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3D-CRT进行治疗,观察3D-CRT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放疗1个月后,用力呼气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较之前均有所上升(P<0.0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无明显变化(P>0.05);放疗后3个月后, FVC、FEV1较之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DLCO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42.65%)出现不同程度放射性肺炎。结论采用3D-CRT治疗NSCLC,可改善肺功能,减少3D-CRT对NSCLC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PD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与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COPD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级18例、Ⅱ级23例、Ⅲ级28例和Ⅳ级12例.测定各组FeNO水平,比较各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血气分析指标(PaCO2、PaO2、SaO2),分析FeNO水平与COPD患者肺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COPD患者FeNO和PaCO2水平比较:Ⅰ级<Ⅱ级<Ⅲ级<Ⅳ级,FEV1、FEV1/FVC、FEV1%pred、PaO2及SaO2比较: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FeNO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PaO2及SaO2呈负相关,与PaCO2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FeNO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有关,FeNO水平高表明COPD患者病情严重、肺功能低、氧分压下降及二氧化碳分压高,加强对COPD患者FeNO水平的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放疗科近3年共计70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采集可能引起放射性肺损伤危险因素:双肺MLD、患侧MLD、患侧V20dose、患侧V30dose、GTV、PTV、射野数。结果我们通过χ2检验法发现双肺MLD(>20 Gy)、患侧MLD(>25 Gy)、患侧V20(>50%)、患侧V30(>35%)、GTV(>125 cm3)与放射性肺损伤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0.45、0.42、0.63、0.74);PTV(>345 cm3)、射野数与放射性肺损伤无密切相关性(r值分别为0.23、0.2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双肺MLD(>20 Gy)、患侧MLD(>25 Gy)、患侧V20(>50%)、GTV(>125 cm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我院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42例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非合并COPD组和合并COPD组,对每例患者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价,计算双肺的V20和双肺平均剂量(MLD)。急性放射性肺炎分级按RTOG急性放射反应分级标准评定。对V20、MLD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发生≥2级肺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6.2%和31.0%,其中双肺V20>25%或MLD>1500cGy时,合并COPD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非合并COPD患者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V20>25%或双肺平均剂量(MLD)>1500cGy时,合并COPD的肺癌患者较非合并COPD肺癌患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CT(HRCT)定量指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气肿及气道重塑改变,并探讨上述指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COPD患者(COPD组)109例及正常组33例,COPD组患者根据COPD全球倡议指南,分为GOLDⅠ级组(29例)、GOLDⅡ级组(38例)、GOLDⅢ+Ⅳ级组(42例)。患者均行HRCT和肺功能检查;利用后处理软件自动测量各肺叶HRCT肺气肿定量指标:肺气肿指数(EI)、各肺叶平均肺密度(MLD);气道定量指标:支气管壁面积(WA)、支气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比较上述参数在正常组和COPD不同严重程度亚组之间的差异。应用Spearman法分析上述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GOLDⅠ级组双肺上叶EI升高,GOLDⅡ级组各肺叶EI均升高,双肺上叶MLD及左肺下叶MLD降低,GOLDⅢ+Ⅳ级组各肺叶EI均升高,MLD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GOLDⅠ级组5级支气管WA,4~6级支气管WA%升高,5、6级支气管LA降低;与GOLDⅠ级组比较,GOLDⅡ级组仅6...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高敏C反应蛋白(hCRP)、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GOLD分级,将262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Ⅰ组(Ⅰ级,53例)、Ⅱ组(Ⅱ级,66例)、Ⅲ组(Ⅲ级,75例)、Ⅳ组(Ⅳ级,68例).测定并分析CAT评分与hCRP浓度和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CAT评分和hCRP与COPD分级的增加呈正相关(P<0.05).在Ⅲ组和Ⅳ组中,CA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FEV1%可进入影响CAT评分的回归方程.当自变量排除年龄后,hCRP、FEV1%、白细胞总数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CAT评分与老年AECOPD患者hCRP、FEV1%明显相关,可作为评估我国老年AECOPD患者健康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刘勇恩  寇瑛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28-2429,243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前后肺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在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取47例,于手术前48 h日间清醒状态下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最大通气量(MVV%)、肺弥散功能(DLCO)、气道阻力(RAW),同时在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2 mL两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手术后6d再次检测患者肺功能中FEV、FVC、MVV%、DLCO、RAW指标;同时用ELISA方法测血清IL-6,IL-8水平.