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它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以科学的实验方法去证实。研究认为,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与自体内膜移植方法,建立EM s肾虚血瘀证SD大鼠模型;研究模型的宏观表征、微观指标以及与方药的对应关系,综合评价其可靠性。这种EM s肾虚血瘀证S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与评价过程,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梳理中医药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中医药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为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从中药药效研究常用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药药效学研究用模型的困境、理想的研究模型应具备的特点、现有动物模型特点及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结果]当前中药药效学研究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主要有中医病因学造模法、现代病因病理造模法和病证结合造模法,常用模型有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组织动物模型、细胞株动物模型、模式动物模型、类器官模型和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不同分类模型应用在中医药领域各有其特点、优势和不足。其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中药药效研究中具有诸多优势,成为中药药效研究的发展趋势。[结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西医疾病与中医证候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中医整体化思维,更符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是较为理想的中药药效研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存在西医的疾病特征,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手段在模型动物身上复制中医“证”以出现中医的症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阐述,并且总结目前中医药的治疗情况,同时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证结合模型的主要不足,为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医虚证动物模型现阶段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中医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从模拟中医病因的动物模型、西医病因病理的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三种造模方法角度,讨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中医虚证的动物模型。[结果]经过多年来学者们的积极探索,中医虚证动物模型有了巨大进展,研究者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中医传统病因的造模方法具有模拟中医传统发病原因,贴近中医病因现实的优势,但模型具有不稳定性的缺点。西医病因病理的动物模型具有稳定性、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强的优势,但存在与中医传统理论脱节的缺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结论]要进一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更统一、更科学的造模方法和评价体系,为中医药科学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建立不仅为脑梗死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实验手段,同时也可以对脑梗死的病因病机进行验证,对中药新药的药效评价做出贡献,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近十年相关文献,从病机角度总结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并就脑梗死各病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进行评价与思考。旨在为今后探索更加完善的病证结合脑梗死动物模型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立具有中医特点能够进行中医证候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制约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瓶颈问题。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疾病,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的黄褐斑肝郁证模型是研发治疗该病证新药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近年来关于黄褐斑小鼠模型建立方法,从中尝试寻求建立黄褐斑肝郁证小鼠模型的科学方法,为临床上开发有效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新药,提供更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动物模型。分析表明黄体酮注射+紫外线照射+束缚方法是建立该病证小鼠模型比较可靠的方法。增加检测皮肤组织中酪氨酸、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度更能全面评价黄褐斑改善生化指标。借助前期课题组在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基础,增加旷场、糖水偏好、强迫游泳等行为学方法,则更能客观评价肝郁证行为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的概念及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在融汇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以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研究方法学等组成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其主要任务为研究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方法学;阐释中医理论基本概念,建立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病证,建立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中药、方剂基本理论及作用机制,建立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最终构建中西医结合基础三级学科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气虚病证动物模型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移植心肌梗塞致心力衰竭大鼠的制作模型 ,运用中西医结合虚证和血瘀证的全国统一诊断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进行心气虚证动物模型评价。结果 本研究制作的动物模型再现了从一个正常大鼠→以血瘀为主要损伤→形成心气虚证的过程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具有时相性、功能性和与功能相关的组织结构物质性改变。结论 将中西医临床和或基础研究中规范的、成熟的、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引入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 ,并注重吸取中医已取得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是指导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从病证结合角度对功能性肠病进行诊治,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中医临床与基础实验的连接需要病证相结合的动物模型.因此,构建符合临床特征的病证结合模式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动物模型,有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而发挥中医对本病的辨证优势.目前多数学者常应用多因素复合法制备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清痰化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痰化瘀方,对照组继续采用原有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0±3)d。疗程结束后评价对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计分(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同时评价心绞痛计分、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计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治疗后前者心绞痛计分(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后者(P<0.01);两组间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痰化瘀方能有效改善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中医证候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0例UA(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组加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Hcy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患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治疗组Hcy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明显改善心血瘀阻型UA患者临床症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防止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40岁以上的脑力劳动者更是高危人群。一直以来,很多中医学者都致力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并研制出了众多新型中成药。选取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资料,着重综述了近几年来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用药疗效以及新型中成药的研发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绞痛应用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同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324例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为肾阴亏虚、心阳瘀阻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内科药物治疗,选用药物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及普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滋肾通阳活血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胸闷、胸痛、气短、心悸、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总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以上积分指标均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6.05%,与对照组的58.64%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炎症标志物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隶属于肾阴亏虚、心阳瘀阻证者,应用滋肾通阳活血方联同西医常规治疗可大幅度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中医证候,虽无法更显著地改善心电图指标,但可显著地改善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2次/d,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益气活血解毒方加减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的临床应用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因此其药效评价也应该建立在中医证候分类的基础之上。通过药效学实验阐明中药治疗疾病的药效作用特点及其机制,揭示中药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药物作用靶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成熟疾病动物模型,并明确其证候特征,是中药药效评价载体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通过研究疾病动物模型的生物学指标有可能分析得出该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性。利用以方测证方法,建立针对该疾病常见证候类型且临床验证有效的中药干预疾病动物模型,并将治疗有效的动物作为体现相应证候特征的动物模型,通过探寻其现代生物学基础,确立相应的中医证候特征相关指标,从而明确疾病动物模型的证候特征,是建立适合辨证论治中药药效评价动物模型的重要途径。建立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的中药药效评价研究方法,将有助于从中医理论出发提高我国中药研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