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在押犯如5例、正常人203例,用EPQ测试的对照研究资料。结果表明,在押犯E、N、P各量表分均高于正常人,依N和P分高的意义来看,在押犯有情绪不稳和精神病质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性格特征。方法选取住我院治疗处于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和一级亲属与正常组各79人,进行MMPI测查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Hs、D、Hy、Pd、Pa、Pt、Sc量表分高于正常人,而患者和一级亲属间各量表分接近。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一级亲属具有明显的分裂性人格,两者的性格特征可能有着共同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及其一级亲属性格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及其一级亲属和正常人各112人进行MMPI测查。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Hs、D、Hy、Pd、Pa、Pt、Sc等量表分高于正常人,其中Pd、Pa、Sc增幅最大;而患者和一级亲属之间各量表分比较接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一级亲属具有明显的分裂性人格,两者的性格特征可能有着共同的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量表作评定工具,对200例精神分裂症与32例心境障碍和20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和独立性生活事件的频度及LEU总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组。而与心境障碍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不足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亲个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4位父亲,50位母亲和60位正常人的36位父亲,40位母亲进行TMMPI测验,结果发现:1.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Hy、Pd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父母亲;患者父亲的Hs分量表与患者母亲的Pa分量表分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父亲和母亲。2.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他们母亲的Pa、Sc分量表分呈正相关。3.精神分裂症妄想型患者的父母亲的Pa、Pt、Sc、Ma、Si分量表分比非妄想型患者的父母亲低。4.痊愈组患者父母亲比好转组患者父母亲的Hs、D、Hy、Pd、Pa、Pt、Sc分量代表分低。  相似文献   

6.
用甲硫哒嗪和氯氮平分别治疗82和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八周的临床对照研究。发现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均具有显著疗效。两组患者CGI、BPRS、SAPS量表评分及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说明甲硫哒嗪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氯氮平组TESS量表总分及植物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症状两因子分明显高于甲硫哒嗪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焦虑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87例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及93例正常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分析。结果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双方的焦虑症状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父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存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应考虑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睡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快眼动(REM)睡眠特征。方法用睡眠实验技术对正常受试者、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的通夜描录,并结合临床指标,对三组受试者的9项REM睡眠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有着不同的REM睡眠特征。抑郁症REM睡眠潜伏期(RL)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高和睡眠次数增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分与RL呈负相关。精神分裂症REM睡眠指标个体间差异大,10例患者睡眠图的觉醒阶段中发现REM睡眠的插入现象。结论研究抑郁症有异常REM睡眠指标,而RL则为反映抑郁程度的特殊指标;REM睡眠的插入代表了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社交恐怖症的临床与认知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社交恐怖症(SPH)临床与认知方面的特征。方法 让50例社交恐怖病人与65例正常人填写“社交回避与心境恶劣量表”(SAD)、抑郁相评量表、“恐惧与消极否定评价量表”(FNE)和EPQ。此外,还让病人填写SCL-90。结果 SPH病人的SCL-90评分,除躯体和敌 子分外,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人的SAD、SDS、MMOCI和FNE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PQ的E分和L分显著低  相似文献   

10.
