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老年眩晕病的发病原因 ,为临床预防中老年眩晕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 5 0例眩晕病案分析。结果 :眩晕病例 4 0脑血流图或颈颅血管多普勒异常 34例占 85 % ,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 2 0例 ;脑动脉硬化及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者 17例 ;脑血管痉挛 4例 ;颈椎病变 4 6例 ;脑梗塞 8例 ,其中腔隙性梗塞 3例 ;脑干萎缩 2例。结论 :眩晕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发。  相似文献   

2.
张英  米新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9):2015-2016
目的:探讨中老年眩晕病的发病原因,为临床预防中老年眩晕病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眩晕病案分析.结果:眩晕病例40脑血流图或颈颅血管多普勒异常34例占85%,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20例;脑动脉硬化及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者17例;脑血管痉挛4例;颈椎病变46例;脑梗塞8例,其中腔隙性梗塞3例;脑干萎缩2例.结论:眩晕病在中老年中较为多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10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及针药结合组,观察3组t临床疗效和经颅多谱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hy,TCD)检测结果。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在总有效率与TCD检测指标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而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中老年发作性眩晕较常见,病因复杂,发病率高,易复发,现将笔者几年内诊治的3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肝脾肾论治老年眩晕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脾肾论治老年眩晕体会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225800)张长顺【关键词】老年眩晕肝脾肾论治中医药治疗眩晕症是老年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耳源性、眼源性、脑源性病变和全身性疾病所致。中医论其证治,历代医家各有阐发。如刘河间主风火,尝谓:“...  相似文献   

6.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6,23(10):43-44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赵瑞先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病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认为: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脾不外乎气血不足;在肝不外乎肝阳上亢;在肾不外乎肾虚。故治疗上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1肝阳上亢当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肝阳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针刺风池、内关、太冲、颈夹脊等,配合口服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对照组予西比灵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12例,有效率80.65%。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眩晕患者相关疾病与TCD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性或假性眩晕为神经科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作时常伴或不伴运动幻觉的出现 ,如身体旋转、移动或摇晃、头昏、头胀等 ,并有强烈的自主神经反应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缓慢等。引起眩晕发作的病因较多 ,既可以由中枢或周围前庭神经病变 ,也可以由感染、供血不足、缺氧、中毒等导致。近年研究表明 ,在眩晕发作过程中 ,常伴有血液循环改变和神经电生理改变。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来说 ,眩晕发作时脑血流异常率可达 87 5 %。本文拟对患有相关疾病的中老年眩晕患者的脑血流异常变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颈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颈型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临床实验的方法,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32例颈型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颈型眩晕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自治疗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组32例患者,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颈型眩晕患者28例,总有效率50%,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颈型眩晕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可以减少药量,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侯群,可由多种疾患引起。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单纯针刺治疗了58例脑供血不足导致眩晕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眼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眼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7天后分析两组的降压疗效。结果:治疗组降压痊愈率为36.6%,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分别为23.3%、56.6%;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眼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探讨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眩晕病与心脾、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又为生痰之源,肝为风木之脏,主升主动,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又为肝脏之母,故心脾肝肾之病皆可导致眩晕,治疗上不但要从心脾论治,亦要从肝肾论治。  相似文献   

13.
眼针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状态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眼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眼针治疗配合路优泰(通用名称: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3次/d,口服,疗程8周;对照组76例患者,应用路优泰(通用名称:圣.约翰草提取物)300 mg,3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HAMD量表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结论:采用眼针治疗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提示眼针疗法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的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眼针肝肾区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结果: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结论:眼针组可促进血管痴呆患者智能,改善其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收集本 院门诊经手法复位成功后有残余头晕症状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眼针组采用眼针治疗,西药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12mg/次,3次/d,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2、4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其中眼针组治疗后1、2及4周的DHI评分、眩晕症状体征严重程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1),西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西药组(P<0-05);治疗2周后,眼针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西药组的20%和对照组的0%(P<0-05);治疗4周后,眼针组和西药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PPV患者经手法复位后的残余头晕应当尽早干预,眼针疗法比口服西药治疗起效快,而且治疗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穴透刺配合电针上段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59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结合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日1次,早晚服中药各1次。对照组单纯服中药早晚各1次。2周为1个疗程,经治疗4周后,用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中医证候量表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刃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