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不同H-B分级与红外线热成像仪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的80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阳白、鱼腰、颧髎、颊车、地仓等穴针刺治疗,同时应用红外热像仪在急性期每2d拍摄1次,急性期后每5d拍摄1次。比较急性期与痊愈后穴位温差以及穴位温差与面神经炎H-B分级评分相关性。结果: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与痊愈后患者健侧与患侧所表现出的红外热辐射强度的差异急性期内均>0.3℃,痊愈后均<0.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神经炎患者阳白、鱼腰、颊车、地仓、颧髎在健侧与患侧所表现出的红外热辐射强度的穴位温差与面神经炎患者H-B分级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患者患侧与健侧的温差与面神经炎不同H-B分级呈正相关,红外线热成像仪在面神经炎病变程度和指导临床选穴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外热像图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红外热像图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阅读分析92例乳腺疾病患者红外热像图表现,记录双侧乳头、乳晕温差,乳房病变区温度与对侧相应区温差。结果:乳腺癌患者病变化温度明显增高,与对侧相应部位温差〉1.0℃,双侧乳头温差〉0.7℃,乳晕温差〉0.8℃。  相似文献   

3.
面瘫治疗中针刺合谷穴的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莲英 《中外医疗》2010,29(21):149-149,192
目的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针灸治疗该病常能取得较好效果。为了观察针灸治疗的作用,增加判定面瘫恢复情况的客观指标,了解针灸后面部大范围温度的变化,方法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应用红外热像方法 ,对面瘫患者进行了观察。结果合谷穴与面口有紧密联系,针剌合谷穴对痛患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使用红外热像方法 ,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谷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借以了解针刺治疗的效果。结论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方法作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可保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均同时应用活血化瘀舒血宁及甲强龙,辅以针灸理疗,疗程为10天,治疗组加用弥可保,对照组加用维生素B12.治疗前后均测定两组患者的肌电图(Enog) 患侧及健侧潜伏期比例变化,同时观察其症状改善情况,计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Enog患侧及健侧潜伏期比例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能更有效地促进面神经炎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生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下唇方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或闭目运动,观察下唇方肌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目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下唇方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围性面瘫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创伤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与探求治疗顽固性面瘫最佳方法,解决临床问题。方法收集东丽中医院针灸科收治符合顽固性面瘫标准的患者,对其面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观察,39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健侧面颊部放血治疗,电针灸与背俞穴、阳跷脉循经拔罐疗法相配合。电针灸每日1次、背俞穴与阳跷脉循经拔罐每3日1次、电针灸10次为1疗程、每疗程健侧放血1~2次。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第3、4、5、6疗程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3%,69.23%;20.51%,87.18%;35.90%,94.87%;53.85%,97.44%。结论电针、穴位拔罐配合健侧面颊部放血为治疗顽固性面瘫最有效方法,同时增加疗程,能够提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电乍理实质.方法:对41例已有临床口眼联动现象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做了肌电图检查,同心针电极放置在下唇方肌内记录,嘱患者做眨眼或闭日运动,观察下唇方肌肌电图信号的变化,健患侧对比分析,探讨联动现象的电生理实质.结果:在做眨眼或闭目运动时,所有患者患侧降口角肌内均能记录到异常的联动电位,呈两种特征,闭日时为一种连续的、波幅较低的随意动作电位样的冲动,眨眼时表现为一种与眼睑运动同步的持续30~350毫秒的多相电位.在做健侧下唇方肌检查时,发现8例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健侧有周嗣性面瘫史的2例引出了异常联动电信号,另有6例引出了纤颤电位.这6例曾经历过健侧面部的针灸或小针刀治疗,其余健侧肌电图正常的33例健侧面部均无疾病、手术或创伤疗史.结论:①面瘫后口眼联带运动的病理生理基础足神经错向再生,本应支配眼轮匝肌的面神经纤维与支配降口角肌的神经纤维产生了联系.②面部针灸、小针刀有可能损伤颅外段面神经分支或末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图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阅读分析92例乳腺疾病患者红外热像图表现,记录双侧乳头、乳晕温差,乳房病变区温度与对侧相应区温差。结果:乳腺癌患者病变区温度明显增高,与对侧相应部位温差> 10℃,双侧乳头温差> 07℃,乳晕温差> 08℃。与良性病变组对照有显著差异。以一项指标符合者,热像图诊断乳腺癌符合率889% 。结论:红外热像图是诊断乳腺癌准确而又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它不仅能辅助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更适合于普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于应用蒙医针灸疗法治疗面瘫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96例面瘫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蒙医针灸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观察组为9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面部温度差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面瘫Portmann评分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面瘫患者应用蒙医针灸方法治疗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因此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临床中治疗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外热像图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行红外热像图检查,对治疗前后红外热像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红外热像图的特点为腰骶部出现异常热区呈菱形或梭形热区范围扩大,异常热区温度多超过34℃,与周边温度差多超过3~4℃,患侧下肢一般表现为低温区;治疗后红外热像图改善的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热区范围缩小以及异常热区中心温度降低,异常热区中心温度低于34℃,与周边温度差未超过3~4℃,患侧下肢低温区缩小,接近或达到健侧下肢温度。结论:红外热像图能直观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腰骶及双下肢异常温度变化,可作为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总结2011年至2019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近8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注和集中点在于分期治疗,根据本病所属不同分期分别给予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相应的不同治疗原则。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手段为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灸结合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红外光疗、心理干预等。电针治疗本病的最佳介入时机及其不同波形、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等细节问题尚处争议中,需后续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应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经筋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筋刺法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附:73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优方法,在选用病侧的阳白、太阳、下关、颊车、翳风、地仓、双合谷等8个穴位以及配合祛风涤痰、固表通络的中药(银花藤30g,防风、荆芥、制南星、制白附子各10g,僵蚕、川芎各15g,全蝎5g,黄芪40g)内服的基础上,对照观察了艾灸与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3例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效率、显效率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方面,艾灸疗法与针刺疗法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艾灸不进入体内,无痛苦,加之操作简便,更易为病员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与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药联合组)45例,对照组43例(针灸组),均配合TDP照射.结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95.56%;对照组分别为53.49%、88.37%,两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针灸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火针配合针刺走罐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本院接收诊治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试验调查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走罐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法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治疗法效果明显,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被广泛用于临床且得到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西药、中药及针灸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经2~4个疗程治疗后,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总结王毅刚老师治疗面瘫经验。方法:在临床中应用老师的理论经验、针灸穴法、方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王毅刚老师对面瘫治疗中医药辨证和针灸穴法独具特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配合中药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王恩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面瘫的病因又将其分为发展期、静止期、恢复期,下面笔者将从面瘫的病因病机、面瘫的分型及针灸和中药等方面介绍王老师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 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6.9%,对照组分别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心理治疗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