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益民 《北京中医》2010,(3):186-186,233
施今墨先生(1881~1969)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为振兴和发展中医事业,深知对中医师培养的重要性。他曾说,“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当然在于学校。”1930年他曾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医药学校.后更名为北平国医学院。1932年施今墨先生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招生范围也从北京扩大到华北地区;他自任院长,并亲自参与授课和临床带教。  相似文献   

2.
施今墨先生作为近代最伟大的中医教育家、临床家、改革家之一,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施今墨先生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为风雨飘摇中的中医界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也为近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施今墨先生医德高尚,倡导墨子的"兼爱"精神,学术上持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倡导中西医结合,主动学习他人的学术,努力将自己的学术传播给更多人,反对中医的门户之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施今墨学术流派在继承中有发展,传播中有创新,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徐江雁 《北京中医药》2006,25(6):331-335
施今墨(1881-1969年),字奖生,浙江萧山人.幼学中医,青年时投身国民革命.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1932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任院长.1935年与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任北平中医考试主考官,后遂有"北京四大名医"之称.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的教育事业,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和倡导者,毕生行医以理真术效自勉,重视气血阴阳与脾胃升降的调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相似文献   

4.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6):331-335
施今墨(1881—1969年),字奖生,浙江萧山人。幼学中医,青年时投身国民革命。1930年同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任副院长。1932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任院长。1935年与汪逢春、萧龙友、孔伯华任北平中医考试主考官,后遂有“北京四大名医”之称。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医的教育事业,是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和倡导者,毕生行医以理真术效自勉,重视气血阴阳与脾胃升降的调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  相似文献   

5.
黄朝富 《新中医》1993,25(2):3-5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研究员董德懋老中医(1912~)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早年曾师事于施今墨先生,并执教于华北国医学院、创办了《中医杂志》。先后历任中华全国  相似文献   

6.
1981年4月16日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百年诞辰。为了缅怀先辈,启迪后学,发展中医学术。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于4月15日在京举行了座谈会。会议由哈荔田副会长主持。卫生部中医局局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吕炳奎同志到会并作了发言。首都医院中医科祝谌予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施先生的生平事迹。施今墨先生(1881~1969年)原名毓黔,浙江肖山人,幼年从舅父李可亭习医,青年时期参加辛亥革命,后悬壶京津,专事岐黄。1931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桃李盈门,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目前中医队伍的骨干力量。先生在学术思想上别具一格,采中西医之长,“融会知新,使之系统化”,并重视临床实践,以疗效为检验医学理论的标准,认为中医理论,应通过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科专家董德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董德懋先生早年毕业于华北国医学院,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医杂志》主编、名誉主编、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他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继承施今墨先生的学术思想中敢于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以脾胃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体系。他擅长针灸,造诣颇深,坚持针药并施,在京津一带有“金针董德懋”之美誉。董德懋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起即从事中医期刊的编辑工作,曾创办《中国医药月刊》、《中医学杂志》。他先后主编《北京中医》、《中医杂志》,为中医事业的复兴昌盛作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施今墨先生,于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该院以研究整理中国医学,培养医学人才,更新国医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为办学宗旨.学制4年,课程以中医为主,中西兼授,融汇贯通.至1950年停办,共招生16班,毕业生达347人[1],为继承和发扬中国医学文化遗产,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人才,对中医高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9.
洪文旭 《陕西中医》1990,11(4):145-146
<正> 全国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天津中医学院顾问哈荔田教授,191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一个回族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发愤学医。1931年考入北平华北国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深得施今墨、周介人、范更生诸名家赏识。1935年毕业后创办北平国医专科学校,此后任教于天津市国医训练班,并在当地与父执业。解放以后,先后担任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筹办天津中医学院并任院长、顾问,同时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妇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卫  相似文献   

