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芬  欧爱萍 《广西医学》2007,29(6):895-895
肩周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女性多见.由于病损部位的特殊性,患病后给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及睡眠带来极大不便.临床实践证明超短波治疗肩周炎有一定的疗效[1],我们采用神经肌电促通仪联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运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宣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方法:对2006年2月以来,31例手术患者和60例保守治疗患者实施了健康宣教,并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疗效显著。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中枢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半导体激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神经肌肉促通仪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黄东挺  欧爱萍 《医学文选》2006,25(3):454-455
笔者近年来采用电针配合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并与单纯针刺手法治疗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红玉 《吉林医学》2012,33(14):3096-3097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康复治疗配合健康宣教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康周边社区42例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并配合健康宣教,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Bridwell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配合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再次伤害,提高治愈率,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7.
卢简清 《中外医疗》2012,31(23):129-130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节段髓核摘除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骨科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医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宣教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腰腿痛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宣教有助于提高医患关系满意度及健康宣教知晓率;降低患者术后腰腿痛残留率。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发以20~50岁年龄,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具有慢性和复发性,因此通过我们实施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能较好地配合,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也能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目前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 nerve stimulation,TENS)作为一种电生理辅助疗法,具有镇痛、无创、安全、便捷、费用低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超短波中频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单纯使用超短波与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单用超短波治疗 74例作为对照组 ,超短波加电脑中频治疗 75例作为治疗组 ,对比两组间疗效的差别。结果 两组间痊愈显效率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因子治疗中 ,超短波电脑中频综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疗效好 ,疗程短  相似文献   

11.
戴国钢  刘剑伟  蔚浩  黄雷  王丰  王一  周睿 《四川医学》2014,(11):1423-1426
目的回顾性分析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方法 2007至2012年,共收治椎体倾斜角>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2~64岁。发病时间4d~1年。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为L3、41例,L4、57例,L5S15例,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2例,脊柱椎体倾斜角15.3°(11°~28°)。本组患者均进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凸侧,1例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位于腰弯凹侧。本组患者经治疗后,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基本消失,脊柱侧凸除1例外,其余基本纠正。14例患者得到随访(0.5~6年),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除3名患者遗留有少许劳累后腰痛,其余无腰痛及下肢症状。复查X片脊柱椎体倾斜角2.9°(0°~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椎间盘源性脊柱侧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合理治疗,有效缓解症状,纠正侧凸,避免进展为结构性变形。  相似文献   

12.
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诊断及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脊柱稳定结构破坏 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遗漏,椎管瘢痕粘连等。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并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注意维持脊柱神经稳定结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术前应斟酌取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骨盆牵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复和艾灸,疗程均为2周。疼痛程度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并测量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范围,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SF-MPQ和ODI问卷评价。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愈显率为86.50%,对照组为77.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5.8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SF-MP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单项功能、个人综合能力和ODI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SF-MPQ总分和OD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适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法,避免误区,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切除摘除治疗腰突症105例(111个髓核),探查所有病例神经根管,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均予以扩大,可疑神经根管狭窄施行预防性根管扩大。结果:术后10d,55例(52%)腰腿痛症状消失,33例(31%)较术前明显缓解;52例随访,随访0.8-3年,平均2.1年,优良率83.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有手术适应症不延长保守治疗时间,能继续保守治疗也不随意扩大手术适应 症,在能达到手术需要情况下, 要尽量缩小骨性结构切除范围,同时探查扩大或预防性扩大受累神经根管;术后应督促和指导患者尽早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下腰椎不稳和术后腰背肌衰弱综合征的发生,使病人能尽快恢复原工作或活动,并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引起的腰背痛与炎症关系密切。炎症因子刺激神经纤维可能导致疼痛,也是导致椎间盘退化的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缺乏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稳定可靠的抗炎药物。该文回顾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炎症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根据理论实验室研究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分析了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及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等一批潜在抗炎药物,以期为LDH 临床治疗选择抗炎药物和后续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椎间盘镜系统行腰椎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第二代MED技术行髓核摘除术。选择21例术前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X光照片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突出症的病例,平均年龄31岁,平均病史256天,进行了25个核间隙的髓核摘除。结果:所有病例每间隙手术时间60-18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50ml摘除髓核重量为2.0-5.0g,平均3.5g。术后第二天可带腰围下地行走,3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术后随访2-6个月,疗效按Macnnab标准,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2%,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破裂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ED是将传统的髓核摘除术内窥镜化和微创化,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在可视下手术准确性高,不易损伤脊髓或神经,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但对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及椎管狭窄者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腹壁紧张度。方法:将75例患者于治疗前根据自拟标准测定腹壁紧张度。结果:75例患者中,0°16例,1°22例,2°34例,3°3例,腹壁紧张度增加患者占总数78.7%。初步研究证实与通过直腿抬高检查得到的结果(75%)相当。结论:笔者认为腹壁紧张度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检查的有效补充,但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根据腰腿痛症状综合评分(JOA)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及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降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查阅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与IL-6研究的相关文献,从IL-6的致炎作用、在突出椎间盘中的表达与分布、作用机理及针刺对IL-6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刮痧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治疗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研究。根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改善率和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JOA评分改善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当天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刮痧即时止痛效果优于推拿。结论:刮痧法和推拿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刮痧即时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推拿。刮痧治疗简、便、易、廉、治疗频率低、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