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12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同时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波。结果发现,MEP潜伏期异常率为75%,高于SCV(66.7%)和MCV(58.2%)及F波(60%);至少有1项MEP指标异常者11例,占91.7%。分析认为,MEP异常率较高的原因在于它可以对包括神经根在内的周围神经全长进行测定。将MEP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提高MEP的阳性率。MEP对周围神经病是一项有较大价值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的诱发电位,经颅多普勒与CT等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6例脑梗塞患者的脑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TCD)进行分析,并与CT/MRI检查作对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异常率82.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异常率74.4%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为90.7%。脑梗塞位于大脑半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与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2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的上下肢比较电与磁两种经皮运动皮层、脊髓刺激法所引出之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表明,电刺激诱发成功率为100%。磁刺激在下肢肌 成功率为0-14.3%(皮层刺激)和0-42%(脊髓刺激);电刺激MEP波幅比磁刺激高2.47-41倍(平均11.3倍);电刺激MEP潜时比磁刺激平均短2.78ms(皮层刺激)和1.34ms(脊髓)。作者认为,易引出高大而可靠的MEP的电刺  相似文献   

4.
电刺激膈神经传导及磁刺激膈运动诱发电位正常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膈神经传导及膈肌肌电活动的测定是评价呼吸功能障碍的客观指标,磁刺激的膈运动诱发电位可用来评价呼吸肌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和完整性。本文对50例健康志愿者作了正常值的研究。(1)电刺激的潜伏期和波幅无侧别和年龄的差异,但性别有差异,男性为7.3ms、女性6.8ms;波幅的正常变异较大。潜伏期与身高无关,但与刺激到记录点之间的距离均有关(男性r=0.42、潜伏期(ms)=5.19+0.07×距离(mm),女性r=0.45、潜伏期=3.77+0.10×距离)。电刺激的PNC技术简便、快速、无创,而且可以成功地进行;但检测过程中应避免刺激臂丛。(2)颈7棘突磁刺激的潜伏期无侧别、年龄的差异,但有性别的差异,男性为11.5ms、女性为11.1ms。(3)经颅磁刺激的膈MEPs在深吸气时,其检出率较平静呼吸时的高得多(97%/26%),且潜伏期较短(14.7/15.8mms)、波幅较高(196/130μV),这是由于反应的易化所致。  相似文献   

5.
186例热性惊厥儿童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时异常脑电图(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与FC的再发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记录186例4-6岁患儿FC后EEG。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33%;EEG异常率与Ⅰ级亲属的热惊厥史无关系;EEG异常率与FC临床特征(局灶性发作和FC持续时间〉15分钟)有关;首次FC的EEG异常率为12%,随着FC再发次数的增多逐渐增高,FC再3次以上的患儿中,其EEG异常率高达35.8%~53.3%;3岁以内FC儿其EEG异常率不明显,3岁以后的FC儿EEG的异常率则逐渐增多,有统计意义;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棘波,其中3例随访4~8年,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EEG异常主与Ⅰ级亲属是否有FC史无关,与FC临床特征有关系;FC再发与EEG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异常FC可发展为癫痫;建  相似文献   

6.
Binswanger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inswanger病(BD)患者诱发电位改变的特点及其对B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BD患者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视觉电位(VEP)检查,并与30名同年龄组健康老人对照。结果 BD患者脑诱发电位异常率较高,SEOP异常率为96.7%,BAEOP为73.3%,VEP为66.7%,二项以上脑诱发电位异常率为88.3%,主要表现为PL延长。疾呆组与轻、中  相似文献   

7.
研究糖尿病对脑梗塞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96例高血压性脑梗死,其中86例登工糖尿病。所有病例均发病7天内进行BAEP和EEG检查。结果单纯高血压性脑梗死和和合并糖尿病患者BAEP异常率分别约为65.4%和80.2%;EEG异常率50.9%69.8%。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BAEP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均比高血压性脑梗死患者明显延长;BAEP及EEG异常程度亦以合并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单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在Wistar大鼠上观察到网状巨细胞核。一区伤害性神经元57个,其中伤害兴奋性神经元(NEN)42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NIN)15个。电刺激黑质对NEN(29)和NIN(8的放电呈抑制作用,其反应百分率分别由刺激黑质第1分钟时的1.0±2.1%和-20.4±6.2%,降到第5分钟时的-83.6±12.3%和-65.4±10.7%(P<0.01)。刺激黑质对少数NEN(13)和NIN(7)的放电有兴奋作用,其值分别由第]分钟时的20.5±7.3%和1.0±3.4%,升高到第5分钟时的74.5±10.7%和21,5±8.6%(P<0.05)。氟哌啶醇注入PAG腹外侧部可阻断刺激黑质的效应,这提示从黑质到网状巨细胞核α-区存在着一条痛调制通路,而且这种通路的递质是多巴胺能的。  相似文献   

