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84年,一些科学家从大鼠和人的心房肌中提取、纯化出具有利钠、利水、扩血管降压等作用的心纳素(亦称心房利钠因子)。这一重大发现,使人们对心脏功能有了新的认识。近几年来.一组日本科学家发现心房肌中还可产生另一种生物活性多肽,它具有强大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故命名  相似文献   

2.
心脏不仅是一个循环器官,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早在1956年 kisch、1964年 Jamieso 等先后发现在哺乳动物心房的心肌细胞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分泌颗粒。时隔多年 de—Bold 及 sonnenbcrg 等又报道哺乳动物心房的生理盐水提取液静注时能产生明显的利尿、利钠作用。1984年加拿大、美国、日本的一组科学家分别从大鼠和人的心房肌细胞内的特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1964年 Jamieson 和 Palade 发现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心房肌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颗粒,认为心房肌细胞除有收缩功能外,可能还有形成、贮存、分泌这种颗粒的功能。1978年 De Bold 发现这些心房颗粒可能是含色氨酸和含硫氨基酸的蛋白质或肽类。1981年 De Bold 将心房提取物注射于大鼠引起迅速强大的利钠、利尿作用。证明心房含有一种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或称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factor,ANF)。直到1984年,人和大鼠的 ANP才被分离、提纯并确定了其氨基酸排列序列。同年又被人工合成并制备了 ANP 抗体,建立了 ANP 放射免疫测定(RIA)方法,从而把 ANP 的研究推向了新阶级。现已知人的 ANP 有α、β、γ三种,分别由28、56、126个氨基酸组成。低分子的α-  相似文献   

4.
心钠素(cardionatrin)亦称心房肽(atriopeptin)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是从人及大鼠心房组织中分离、纯化的一种新的调节多肽,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于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借特异性抗心钠素抗体,应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新方法,对人及大鼠等哺乳动物的心脏组织进行了心钠素的超微结构定位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1年de Bold成功地将大鼠心房提取液静注于其他大鼠,获得显著的利尿及促尿排泄反应。至此,初步确立心房钠利尿因子的存在。命名为心房钠利尿肽,简称ANP,随即提纯合成。实验证明ANP具有显著的利尿、降压和对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本文略述日本近年研究概况。构造及分泌动态 1984年,Kangawa和Matsuo在世界首先报告了人心房α、β、ν三型ANP的结构,并阐明其氨基酸排列。α-hANP为28氨基酸肽,β-hAN P  相似文献   

6.
心钠素(又称心房肽或心房利钠多肽,ANP)是1984年首次分别从大鼠及人的心房组织中分离提纯的一种活性多肽物质,它们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ANP的发现表明心脏不仅是一个循环器宫,而且还有内分泌功能。实验研究表明,心钠素尚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本文初步观察到55例心律失常患者血浆ANP浓度的变化,现就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1、健康对照组43例,其中男14例,  相似文献   

7.
1956年Bruro Kisch在豚鼠心房肌细胞中发现一种特殊颗粒(atrial specific granules,ASG)。随后人们发现ASG普遍存在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心房肌中,ASG内似乎贮存着某种蛋白质,ASG的数量与机体水盐平衡有关。1981年Debold给一组大鼠注射了鼠心房  相似文献   

8.
血管钠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是Wei等于1993年首次合成的一种具有利钠利尿作用的类心房肽物质,其结构是心房利钠尿肽和C型利钠利尿肽的嵌合体。本研究以正常及心肌缺血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初步观察了VNP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以探讨其生理及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大鼠心房颤动模型心房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蛋白、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蛋白、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0只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对照DHA处理组(DHA组)、房颤组(AF组)和房颤DHA处理组(DHA+AF组),各20只。观察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房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情况,应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大鼠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ERK1/2和p-ERK1/2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第10、17天,DHA+AF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AF组(P<0.01)。与CTL组比较,AF组大鼠心房肌间质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心房纤维化程度高;DHA+AF组大鼠心房肌间质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增生,心房纤维化程度较AF组降低。与CTL组比较,AF组大鼠P-ERK1/2与ERK1/2比值升高(P<0.05),DHA组比值降低(P<0.05),而CTL组与DHA+A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F组比较,DHA组和DHA+AF组与P-ERK1/2与ERK1/2比值均降低(P<0.05)。与CTL组比较,AF组和DHA+AF组大鼠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AF组比较,DHA+AF组大鼠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DHA具有改善SD大鼠房颤模型心房纤维化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抑制心房组织ERK1/2通路的活性进而下调心房组织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氧对大鼠血浆ANP浓度的影响这一工作目前尚未见报道,关于ANP的释放机制,虽然前人已证实了心房压力升高的作用,但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实验旨在于了解急性缺氧对大鼠血浆ANP浓度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实验用wistar大鼠(♂),300~380g,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在开胸正压人工呼吸下,采用心脏直接插管法测定心室压力及心房压力。血浆及心房ANP浓度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301医院产的药盒)。各组样品按随机交叉  相似文献   