结果 手术前后肺功能中FEV、FVC、MVV%、DLCO、RAW,IL-6、IL-8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6、IL-8水平增高与FEV、FVC、MVV%、DLCO、RAW各指标变化存在着相关性.结论 手术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升高与肺功能下降有密切联系.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术后肺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54-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Ⅱ、Ⅲ三组,每组40例。均常规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糖皮质激素吸入等综合治疗,Ⅰ组患者给予沙丁胺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Ⅱ组给予654-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Ⅲ组给予654-2、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查,记录病情完全缓解时间,评价三组临床疗效。结果Ⅱ、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的病情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Ⅰ组(P<0.05)。三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组间比较,Ⅱ、Ⅲ组FEV1、PEF、FEV1/FVC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的临床疗效、病情完全缓解时间及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4-2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症状,且起效速度更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菌群状态以及与炎症细胞因子、肺功能等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个亚组,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各22例,并选取同期2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并纳入常规组,均行痰菌培养,比较各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痰菌培养结果与炎症细胞因子[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肺功能指标[FEV1(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FVC(第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革兰阴性杆菌株、革兰阳性杆菌株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内Ⅳ组革兰阴性杆菌株、革兰阳性杆菌株检出数高于Ⅲ组、Ⅱ组、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CRP、IL-6、IL-8、TNF-α低于Ⅱ组、Ⅲ组、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FEV1、FEV1/FVC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炎的预防措施.方法 将85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每次接受放疗前外涂自制中药油于放疗区皮肤,对照组涂抹湿润烧伤膏,照射后两组均继续用药3天,每天3次,观察放疗性皮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放疗性皮炎发生率13.95%,其中Ⅰ级放射性皮炎4例,Ⅱ级放射性皮炎2例,未发生Ⅲ、Ⅳ级放射性皮炎;对照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38.09%,其中Ⅰ级放射性皮炎7例,Ⅱ级放射性皮炎6例,Ⅲ级放射性皮3例,未发生Ⅳ级放射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中药油外涂对预防放射性皮炎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累及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umonitis,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PT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处方剂量50~66 Gy,1 m.8~2.4 Gy· 次-1·d-1,5次/周.均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其中放疗同期化疗19例.放疗3个月内每周参照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期间2级及以上RP发生率为30.0%(18/60).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吸烟、GTV体积、PTV照射体积、V5、V10、V13、V15、V20、V25、V30、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D35、D50、D75、D95均与RP发生相关(P<0.05),是否同期放化疗与RP发生接近统计学差异(P=0.089).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对V5采用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0,预测度为中等,将曲线中每例患者V5值所对应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相加,结果二者之和为1.32(敏感性0.944,特异性0.381),所对应V5值为63%.以V5=63%为界值,V5≥63%组≥2级RP发生率为54.84%(17/31),V5<63%组RP发生率为3.45%(1/29).结论 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mgphy,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5是预测RP的剂量学指标,在制定调强放疗计划时,将V5的数值控制在63%以下,尽量减少低剂量照射范围的体积,避免严重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200例行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性别、年龄、是否化疗、放疗的剂量、V5、V20及平均剂量(MLD)等因素和病患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200例放射治疗的肺癌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病患为93例(46.50%),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因素可导致病患发生三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吸烟、放疗前化疗周期数较多、同期放化疗、V5〉40%、V20〉25%(28%)、MLD〉10Gy(13Gy)。