10.
哈玉民先生是著名中医教育家,杰出的中医皮外科专家。1918年6月出生于北京中医名门。父亲哈锐川是当时本市有名的皮外科专家。受其熏陶,他幼承家学,熟读四书五经,矢志歧黄。为了深造,30年代初毅然考入施今墨先生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学习,同时坚持随父临诊。1937年毕业之后,悬壶应世。由于功力深厚,疗效显著,开业后诊务十分繁忙,声誉遍传京师。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秦伯未先生诞辰100周年,回顾介绍秦伯未先生的生平业绩,先生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即悬壶问世,后与同仁共同创办中国医学院,并亲自编写中医教材,传授医学知识,造就中医精英,先生博鉴群书,勤于著述,编撰医著60余种。秦伯未先生学识渊博,学术造诣深邃,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学术,临床和培养人才方面,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祝谌予老师谢世一年多了 ,我作为他的学生深深地怀念他。祝老生前曾任北京中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 )首任教务长、金匮教研室主任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 ,第七、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祝老学贯中西。他师从施今墨先生学习中医 ,施今墨先生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 ,学成后又留学日本学习西医。他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 ,辨病辨证论治 ,继承弘扬并重。他强调以卓著疗效取信于民 ,证实中医的科学性 ,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北京中医学院创建于 1 956年。那时的办学条件甚差 ,一无校舍 ,二无教材 ,设备简陋 ,师资匮乏 ,…  相似文献   

13.
祝谌予教授早年拜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后又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深受施今墨先生中西医结合思想的影响,把老师提出的“中医改进之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他途”的学术思想,作为终身实践并为之奋力的目标。他主编的《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先生的中西医结合思想和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看法》等书著和文章中,都留下了祝谌予教授禀承施今墨先生的思想,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不断求索与不断奋斗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施今墨先生,原外毓黔,字奖生。浙江萧山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自幼随其舅父习岐黄术,后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辛亥革命后开业于北京。1931年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开办近二十年,造就中医人材颇众。  相似文献   

15.
张仁济主任医师生于1915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日本厚生省医药塾,并拜著名中医施今墨先生为师侍诊多年,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50余年,对伤寒、温病学说有深邃的理论造诣,博采古今,  相似文献   

16.
杨医亚教授,原名杨益亚,青少年时代,家境贫寒,饱经忧患,他耳闻目睹帝国主义列强、封建官僚,在神州大地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劳苦大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这就激发了他忧国忧民之心,立志以医救国,来解除“贫贱”之厄。1934年当他20岁的时候,考入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主办的“北京华北国医学院”,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即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在四十余年的坎坷业医历程中,他艰难拨涉,执着追求,为振兴中医,发扬光大歧黄之道,披荆斩棘开拓前进。他先后办杂志,搞中医教育,著书立说,探索研究新课题,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医事  相似文献   

17.
<正> 张志浩主任医师山东省福山人,早年拜山东牟平名医孙子基先生为师,以后考取北京国医学院,受业于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在校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并得到施今墨先生的谆谆教导和热情指点。于1942年毕业,悬壶于大连。解放后曾受聘于大连医专、大连市中医脘、大连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科主任工作。张老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四十余年。虚心好学,素谙经  相似文献   

18.
卓越的医学教育家施今墨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今墨先生,生于1881年4月16日,殁于1969年8月22日。原名毓黔,字奖生,浙江萧山人,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先生十三岁从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学医,青年时期就读于山东大学堂、山西法政学堂、京师法政学堂,参加辛亥革命。后悬壶京津,改名今墨,勉励自己要行墨子“兼爱”之道,救死扶伤,不分贫贱富贵。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危,曾邀请先生会诊。后中央国医馆成立,先生被推选为副馆长。1932年至1950年任华北国医学院院长。解放后先生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中医政策,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并任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对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热忱关怀。  相似文献   

19.
《中医杂志》2012,53(17):1530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和教育家.施今墨13岁得舅父河南安阳名中医李可亭亲授,发奋习医.1932年独资创建华北国医学院,兼任院长.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解放前在京、津、沪、宁等地悬壶,曾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0.
施今墨先生是近代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医术精湛 ,疗效卓著 ,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六十余载的从医生涯中 ,施老全力倡导教育办学培养人才 ,开门诊、办医院为群众服务 ;走改革之路 ,推行中西结合、辨证辨病结合之道。余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时 ,施老之婿祝谌予老师为我的导师 ,经他举荐 ,前往施府拜师学医 ,侍诊左右 ,聆听教诲。回顾往事 ,历历在目 ,深感恩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难能可贵。在二位老人家相继谢世的今天 ,以《施今墨医案验方合编》为蓝本 ,著成《施今墨医案解读》一书 ,以缅怀恩师、弘扬施派学术思想。现从中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