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云克 (99Tc- 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 方法:对 80例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应用云克进行静脉治疗 2 1d,并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 ,患者晨僵持续时间、握力、ESR、CRP、RF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关节压痛数及关节肿胀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远期疗效好 ,而且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我院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特征,集十多年的临床研究,深刻体会到治疗本病用单一疗法往往不著,而采用综合疗法多会收到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人,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胶囊组和对照组。各组基本资料见表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云克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关节功能及各参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5%vs 60%,P〈0.05)。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副作用少。与口服药物合用起效快,药效持久,减少了激素及抗炎镇痛药的各种副作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助应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7例RA患者随机、开放分为助应素组(治疗组)和消炎痛组(对照组)对照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助应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更好的疗效和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次/d,扶他林25mg,3次/d,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有效率为85.7%,扶他林有效率为86.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缓解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有良好效果,而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值得推荐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甲泼尼龙4mgqd治疗,观察组120例予甲泼尼龙4mgqd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治疗15d及30d后,均进行两组效果比较。结果中药熏蒸组在疼痛指数和血沉值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好,无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隆万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22(4):51-5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畴,其病位在关节、筋骨、肌肉、皮肤。甚至脏腑。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即以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该病西医治疗副作用大且疗效不显。患者往往要求中医治疗。我院近几年以辩证分型论治53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5年6月整群选取4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给予氨基葡萄糖联合甲氨喋呤、来氟米特三联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改善情况和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临床指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数及晨僵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疑难病之一,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综合各种疗法总结经验总结了一种以中药成药、汤药针剂及西药免疫抑制剂,再配合中药熏蒸外用方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五联疗法”.文章详细介绍了“五联疗法”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临床的观察应用总结了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而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五联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结果:显效46例(57.5%),有效30例(37.5%),无效4例(5%).总有效率95%.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桂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桂乌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活动期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9例与西药对照组44例.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桂乌汤结合MTX治疗,西药对照组单用MTX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西药对照组为67.4%,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在临床治疗各阶段能减轻关节肿胀、疼痛、晨僵,降低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优越性(P<0.01或P<0.05).结论:桂乌汤与MTX联合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温针灸结合自拟中药熏洗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50例RA患者以随机数表法简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采取温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熏洗护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免疫功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CD4+/CD8+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CD8+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结合自拟中药熏洗护理能有效提高RA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患者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护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爱民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62-64
目的 研究RA护理指导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给病人讲解RA基本知识 ,使患者正确掌握服药方法 ,对活动期病人给予生活护理 ,稳定期帮助及督促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护理指导 12周、2 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是 80 .7%和 86 .1% ,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关节功能分级护理指导前Ⅱ~Ⅳ级占 88.9% ,2 4周时降至 5 5 .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A病人的护理指导能改善病情 ,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及扶他林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方口服。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SR、RF、CRP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止痛散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MTX),第1周5 mg,第2周7.5 mg,第3周起10 mg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口服MTX基础上采用止痛散穴位贴敷,每5 d 1次,连续3次。观察治疗前、4周、12周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3~4周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对照组在治疗5~6周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试验组治疗4周及12周后在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RP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ACR20有效率77.61%,对照组56.52%;试验组总有效率8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2.46%。结论:止痛散穴位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云克对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效果。结果: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穿山龙颗粒,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和洛索洛芬钠片,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5.3%,ESR、CRP、R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穿山龙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适合患者较长时间服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远期疗效。[方法]痹祺胶囊治疗RA患者120例,随访3a,观察实验室指标及双手X线变化。[结果]痹祺胶囊治疗RA总有效率为80.83%,X线在3a内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痹祺胶囊治疗RA效果良好,能控制RA病情进展,阻止RA关节结构破坏进程,是治疗RA有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19.
罗试计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
目的:观察乌头汤加味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慢作用药(DMARDs),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乌头汤加味水煎服;观察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乌头汤加味对患者病情活动明显改善,包括握力、关节疼痛、步行等肢体活动明显改善,对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结论:乌头汤加味对改善关节炎活动期的病情,降低患者活动期炎症指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IL-6及TNF-a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一组用温针灸(针刺组),另一组用甲氨蝶呤联合双氯芬酸钠(药物组),观察患者治疗前,第1个疗程(1~2周),第2个疗程(3~4周)中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强度,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生活质量评分(HAQ)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IL-6及TNF-a含量变化。结果〓2组在改善各临床症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强度,双手平均握力,晨僵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均有很好的疗效(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80%,药物组总有效率73.3%,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第1个疗程结束时在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L-6及TNF-a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针法和甲氨蝶呤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上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刺组起效快,能显著缩短治疗疗程。(2)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体内IL-6及TNF-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