结论在进行肺癌放疗计划设计时,应根据我国肺癌病患的特点,设定适宜的物理参甄还应对病患的吸烟史、化疗史等因素进行分析,尽量减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唐正中  胡宗涛  王崇  魏磊  刘美琴 《安徽医药》2018,22(6):1116-1119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2015年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标准评估RILI级别,以放疗结束后3月内发生≥2级RILI作为终点事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4例中23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35.94%;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病理类型KPS评分、化疗周期数、肿瘤分期及肿瘤直径与RILI发生率无关(P>0.05);而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接受同期化疗、放疗总剂量、接受超过某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肺V5、V10、V20、V30)、平均肺受量(mean lung dose,MLD)及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与RILI发生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接受同期化疗、肺V5、计划靶体积及放疗总剂量是RILI发生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若同期化疗、肺V5及放疗总剂量高、计划靶体积大,则需高度重视防治RILI.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6例局部晚期NSCLC(Ⅲa或Ⅲb期)进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化疗组,均行NP方案化疗并加3DCRT同步治疗。结果36例均完成治疗计划,肺原发灶总有效率为91.7%,纵隔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为100%,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94.4%,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2.8%、11.1%,均为1、2级。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为绝大数患者耐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模式下食管癌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4 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233例, 按照是否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分组, 对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性别、 T分期、 淋巴结有无转移、 病理类型、 病变位置、 病变长度、 化疗模式、 KPS评分、 基础肺疾病、 糖尿病、 吸烟史; 物理学参数包括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全肺平均剂量 (MLD)、 肿瘤靶区 (GTV) 体积、 两肺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放射野数、 处方剂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233例患者中63例 (27%) 出现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其中≥2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5例 (10.7%)。急性RILI组与无RILI组间淋巴结转移、 GTV体积、 GTV体积与两肺体积比值、 MLD、 双肺V5、 V10、 V15、 V20、 V30、 处方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双肺V5≥63.15% (OR= 1.022, 95%CI: 1.003~1.041)、 V30≥5.35% (OR=2.693, 95%CI: 1.159~6.010) 是发生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评估食管癌调强放疗治疗计划时, 应充分考虑临床特征、 双肺V5、 V30等物理学指标, 尽量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行VMAT的肺癌患者7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剂量学参数信息,记录RP发生率,与无RP对比差异性,并分析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RP发生率为25.00%;RP发生在年龄、糖尿病和双肺V5,V20,V30及双肺平均剂量(MLD)方面与无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是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行VMAT的肺癌患者RP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大、糖尿病、MLD高和双肺V5,V20,V30高,临床需严格控制低剂量区体积,以减少RP发生。  相似文献   

17.
廖奎  王志令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585-2586
目的:比较肺癌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所致的急性放射性肺炎。方法:2008年11月~2009年3月,26例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N14例,普通放疗组12例。观察急性放射性肺炎。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规放疗与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总的发生率分别为16.7%(2/12)、21.4%(3/14)。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疗比常规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立体适型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患者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54例常规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为4.5~6.0Gy/次,隔日1次,肿瘤病灶总剂量为50-65Gy。结果:CR为18.5%(10/54)、PR为70.4%(38/54)、SD为7.4%(4/54)、PD为3.7%(2/54),总有效率为88.9%;1、2年生存率分别为63.0%(34/54)和25.9%(14/54);放射反应以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为主,大多为Ⅰ~Ⅱ级,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立体适型定向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放疗后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肺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实施放疗50~60Gy,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两肺V5、V10、V15、V20、V25、V30、V35、V40及Dmean和放射性肺炎相关。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用药护理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及化疗和放射性肺炎相关,P值分别为0.013和0.009,多因素分析仅显示V5和放射性肺炎相关。经整体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症状,80%患者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计划。结论加强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放射性肺炎,使患者顺利完成放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