9.
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表面电极刺激并记录,建立正常膈神经功能的电生理参数。方法利用EsaotePhasis肌电仪测定40例正常人膈神经功能。刺激部位:利用表面电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环状软骨水平刺激。记录部位:腋前线水平,在第7、8肋间分别放置记录电极(负极和正极)。记录诱发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时程。运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名正常人膈神经电刺激后膈肌均可记录到双相诱发电位,潜伏期:7.3±0.9ms(左侧),7.7±0.8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396.6±151.3μV(左侧),390.1±187.8μV(右侧);诱发电位时程:21.5±5.0ms(左侧),24.0±10.7ms(右侧),诱发电位波幅左侧与右侧比值:1.1±0.4。潜伏期相关分析:r=0.77,P值<0.05,回归方程:Y=0.71X+2.53(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潜伏期与年龄、身高和体重无显著相关,诱发电位波幅相关分析:r=0.65,P值<0.05,回归方程:Y=0.80X+71.59(右侧为Y值,左侧为X值)。结论运用表面电极刺激并记录能准确判断膈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3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视听体感及脊髓传导速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5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脊髓传导速度(SCCV)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SCCV异常率最高(71.4%),其中以胸腰髓同时受损的发生率最高(72.0%);BAEP最低(51.6%);28例同时作了四项诱发电位,以两项异常的发生率最高(35.7%),同时发现上下肢神经SEP近场电位异常比例高,上肢神经N20为60.7%、下肢P38为79.4%;BAEP以Ⅴ波及Ⅲ~Ⅴ>Ⅰ~Ⅲ异常率最高,分别为40.6%、34.4%。认为诊断MS应首选SCCV,并应同时作两项以上的诱发电位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因性脑病(HIE)急性期转归,对患儿远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各期脑电图的变化。方法:统计88例HEI患儿急性期结果、长期随访75例HEI患儿及EEG检查。结果:急性期3例死亡(3/88),神经一遗症22例(22/88),少儿时期心理11例(11/75),儿童多动症18例(17/75),精神发育迟缓者7例)7/75)。EEG异常检出率为33%~67%,相关程度P=0.2312。结论: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243例发病7例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2例正常人进行BAEP检查。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BAEP异常率为85.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P〈0.01。病情严重患者BAEP异常率为100%,而轻,中型患者分别为79.2%和83.7%,与严重患者比较,P〈0.01,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主波消失或分化不  相似文献   

13.
对46例枕叶脑卒中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同时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结果发现脑卒中组VEP异常31例(67.4%);对照组异常3例(7.5%),两组比较χ2=29.6,P<0.01。脑卒中组枕叶脑血流量平均43.2±6.1ml.100g-1/min,对照组49.8±7.8ml.100g-1/min,t=4.4,P<0.01。VEP异常与枕叶脑血流量呈负相关,r=-0.387,P<0.01。伴有视野缺损VEP异常率高。结果提示:VEP对诊断视中枢损伤价值较大,尤其伴有视野缺损者意义尤大,VEP异常与枕叶脑血流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临床和EEG表现特点。方法 对30例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脑是图及其与脆性X细胞表达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十分常见、但特殊面容和巨睾出现率低。46.7%的患儿有癫痫发作,且发作有无与脆性X表达率相关。EEG有癫痫放电者9/21,但仅1例局限于双颞区。结论 特殊面容及巨睾不应作为青春期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筛选和诊断的依据。癫痫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春期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临床和EEG表现特点。方法对30例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其与脆性X细胞表达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行为异常十分常见,但特殊面容和巨睾出现率低。46.7%的患儿有癫痫发作,且发作有无与脆性X表达率相关。EEG有癫痫放电者9/21,但仅1例局限于双颞区。结论特殊面容及巨睾不应作为青春期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儿筛选和诊断的依据。癫痫的发生可能与脆性X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癌性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临床及电生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评价了4例病理证实的癌性LEMS(例1,2为小细胞性肺癌,例3为肾上腺癌,例4为乳腺癌)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结果 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重复电刺激示,诱发电位起始波幅减小(0.4~0.7mV);5Hz以下低频刺激后波幅递减16%~54%(对照:小于15%)但在10Hz以上高频刺激后波幅递增120%~65  相似文献   

17.
脑震荡患者的视觉,听沉和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脑功能改变及其客观诊断依据。方法:对30例急性期脑震荡患者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并与年龄,身高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VEP,BAEP及SEP异常率分别为30%,66.7%,54.5%。结论:脑震荡患者存在脑干,大脑半球功能受损失及视通路机能障碍,脑诱发电位对脑震荡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及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方法:对30例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行经颅磁刺激MEP检测,对其中20例同时行电刺激SEP检测,10例患者2月后复查MEP,并以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期MEP的异常率为93%〈主要表现为皮层MEP消失,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波形异常及阈刺激强度增高。SEP的异常率为30%,表现为皮层波的缺失及中枢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9.
收集国内杂志近10年发表的51篇文献10805例单用氯氮平者,计算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流涎48.1%、过度镇静42.9%、心动过速40.4%、乏力39.2%、便秘31.3%、嗜睡24.9%、BEAM异常86.6%、EEG异常47.3%、ECG异常25.4%、SGPT↑13.1%、WBC↑20.2%、WBC↓7.9%、粒细胞缺乏2.9‰。结合文献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应用ABC-ELISA法检测了96例重症肌无力(MG)病人血清中IgM-AchR、Psmab。发现MG组中,有18例(18.7%)IgM-AchRab阳性;10例(10.4%)IgM-Psmab阳性。IgM-Psmab阳性频见于病程〈2年的MG病人;而与MG组病人的年龄和临床分型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果提示IgM型抗体也与IgM型抗体共同参与了MG的发病机制,且提示有神经肌肉接头突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