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芝麻别名白头公、野芝麻、假油麻、芝麻头、油麻甲、山油麻、岗芝麻、岗油麻,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inn,以根或全株入药。山芝麻因其果实形似芝麻的果实而得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长序山芝麻(Helicteres elongata Wall.)进行生药学初研,为开发山芝麻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对长序山芝麻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得到并详细描述了其生药鉴别特征。结论:长序山芝麻的生药学研究为该品种的鉴别、资源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火索麻中分离的三萜类,黄酮类,倍半萜醌类等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况,并总结其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山芝麻中毒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中草药中毒时有所见,但山芝麻中毒尚未见报道[1].山芝麻属民间中草药,当地群众常作清热解毒药用.由于使用不当,常有中毒发生,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本院近20年来所诊治的、资料较完整的28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山芝麻及其制剂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山芝麻宁酸甲酯和卢一谷甾醇为对照分别对不同产地、不同部位药材的山芝麻及其制剂进行了薄层色谱研究。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山芝麻的特征斑点,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结论本文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为山芝麻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含山芝麻药材的中成药薄层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鉴定山芝麻水提取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山芝麻药材,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山芝麻水提取液中共分离得到10个主要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多级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8个化学成分通过对照品得到了确证,分别为奎尼酸、柠檬酸、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结论本实验为该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山芝麻中毒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 ,中草药中毒时有所见 ,但山芝麻中毒尚未见报道[1 ] 。山芝麻属民间中草药 ,当地群众常作清热解毒药用。由于使用不当 ,常有中毒发生 ,甚至危及生命 ,现将本院近 2 0年所诊治的有较完整资料的 2 8例临床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18例。年龄 16~ 6 9岁 ,平均39岁。其中 16~ 2 5岁 3例 ,2 6~ 35岁 4例 ,36~ 45岁 8例 ,46~ 5 5岁 8例 ,5 6~ 6 5岁 3例 ,6 6岁以上 2例。其中农民 2 2例 ,工人 2例 ,其他 4例。服药当天来院 2例 ,次日来院 10例 ,3日后来院 16例。 2 8例中服用山芝麻鲜品者2 0例…  相似文献   

8.
山芝麻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东旭  冯枫 《广西医学》2003,25(12):2434-2435
目的:研究山芝麻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取溶剂萃取法、酸水解法和碱水解法三种方法,分别对山芝麻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试验研究.结果: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好。结论:三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中药山芝麻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并对中成药中山芝麻的薄层鉴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教导,在大办合作医疗,大搞中草药的群众运动中,发现我县龙山公社宝斗大队贫下中农用山芝麻治疗毒蛇咬伤,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草药性能山芝麻为梧桐科植物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别名山油麻、山黄麻(详见《福建中草药》第一册,第20页)。性味:苦寒。功能:清热泻火,消肿解毒。二、治疗方法毒蛇咬伤后,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一)基本处理:毒蛇咬伤后尽速内服山芝麻根二层皮,每次五分至一钱,先用口嚼烂后(至药渣无味为止),米酒送服;同时,可用消毒刀将创口进行扩创,有利于毒液的排出。  相似文献   

10.
