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相当于中医的风湿热痹,我们2006-03/2007-03采用中医药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西药氨甲喋呤、强的松等联合用药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俊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27-3827
本文旨在探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03-2010-03于我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8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且为活动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柳氮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4.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娟  郭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16-2316
为探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ERA)的临床特点,收集我院ERA患者33例,与同期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non-eldly rheumatoid arthritis,NERA)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5.
蒲晓英  杨南萍  李敏 《华西医学》2009,(8):2054-205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与血清中白介素-20(IL-20)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IL-20水平。分析IL-20水平与RA发病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20水平与其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2)。结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中IL-2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RF、CRP、血沉及同期手X光片分期无明显相关性。IL-20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提示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期血小板的活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4—07/2005—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其中活动期18例,缓解期1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另外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2mL至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立即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min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 结果:送检血样均合格,43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很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但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②正常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量很低,血沉不快,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血沉加快(P〈0.01),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血沉呈正相关(r=0.5224,0.7048,P〈0.01);外周血血小板CD63表达量与血沉呈正相关(r=0.4476,P〈0.05),而CD63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活化功能对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62例为活动期患者,50例为非活动期患者,同时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及ES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上述检测指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hs-CRP、抗CCP、RF与ESR显著相关(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抗CCP、RF及ESR联合检测对病情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常见症状为对称性关节炎,此外可累及皮肤、眼、肺、心脏、神经系统等。本文报道类风湿关节炎的胸膜炎并伴有胸腔积液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7/2005-12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例,其中活动期18例,缓解期10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另外选择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空腹采血2mL至20g/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立即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min内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应用魏氏法测定血沉。结果:送检血样均合格,43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外周血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很低,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但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②正常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量很低,血沉不快,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血沉加快(P<0.01),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接近。③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血沉呈正相关(r=0.5224,0.7048,P<0.01);外周血血小板CD63表达量与血沉呈正相关(r=0.4476,P<0.05),而CD63表达量与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功能对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可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后的疾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程度,并与单独用药的患者作对比,评价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关节热敷、指导患者关节Rom操方式等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于治疗第1、2、4周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结果:研究组在各个时间点的病情活动度及疼痛缓解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单用药物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相比,加用临床护理对患者病情缓解、疼痛减轻及生活质量提高均有显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时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法可以有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榕  王笑夫  刘海娜  李舒帆  肖卫国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845-1847,185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FKN)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20例骨关节炎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血清FK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FKN水平为(120.21±74.87)pg/mL,TNF-α水平为(55.64±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病情,将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并设立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白介素一20水平并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晨僵时间等临床生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以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尤甚(P〈0.05);血清白介素一20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x线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IL一20可能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狼疮肾炎(LN)、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IL-18水平,以探讨IL-18与疾病活动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包括PM/DM、LN和RA患者各30例,正常对照者30例.结果 PM/DM、LN、RA患者血清IL-18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三种不同疾病活动期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各自非活动期.绪论 IL-18在PM/DM、LN、RA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浓度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客观评价横络解结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横络解结法治疗组(治疗组),均予药物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横络解结法治疗。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近,但其晨僵时间、平均握力、关节疼痛程度、关节疼痛、肿胀个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横络解结法可有效抑制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症,改善病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研究25例早期不典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合关节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关节液检查、病理诊断等方法完成对单关节类风湿的诊断,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结果:17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进行滑膜切除术的关节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滑膜和血管翳的形态学特征有助于早期不典型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关节镜下滑膜切除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雅西  张晓  潘云峰 《新医学》2002,33(3):144-146
目的;探讨核素骨关节显像对早期和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及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早期和活动期RA及12例早期AS患者进行^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关节显像检查,全部患者摄X线平片对照,并进行ESR,血清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RF)滴度测定。结果;23例RA患者骨显像阳性21例,诊断符合率为91%,168个临床有表现的关节,显像阳性141个,总符合率为84%;23例的X线片9例呈RA改变,诊断符合率为39%,病变关节摄取示踪程度与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ESR,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 的分别为0.45-0.52,均P<0.05)。12例AS患者,骶髂关节核素显像阳性10例,诊断符合率为83%。结论:^99mTc-MDP骨关节显像是一种灵敏度高的检查方法,可提高临床对早期和活动期RA,早期A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活动方面的意义。方法:选择2000—01/2004—01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男25例,女25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28例,临床缓解期22例。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①检测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②测定双手含腕关节的X射线分期: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标准,Ⅰ期为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Ⅱ期为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Ⅲ期为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Ⅳ期:除Ⅱ期、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③记录晨僵时间、关节指数(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程度)和整体功能分级:根据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92分,关节无肿胀,活动自如;良:87-92分,关节轻微肿痛,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差:〈65分,活动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行动困难,关节肿胀)。结果:进入结果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组和对照组均保持为50例。①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活动期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临床缓解期患者[(52.1&;#177;6.01,12.3&;#177;3.3,39.2&;#177;4.7)μg/L,(t=2.447,2.120,P〈0.01)]。②不同X射线分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4.0&;#177;1.6,53.6&;#177;1.9,60.0&;#177;1.5,60.0&;#177;1.3)μg/L,(F=3.645,P〈0.05)],Ⅰ期患者显著低于Ⅱ期和Ⅲ期,(P〈0.05,0.01)。③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及压痛评分成正相关(r=0.201,0.352,0.317,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清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增高,与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和关节压痛等密切相关,并随患者病情的缓解而下降。因此,将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评估指标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32例对照者的三项指标水平.结果 类风湿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血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阳性率49.44%,CRP阳性率86.66%.结论 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沉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优于单纯检测其中某一项.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机体,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发展,在防治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目前中医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的研究上尚存在较多分歧,证候分类种类繁多,难以统一,就其现状加以综述。 资料来源:本资料通过查阅清华同方数据库经计算机检索方法收集(其中小部分经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料手工检索),查阅来自1991—10/2005—07期间相关资料及专著。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上述主题词的文献,然后筛除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单纯西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收集到178篇原始文献,有47篇与关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相关。再次排除10篇单纯中医证型研究及19篇单纯西医临床试验研究,共有18篇文献符合标准,进入综述。 资料综合:①近年中医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及分期:其代表性的学说继承《内经》旨意,以虚实立论,强调肝肾气血亏虚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制定了祛风胜湿,温经散寒,清热通痹,益气养血,调和营卫等治疗大法。其病机主要为正虚邪犯。分期主要为活动期、缓解期,再具体分析。②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论证: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阻络证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升高。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明显降低,而湿热阻络证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显著升高,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显著降低,对应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两虚证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的水平高于(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气阴两虚证患者。又有研究发现,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时,辨证分型为: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寒湿阻络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兼挟外感)型,其中湿热阻络型、寒热错杂型最为常见。③现代医学发现:一系列自身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等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出现,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成为中医证型病证结合研究的新着眼点。 结论: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对中医证候进行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应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方法,分析本病病因病机、证候演变的规律,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