11.
给24-26月龄的雄性和雌性大鼠,腹腔注射人类茎叶总甙水溶液,5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7次。用冷酚法提取心房总RNA,与α-^32P标记的大鼠心房肽前体原cDNA(r-prepro-ANP-c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人参皂甙对老龄化大鼠心房肽基因表达的作用是受性别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钠素(atrial natricuretic factor: ANF),又称心房利钠多肽(atral natricuretic polypeptius: ANP),是从哺乳动物心房中发现的一种新激素,既往称心房肽、心耳肽。ANF是心房肌细胞内“特殊颗粒”中的一类活性多肽。其形态学特征kisch于1956年首先报道:Jamieson等人随后作了详细描述。Marie和De Bola则分别证实了它与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有关。至于其生物学活性是1980年De Bold等人在给大鼠静  相似文献   

13.
王学明 《安徽医学》1989,10(1):60-61
<正>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脏不仅是个循环器官,并且具有内分泌功能。1984年美国的Currie等实验室和日本的Kangawa实验室分别从大鼠和人的心房组织中分离和纯化一类话性肽,称为心房肽(简称AP)。 AP亦称心钠素或人心房利钠多肽等。它不仅在循环系统的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能使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大量研究表明,AP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增加心肌血流量的作用。一、心房肽的生化特性 Currie将心房组织粗提取液以温水水解和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得到21肽和23肽。其分子量在1000—44000之间,分别命名为AP-Ⅰ和AP-Ⅱ等。经高性能液体色谱鉴定,体内的AP主要形式是低分子量(AP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多重应激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表达变化及L-型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的拮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慢性多重应激心律失常模型,以维拉帕米作为干预,试验结束后取心房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测定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mRNA的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应激大鼠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应激+维拉帕米组房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和发生次数低于应激组(P〈0.01);应激组和应激+维拉帕米组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应激组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应激+维拉帕米组(P〈0.01)。结论慢性多重应激导致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维拉帕米对慢性多重应激诱导的大鼠心房肌L-型钙通道α1c亚单位表达下调有拮抗作用,可抑制慢性多重应激诱导的房性心律紊乱。  相似文献   

15.
给24~26月龄的雄性和雌性大鼠,腹腔注射人参茎叶总甙水溶液,50mg/kg体重,每日1次,连续7次。用冷酚法提取心房总RNA,与α-~(32)P标记的大鼠心房肽前体原cDNA(r—prepro—ANP—c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人参皂甙对老龄化大鼠心房肽基因表达的作用是受性别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大鼠心房颤动(房颤)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对双孔内向整流相关性钾离子通道1(TRE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乙酰胆碱-氯化钙混合液敏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对照DHA处理组(B组)、房颤组(C组)、房颤DHA处理组(D组)。分别观察房颤发生时间和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心房肌中TREK-1表达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大鼠心房肌中TREK-1 mRNA表达。结果:D组较C组大鼠房颤出现时间明显推迟,每天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A组比较,C组大鼠心房ERP明显缩短,D组大鼠心房ERP较C组明显延长(P0.01)。与A组比较,C组TRE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TREK-1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和P0.01)。结论:DHA具有抗房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双孔钾通道TREK-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房肽在调节机体体液中的作用。方法:使大鼠体内的钠急剧缺乏,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心房肽浓度进行测定。并观测大鼠饮盐水量的变化。结果:钠急剧缺乏,使大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西固酮浓度显著升高,心房肽浓度显著下降。同时激起大鼠的饮盐水行为。大鼠经3次钠缺乏恢复正常生活5d时,对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的分泌量没有影响,而使心房肽的分泌爱到抑制  相似文献   

18.
心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钠素的研究进展陈合新综述王锦玲审校1956年Kisch[1]发现了心房肌细胞内有分泌颗粒;1969年Hibb[2]推测这种颗粒可能具有内分泌作用;以后的实验证实禁水禁钠后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颗粒增多;1981年,DeBlod等[3]注射心房内提取物1...  相似文献   

19.
心钠素或心房利钠多肽(atriatmctriurcticpolypcptidcANP),是由21至35个氨基酸组成的类生物活性多肽,贮存于心房肌细胞特殊颗粒内,是心脏产生和分泌的一种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能发挥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1]。1983年末到1984年初,加拿大DeBold,美国Currie和日本的Matsuo等人几乎同时从大鼠和人心房肌细胞中分离,纯化出心钠素[2]。一、ANP分泌调节及作用心钠素的释放主要受心房内压力的影响,当心房内压增高时(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病人),心钻素立即分泌,当压力恢复正常时,心钢索的分泌立…  相似文献   

20.
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心房肌细胞内“特殊颗粒”中的一类活性多肽。关于“特殊颗粒”的形态学特征,kisk于1956年首次报道,随后Palade和Jamieson等人做了详细描述。Marie(1976年)和De Bold(1979年)分别证实了“特殊颗粒”与体内水、电解质的调节有关。至于“特殊颗粒”的生物学活性是1981年De Bold等人给大鼠静脉注射心房组织提取物时第一次得到显示。这一发现为以后ANP的分离、纯化、合成及临床应用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