。手术切除治疗11例,中位随访4年,1例复发。药物抗真菌治疗23例,中位随访8年,3例失访,1例复发。与免疫正常组相比,免疫损害组患者年龄更高(P=0.017)、肺部湿啰音更多(P=0.006)、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更多(P=0.003),但在症状、肺部影像特点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非HIV感染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检查,临床高度怀疑的患者应首选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灵敏度高,检测阳性有临床疑似诊断价值。规范抗真菌治疗是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马尔尼菲青霉病(PSM)并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10月发现的1例婴儿马尔尼菲青霉病并多器官功能损害患者临床特点,同时复习20例本病的文献资料。结果:给予患儿吸氧、抗感染、液体疗法、纠正贫血、对症支持治疗等,但病情未见明显改善,治疗1周后患者自动要求出院。结论:马尔尼菲青霉病较少见,临床上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应用外周血液及骨髓涂片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将大大提高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PTNB)诊断肺隐球菌病的7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7例患者均行痰涂片检查、胸X线检查、肺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结果:7例患者均经超声引导下行经肺穿刺活检术,检出物送病理检查找到隐球菌而确诊。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临床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超声引导下PT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肺型与进展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2009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组织胞浆菌病住院患者12例,其中肺型4例,进展播散型8例。从临床表 现、影像学、确诊途径及预后等方面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肺型组织胞浆菌病临床表现轻微,干咳多见。 进展播散型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极易出现反复高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可合并咳嗽、腹痛、关节 痛、皮肤改变等。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1例肺型患者给予了左下肺切除术, 其余3例肺型及6例进展播散型患者分别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氟康唑抗真菌感染治疗, 好转出院,1例播散型确诊后暂未治疗即出院,1例播散型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无效死亡。结论:组 织胞浆菌病临床少见,极易漏诊或误诊,依靠骨髓涂片、病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明确病原学是目前确诊的主要依 据,推荐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及伊曲康唑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40-43
目的 分析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9 年15 例PAP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暴露、临床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肺功能提示弥散功能下降,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性改变,典型特征为“铺路石征”“地图征”改变。确诊主要依靠肺活检或肺泡灌洗液病理明确。9 例患者进行全肺灌洗术治疗,1 例患者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缓解。结论PAP 是一种少见的间质性肺病,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在诊断PAP 时常常出现误诊漏诊。熟悉掌握PAP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可以减少PAP 的误诊漏诊,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8.
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免疫磁珠技术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微小转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胃癌患者术中的腹腔冲洗液,分别进行免疫磁珠技术及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检测腹腔内脱落癌细胞.结果 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63.3%)高于常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40.0%)(P<0.05);免疫磁珠的阳性检出率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免疫磁珠技术是一种有效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法,可以从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分离出癌细胞,监测微转移的存在,有助于临床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Six children with 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ADEM) were seen at the Penang Hospital over a two year period (July 1999-June 2001). Diagnosis was based upon typic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n neuroimaging.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and other investigations were done, where appropriate, to rule out other caus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Three children had a prodromal illness. The most common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fever, seizures, ataxia, foc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labile mood. Two children presented with status epilepticus. All children had an abnormal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hyperintense signals on T2-weighted and FLAIR sequences in the subcortical and deep white matter regions of the frontal, parietal, and temporal lobes, as well as in the thalami,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One child had multiphasic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 (three episodes). The child with multiphasic disease had only one treated episode, and has suffered mild disability. Three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either methylprednisolone or immunoglobulins, and remain well. One child received both treatments but expired as a result of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the use of methylprednisolone. The child who was not treated has severe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患者被误诊为肺恶性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隐球菌的治疗过程及转归,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核酸复阳合并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在恢复期时肺部影像学病灶较前吸收,随访出现核酸复阳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新发结节病灶,误诊为肺恶性肿瘤,行肺癌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肺隐球菌感染,经给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痊愈,院外随访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复阳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合并肺结节患者应理性对待,肺隐球菌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容易出现误诊,对疑诊侵袭性肺隐球菌感染患者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真菌培养、真菌血清学及组织活检,有助于及早诊断、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