痔疮     
处方及制法:山芝麻根8斤芭蕉叶灰1斤石灰乳1斤。提取精制而成黄色澄明溶液,分装小瓶灭菌备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群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加重。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杭州市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空腹血糖增高、总胆固醇增高的患病率、新发率、转归率变化情况,为保障居民健康、实现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杭州市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数据库中,获取2010年1月-2018年12月在杭州市闸弄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免费体检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检资料(包括物理检查、病史询问、特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运用Excel软件计算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居民总体、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居民“三高”患病率、新发率及转归率。结果 杭州市闸弄口街道2018年50~90岁人群的总体人数和分布与2018年体检人群的总体人数和分布相近,因此,本次体检人群能代表该社区中老年人群。2010、2012、2014、2016、2018年参与体检的人数依次为9 609人、19 727人、13 610人、13 941人、10 801人,其中2010年、2012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5 578人,2012年、2014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7 185人,2014年、2016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10 968人,2016年、2018年均参与体检人数为8 580人。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患病率依次为39.95%、38.81%、36.96%、34.33%,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7.04%、41.45%、42.94%、38.85%;2010-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患病率依次为22.65%、22.40%、26.99%、23.74%、29.01%,总胆固醇增高患病率依次为7.96%、13.76%、4.90%、9.64%、16.05%。2014-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新发率依次为37.78%、36.19%、10.47%,高血压新发率依次为29.72%、26.94%、23.71%;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依次为10.84%、13.64%、8.42%、13.82%,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依次为13.22%、12.27%、17.34%、11.57%。2014-2018年,偶数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转归率依次为13.32%、17.83%、21.69%,高血压转归率依次为31.25%、31.51%、38.90%;2012-2018年,偶数年居民空腹血糖增高转归率依次为32.87%、26.36%、32.44%、19.05%,总胆固醇增高转归率依次为39.86%、34.61%、39.33%、36.91%。2014年、2018年男性血压正常高值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高血压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高于女性(P<0.05);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男性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低于女性(P<0.05)。2014-2018年,偶数年50~59岁、60~69岁年龄段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新发率逐年上升,而70~79岁、80~89岁年龄段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新发率逐年下降。2012-2018年,偶数年50~59岁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由6.33%增长到19.22%,而80~89岁年龄段居民空腹血糖增高新发率由21.77%下降到8.21%,其余各年龄段变化不大。2012-2018年,偶数年50~59岁年龄段居民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由6.82%增长到19.18%,而70~79岁年龄段居民总胆固醇增高新发率由20.34%下降到11.62%,其余各年龄段变化不大。结论 2010-2018年居民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空腹血糖增高、总胆固醇增高患病情况不容乐观,总体呈上升趋势,虽然新发率降低,转归率增高,但仍需加强对“三高”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徐学河  周亚东 《中医学报》2020,35(3):504-507
中医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的生命活动,讲求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的有机协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内部的动态平衡,致力于恢复人体最本然的状态,与生态学的整体性、有机性、动态性、绿色性等观念息息相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认识论认为,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在诊疗疾病以及预防养生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整体性生态学属性;五行学说把人体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划分为有机配合的五个系统,同时还将这五个系统与五方、五季、五时、五气、五谷等联系起来以说明人体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有机性生态学属性;气血学说与阴阳平衡观念认为,一旦人体的气血阻塞不通或阴阳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体现了动态性生态学属性;中医师通过四诊合参的方式确定患者的辨证分型,再运用天然药物、针灸等为患者治疗疾病,体现了绿色性生态学属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五脏藏神之神、魂、魄而论,梦的产生以心神敛藏为前提,魂魄不宁为主要原因,其中魂扰不安为梦形成的关键。在梦境形成的过程中,人体外部气候、时间变化及人体脏腑、气血、阴阳、情志等因素均可对魂造成影响,其与魂在后天习得的日常所见、所感,如思维、技能、记忆等相结合,从而产生相应之梦境。因神、魂、魄扰动程度不同,梦之轻重多寡表现亦不同。故从神、魂、魄治疗梦诸证,当着重从肝、从心论治,以敛魂、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疾病诊断数据,了解目前疾病诊断名称不规范现状,探索疾病诊断名称规范化的解决方案。方法从2018年上半年北京市部分医院上报的200万余条门诊疾病诊断数据中清洗出78万余条非规范化疾病诊断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其次对原始数据进行切词,并对疾病诊断的核心词汇和副词汇进行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计算机相似度匹配的方法进行归一化。结果特征分析显示疾病诊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修饰语位置和书写形式差异、疾病简写和英文缩写的影响、错别字的影响、诊断颗粒度不一等形式;对疾病的核心词汇和副词汇统计分析发现,核心词汇中慢性病占比最高,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分别占比为21.71%、16.82%、14.48%,在副词汇中前3位术后、慢性、型的占比分别为12.02%、11.91%、11.32%。结论慢性病相关诊断和术后等术语是疾病诊断名称规范化的主要方面,重点消除修饰语、中英文简写、错别字和颗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统一、规范的疾病术语库。  相似文献   

15.