精神障碍与生活事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了解生活事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对30例精神分裂症,30例情感障碍,30例神经症和90例性别、年龄组匹配的正常人作生活事件的对照研究,应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各组发作前3个月及2年内生活事件。情感性障碍和神经症患者的独立性生活事件频率及LEU值均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和对照组。三类精神障碍的独立生活事件频度和LEU值均高于非独立性事件。生活事件与精神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量表对46例缓解期躁狂症患者、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00名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躁狂组性格外向型居多,明显高于正常人及精神分裂症组。另外有10个因素与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有5个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淡漠和内向性格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现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本院多次住院的病人共 78例 (男 46例 ,女 32例 ) ,平均年龄为 (37.2 8± 3.31)岁。1.2 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 )自评量表[1] 作为评价工具 ,以EPQ(艾森格个性问卷 ) [2 ] 作配套的个性测试。正常人群UCLA得分在 36 .5分 ,EPQE(T分 ) 5 0分为内外向中轴。2 结  果2 .1 UCLA与EPQ评分结果 (见附表 )。附表 UCLA与EPQ评分结果UCLA分EPQE(T分 )5 0分以上 35~ 40分左右40分以上 45~ 5 0分左…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2测图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 2测图的特点 ,考察划界分。方法 对正常人12 4 5例 (男 6 75例 ,女 5 70例 )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6 12例 (其中男 36 1例 ,女 2 5 1例 )进行了MMPI 2测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除K、Ma量表外 ,女性除K量表外 ,正常组和精神分裂症组其他量表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划界分为样本 6 0T分时 ,男性、女性精神分裂症组双高点都为 6 8/86 ;划界分为样本 6 0T分、美国常模 6 5T分在鉴别正常组和精神分裂症组MMPI 2测图的效果基本接近 ,但两者双高点有明显不同 ,使用双高点鉴别精神分裂症将会有非常高的假阴性 ;划界分为样本 6 5T分时 ,鉴别精神分裂症组效果较差 ;用判别分析法有较好的鉴别效果。结论 分析中国人MMPI 2时 ,使用 6 0T分作为划界分比较合适 ;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 2测图存在很大的差异。MMPI 2在临床上应该更适合作为一个人格量表使用 ,而不是作为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和8周末分别进行CPK检测,同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定其情严重度。选取同期本地区健康体检者69名为对照组。结果: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4周末已降至正常范围;在发病期的CPK值与BPRS总分、思维障碍因子分、激活性因子分和SAPS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好转后相关性降低,至8周末已无相关性;病例组CPK变化值与BPRS总分减分值、激活性因子的减分值和SAPS总分的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的CPK活性显著升高,与病情关系密切,与阳性症状相平等,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免疫、代谢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刘燕  宋立升 《上海精神医学》1997,9(A00):239-242
目的 了解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点及不能出院的原因,方法 对48例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和52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并用PANSS量表和SBS量表评定,结果 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人较长期住院分裂症病人PANSS分及SDS分低,新长期组有较强的出院愿望,二组不能出院原因为家庭不接受与精神障碍,结论 应重视新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凶杀行为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认知差异.方法 对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9例)、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32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进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并比较三组间测验分数的差异.结果 除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外,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其它各分量表评分和智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相似性分量表评分和言语智商均显著低于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缺损,且有凶杀行为和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亦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眼球活动记录仪对41例急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其中服药者24例,未服药者17例),25例已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2例部分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以及74例正常对照者的探查性眼球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各精神分裂症组的眼球活动指标(注视点数NEF,总扫描距离TESL反应性探查分RS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各患者组之间无差异,这一发现提示,眼球活动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生活事件影响健康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性别差异。方法 采用修订的生活事件量表 (草案 )分别对男女健康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测试 ,并比较两性在一般项目、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结果 总分比较表明 ,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人组女性得分均明显高于男性 ,且差异显著 ;因子分比较则分别显示 ,精神分裂症组在有关女子问题 ,健康人组在有关经济、家庭、灾难等项目 ,女性得分高于男性 ,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生活事件对健康人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躁狂抑郁症患者安静状态下的闭眼眼球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躁狂抑郁症患者闭眼眼球活动(CEM)的特征。方法对31例躁狂抑郁症、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正常人进行了研究。每例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接受15分钟闭眼眼电描记,计算最后5分钟内平均每分钟眼电活动的次数。结果躁狂抑郁症患者的CEM指标值介于精神分裂症和正常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18例躁狂发作和13例抑郁发作的患者之间,CEM值差异均无显著性;BechRafaelson躁狂量表或汉米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CEM值无显著相关;正在服用精神药物的23例躁狂抑郁症患者的CEM值与未服药的8例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躁狂抑郁症患者安静状态下的CEM具有其本身的特征,此特征有可能作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20.
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评价对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对我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30例换用利培酮治疗24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评定副作用。结果:PANSS部分、PANSS-G(一般精神病理)分、PANSS-P(阳性症状)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自治疗12周末起有显著下降,说明自第12周末开始显效。PANSS部分减分率≥20%者18例,≥50%者5例,有效率为60%。最常见的副作用是EPS(6/30),但症状多较轻。结论:利培酮对难治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