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成 《中原医刊》1998,25(12):4-6
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suddendeafness)即特发性暴聋,也称为突发性聋。指发生于一瞬间或最多不超过48小时原因不明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近年来,特发性突聋有增多的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搜集108例,特发性突聋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0例突聋病人疗效分析表明,突聋发病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反之则趋差,提示对突聋患者,应早期治疗利于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突聋122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聋病因可能是病毒性正理为或听神经炎,患者年龄,治疗方法在疗效上无差别,有眩晕症状、原有一耳突聋未恢复,重度聋、全聋、脑干电位反应测听无反应者预后差,中度聋平坦型听力曲线者预后及疗效较好,脑干电位反应测听值可作为预测患者听力恢复或突聋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常见的突然发生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多表现为单侧,听力减退往往在瞬间或数小时内达到重度而或全聋的程度,部分患者伴耳鸣、眩晕等症状。现将本院2001年-2007年采用高压氧治疗突聋30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udden deafness,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使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临床上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用药治疗突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突聋作对照。  相似文献   

6.
东菱迪夫与血栓通比较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波  廖艳萍 《海南医学》2005,16(4):106-106,15
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病因迄今未阐明。然而导致突聋的任何一种原因均可不可避免地影响内耳微循环,因此,通过改善内耳微环来治疗突聋已为众学者所推崇,东菱迪夫(DF-521)具有改善耳蜗微循环之功效,国外于10多年前就用于突聋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我科于1996年开始应用DF-521治疗突聋72例,较应用血栓通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尿激酶治疗突聋(摘要)李淑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目前,对于原因不明的突发感觉—神经性聋——突聋的可能病因,均趋向于迷路动脉血循环障碍。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能直接激活体内的纤溶酶原,临床上多用于溶解血栓闭塞性疾病。我院2年以来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突发性聋病人血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检洲,探讨突聋与血氧自由基和自由基的清除剂SOD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30例突聋病人血中NO含量,并以25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同时还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MDA含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含量。砖呆;应用金纳多、能量合剂、克林臭(即马来酸桂哌齐特,钙通道阻滞药)联合静脉输入,突聋各组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在78.57%以上。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血清NO、MDA水平明显低于患病之初,而SOD活性明显高于治疗之前,P〈0.01。结论;检测突聋病人血中N0、MDA、SOD的含量,能帮助我们探讨突聋的发病机理,估计预后。血氧自由基的升高可能是突聋发病因素之一,而SOD的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压氧疗效与治疗时机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突聋病人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组,比较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 突聋后6天内进行高压氧治疗痊愈率91%,7-14天痊愈率65%,突聋1个月后进行高压氧治疗痊愈率10%。结论 突聋后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疗效。方法:对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静脉滴注1-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其听力阈值。结果:45例突聋患者用葛根素治疗后效果显著,治愈28例,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4例。结论:葛根素是治疗突聋的一种很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毛燕娇  李勇  邓清华  尹伟 《浙江医学》2017,39(10):836-838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分析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突聋患者突聋耳和非突聋耳(对侧耳)治疗前后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声导抗鼓室压图及治疗疗效。结果患者突聋发病时间为鼻咽癌放疗后2~10(5.8±2.7)年,突聋发生前往往已存在放疗后慢性听力损失,其中突聋耳治疗前平均气导听阈为(76.5±23.6)dBHL,非突聋耳为(55.1±32.4)dBHL。突聋耳治疗前轻度聋1耳,中度聋3耳,中重度聋3耳,重度聋3耳,极重度聋10耳;感音神经性聋14耳,混合性聋6耳。突聋耳治疗有效率为30.0%,其中8例复发再治疗无效。结论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听力损伤,在此基础上发生突聋的程度较重,疗效较差,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耳突聋与单耳突聋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257例,按类型不同分成双耳突聋组(n=31)与单耳突聋组(n=226),均给予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耳突聋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单耳突聋组的平均听阈值好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听力增益单耳突聋组显著优于双耳突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耳突聋患者的听力损伤情况比单耳突聋患者更加严重,单耳突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扩张脑血管、能量合剂与地塞米松后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听力增益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突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概念,是病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聋。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认为,生理功能改变和多种疾病或许是急性内耳性聋的原因。日本卫生部所属突聋研究小组制定的突聋的正式定义包括7点:①听力下降必须是突然发生的。②确为感音神经性聋。③原因不明。④可伴有耳鸣。⑤可伴眩晕,但无复发。⑤除位听神经外,无其它脑神经症状。③听力障碍应是单侧性的(这点对区分如噪音、中毒和全身疾病引起的耳聋很重要,它们均为双侧性人1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不明,但并非所有的突聋都是特异的,引起本病的原因,文献记载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测突发性聋 (突聋 )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 2 6例 (30耳 )突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 :当突聋患者听力下降至 40dBHL以下时 ,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突聋伴有头晕的患者其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突聋患者。结论 :血浆内皮素升高 ,可能是突聋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SD)是一种可为多种不同病因所引起,但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详,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上对突聋的治疗主要用扩张内耳血管药物以改善内耳微循环为主,但单一用药疗效相对较差。为探索治疗突聋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用药方案,作者采用葛根素和丹参联合治疗突聋38例,并与单用丹参治疗的28例患者作对照,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 病程小于2周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大于2周-3个月的其有效率为92.31(12/13):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其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 根据突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起病短的突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聋亦有效。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耳聋预后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突聋患者6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行多因素分析时族别、眩晕、头痛、耳呜被剔除。结论:患者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与突聋预舌呈负相关,中低频的损失预后优于高频损失。伴随症状眩晕、头痛、耳呜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可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 SD简称突聋)是指不明原因而突然发生的一种感音神经性耳聋。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剧,通常为数小时至几天,可伴耳鸣、眩晕,听力损失在60dBHL以上。突聋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有关。我科对2003年收治的33例(33耳)突聋患者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试,探讨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在突聋中的应用,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统计学角度为指导选择突聋患者的治疗方案服务。方法:收集近5年突聋住院患者63例计76耳,将资料录入微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类判别分析。结果:发现本组病例男性为主(占73%),年龄平均为40岁;多类判别分析表明X3(发病至就诊时间)、X9(电测听异常)、X10(声阻抗异常)及X11(治疗方案)共4个变量是影响本组突聋患者康复转归的主导因素,据此建立2类判别分析模型。结论:理论上讲其模型可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突聋与红细胞胆固醇含量的关系。方法;用胆固醇酶联试剂显色法检测94例特发性突聋患者(患者组)和10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的红细胞胆固醇(E-CH)、血浆胆固醇(P-CH)、血浆甘油三酯(P-TG)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结合各临床指标进行直线回归和相关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E-CH平均含量显著升高(P<0.001),,直线回归和相关以及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特发性突聋患者的E-CH值与听阈值有密切相关。结论:E-CH含量升高是诱发特发性突聋的危险因素之一,E-CH含量检测可作为反映特发性突聋患者耳聋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