染色体复杂易位是累及3条以上染色体,有3个以上断裂点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这种异常非常罕见。染色体畸变携带者一般个体表型正常,但是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平衡易位的染色体及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交换,生成配子时发生遗传物质变化,这类配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遗传物质严重不平衡,往往表现出不育、不孕、流产、死胎或者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的发生,本文就1例复杂染色体易位伴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访谈,调查病例发病史、感染途径、感染来源;利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检验方法,对15份病例血液培养菌,生猪肉、猪鼻拭子、内脏及血液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男性,41岁,泥水工,2017年1月28日发病,临床表现及特征主要为发热、畏寒、气促,腹泻、呼吸不畅,面色潮红、四肢紫绀、全身疼痛、四肢无力等。病情重、进展快、病程短,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于2月8日抢救无效死亡。病例发病前屠宰生猪时手指切割受伤。在病例的血液,屠宰生猪肉,以及所屠宰生猪同圈其他生猪的鼻拭子中均培养出猪链球菌。结论 该病例为海南省首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例;感染途径为被感染猪链球菌的生猪肉通过伤口感染。建议医疗机构发现休克、败血症病例,应尽快开展血病原菌培养,详细询问猪接触史和尽快控制中毒性休克,可以降低死亡率;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病例监测,加大畜牧检疫,从严查处私宰行为,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民群众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状况和防治历程,总结闵行区消除疟疾工作,为维持消除疟疾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闵行区1950—2019年疟疾防治疫情相关报表、工作计划总结、防治文件和策略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闵行区疟疾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总结评估闵行区消除疟疾历程。结果 疟疾曾是闵行区危害最大的传染病,1954年和1961年先后发生过2次暴发流行,年发病率最高达7 824.98/10万,以间日疟为主,中华按蚊为唯一传播媒介。经过综合防治,1980年疟疾发病率逐步降低至10/10万,1985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010年启动闵行区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实施以清除传染源、阻断传播为重点的综合技术措施,至2015年连续5年无本地感染病例,达到了消除疟疾考核标准;2016年后进入消除疟疾维持阶段。闵行区根据不同时期疟疾流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防控措施,经历疟疾流行、控制、监测、消除和消除后维持的不同阶段。2013年后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以中青年流动人口为主,感染虫种和病例发病时间无明显特征,防控重点是及时发现和处置疟疾病例,防止引起续发传播。结论 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后,维持疟疾监测网络和监测能力,防止输入性病例再传播风险成为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王文凯  张贺  王慧  曹霞  裴丽  刘景亮 《中医学报》2020,35(5):1126-1130
我国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风论到内因论,再到内外因相杂的发展过程;因而对本病的治疗也给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由以疏散外风、扶助正气为主,到从火热、痰湿、内虚风动等脏腑经络的辨证施治,最后以注重气血双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等与补益脑神经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为主的治疗原则,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现代医学对于半身不遂疾病依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半身不遂具有独特的方法与疗效,尤其在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治疗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自我或“我”曾一再成为哲学沉思的对象。孔子曾提出“四毋”的要求 ,从认识论上看 ,“毋我”含有消除主观成见之意 ;就价值观而言 ,“毋我”则意味着超越小我。道家对于“我” ,也以有而无之为立场。道家的这种无己说 ,惟有联系其自然原则 ,才能得到较为具体的理解。相对于儒家对礼乐文明的礼赞 ,道家更多地表现出崇尚自然的趋向。佛教所说的“我” ,包括“人我”与“法我” ,前者与人的存在相联系 ,指作为个体的“我” ,后者则涉及人之外的一般对象 ,与之相应 ,无我亦包含“人无我”与“法无我”二重含义。相对于佛教 ,休谟通常所谓的“自我” ,不过是相继的“知觉的集合体 ,或一束知觉” ,作为实体的自我只是一种“虚构”。当自我被理解为“知觉的集合”时 ,它便失去了本体论上的实在性。从毋我、无我到质疑自我 ,对自我的消解和否定构成了其中共同的趋向。但作为具体的存在 ,自我既以意识与人格的综合统一为特点 ,又以感性生命为存在的前提 ;既有个体性的规定 ,又包含着社会的内容 ;既经历了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又内含着时间中的绵延同一;在总体上表现为身与心、天与人、个体性与社会性、发展阶段与过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生存、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伤害.方法 26只SD大鼠分为常温常湿组和极端高温高湿组.观察SD大鼠在极端高温高湿环境中的死亡情况并于半数致死时间点捕杀动物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和心、肺、肾、脑、肌肉和小肠6种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可导致SD大鼠死亡,半数致死时间为48 h;极端高温高湿组与常温常湿组相比,SD大鼠血清肌酐(Scr)显著性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M A)明显下降(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改变;极端高温高湿组SD大鼠心、肺、肾、小肠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脑和肌肉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 极端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SD大鼠有明显伤害,可引起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异常和心、肺、肾、小肠组织的炎性改变,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