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分期扫描在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经过手术或穿刺病例证实的分期扫描CT征象.结果 25例小肝癌患者共有30个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3cm,位于肝左叶者有10个,肝右叶者有20个,平扫时肿瘤呈略低密度圆形、类圆形病变,部分为等密度;于增强之动脉期肿瘤内部呈多结节状之不同密度增强,肿瘤显示为高密度,门静脉期肿瘤内部强化程度下降,呈低密度征象,有假包膜者此期显示为肿瘤周围的高密度环.延时扫描后肿瘤仍为低密度,内部强化程度继续下降.少数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均无明显强化,延时期呈低密度.结论 CT多期扫描结果显示小肝癌特殊性表现多为肝动脉供血,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恒  黄志成  陈曦  杨磊 《吉林医学》2010,31(10):1362-136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及CT表现。方法:利用螺旋CT对208例发现的肝内小结节病变进行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对诊断为SHCC的54例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总结SHCC在不同时相内的影像表现。结果:54例中动脉期强化:表现高密度38例,表现低密度无强化13例,表现等密度3例。门静脉期表现低密度40例,稍高密度14例。平衡期均为低密度灶。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在SHCC的早期诊断有特征性表现及优势,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213-215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检查,2例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2例较小病灶行碘油CT扫描。结果 30例中共检出36个病灶,直径0.45~3.2cm,平均2.6cm,其中1.5cm以上24个病灶,有6例病灶周围分别见0.5~0.8cm的子灶;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密度较均匀,5例病灶呈等密度;8例较大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合并有脂肪肝,平扫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结节状,强化峰值高;门静脉期病灶呈均匀、不均匀低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7例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CT灌注成像:在CTHA中表现为多血供。在CTAP检查中,表现为灌注缺损;2例见有少许碘剂沉积影。结论早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尤其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CTA及碘油CT,对早期SHCC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小肝癌的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9例41个小肝细胞癌在CT平扫、增强后的表现及MRI不同序列、Gd—DTPA增强后的信号特点。结摹41个小肝癌CT表现为平扫时呈高、等、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以低密度为主,有假包膜强化。41个小肝细胞癌中T1加权像表现为低、高、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检查对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患者97例,其中肿瘤性滤泡性腺瘤(FAN)80例,滤泡细胞癌(FC)17例;对其术前超声及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本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为FAN57例,FC9例,灵敏度为68.0%(66/97);CT检查结果为FAN55例,FC8例,灵敏度为64.9%(63/97);超声联合CT检测的灵敏度为91.7%(89/97),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和CT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对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良恶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和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螺旋CT对52例临床无明显症状,B超体检发现肝内单个或多个小结节病灶(直径均小于3cm)的患者,进行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的密度及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在平扫时病灶密度无特异性,其中28例小肝癌在动脉期密度变化较大,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多呈相对低密度改变。24例肝血管瘤病灶在动脉期及门脉期密度变化差异较大,在延迟期呈相对高密度或等密度改变。结论肝内小结节病灶(直径小于3cm),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行MSCT扫描,全部患者行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分析3种方法对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共发现51处骨折,MPR显示了所有骨折的部位及形态,SSD技术漏诊2例骨折,VR技术漏诊1例骨折。结论:SSD及VR技术可以立体、逼真地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MPR技术较SSD、VR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小的骨折线。MSCT横断面扫描结合不同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直观地诊断骨关节损伤。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小肝癌的价值。方法:37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2~3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动脉期33例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25例呈低密度,12例呈高或等密度,延迟期29例呈低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并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快速注射造影剂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26例35个病灶经证实的小肝癌的影像学资料;扫描采用飞利浦MX8000IDT 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是快速注射造影剂100~120mL,速率达到4~4.5mL/S,分别于动脉早期18s、动脉晚期30~32s、门脉期55~60s、平衡期180s及延迟期5min等多期动态行全肝扫描.然后对病灶在不同时相的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本组26例35个病灶中肝右叶25个,肝左叶10个;动脉早期呈高密度为12个(平均CT值为73.6HU);动脉晚期呈高密度病灶为21个(CT值平均83.2HU);门脉期为低密度病灶有25个,呈稍高密度病灶6个,等密度病灶4个,平衡期180s或延迟期5min病灶均呈低密度,2个病灶多期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 MD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CT和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0例卵巢肿瘤的CT和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卵巢肿瘤CT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检查。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腺瘤、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CT表现具有特异性。结论 :卵巢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超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2-73,9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小肝癌的定性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小肝癌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 42例患者共有47处病灶,右半肝多见,平扫期均为低密度影或等密度病灶,动脉期29处病灶强化,门脉期34处病灶强化,延迟期4例略强化。结论小肝癌具有平扫低密度影伴门脉期或动脉期强化显影、延迟期快速消退的影像学特征,能够为小肝癌的定性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攸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78-7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24.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重新阅片,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共检出24个病灶,均为单发病灶,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及门脉期强化多见。结论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脉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为小肝癌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小肝癌在螺旋CT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扫描的表现,比较各期的病灶检出率,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8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 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 l/s,剂量为1.5 m l/kg。结果:共发现20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80%,60%和65%。动脉期的敏感性高于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联合后检出率明显增加达95%。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的小肝癌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螺旋CT三期扫描中小肝癌的表现,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13例小肝癌分别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70s、延迟期5min,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速率为2.5ml/s~3ml/s,剂量为1.5ml/kg。结果:小肝癌在三期扫描表现不同而且检出率也不同。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血供特点和表现,使其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连鹏  李剑辉 《吉林医学》2012,(36):7934-7935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阅片分析平扫与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影像学特点。结果:小病灶的CT图像特点为,CT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动脉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延迟期增强扫描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影。56例患者,共发现280个小病灶。结论:为提高小肝癌患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给予螺旋CT三期扫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二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64个)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平扫呈高、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T1加权像呈高、低、等信号,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与延迟期则以低信号为主。CT平扫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平扫检出率(χ2=4.005,P=0.045);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3)。结论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排螺旋CT对382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382例受检者中确诊原发性肝癌219例,排除163例.其中彩色多普勒确诊157例,排除104例,灵敏度为0.717,特异度为0.638;螺旋CT确诊212例,排除131例,灵敏度为0.968,特异度为0.804.螺旋CT AUC为0.942,彩色多普勒AUC值为0.831,螺旋CT诊断价值优于彩色多普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可满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冯彦红  钱林学 《当代医学》2009,15(26):74-77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相对少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5%~5%。术前诊断符合率仅为23%,预后较差。因病情发展迅速,常较早发生扩散和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早期胆囊癌手术则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肝细胞癌(HCC)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59个经病理证实的早期HCC的资料。全部病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后动脉及门静脉期扫描。结果:早期HCC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均表现为低密度,共28个病灶(47.46%);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表现低密度,共19个病灶(32.20%);平扫及增强动脉期扫描均呈等密度,门静脉期扫描呈低密度,共12个病灶(20.34%)。结论:对有慢性肝病病史的患者,在CT增强前及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表现为低-低-低、等-等-低密度的病灶,应考虑为早期HC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与MRI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进行影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认的6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同时对患者癌变部进行归类分析,并通过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确诊率来评判两种检查方式的价值。结果60例中,巨块型占总数,结节型占总数54.5%,小肝癌例数占总数30.3%。增强CT对肝癌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1.2%,MRI对肝癌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2.3%。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肝癌的确诊方面,MRI和增强CT扫描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