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32例Schatzker 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均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缺损处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对患者进行术后至少12个月随访,并评估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其中2例术后伤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复位丢失。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曲度80°~13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0.6%。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十分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骨折复位固定、早期康复锻炼是影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15例,术后早期开始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定按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法,其中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膝前外和后内侧切口,把握好手术时机,术中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坚强内固定、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可明显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chatzkerⅤ型、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34例,对不同病例,分别选用螺钉、单侧钢板、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部分使用外固定支架作为临时辅助复位固定工具或者保守治疗。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82.4%,术后1年优良率79.4%。结论:手术切开复位牢靠内固定或结合外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严密的术前检查,对不同类型的高能量所致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例,按Schatzker 分类法,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 型:Ⅰ型:劈裂骨折6 例;Ⅱ型:塌陷骨折4 例;Ⅲ型:劈裂和塌陷骨折6 例;Ⅳ型:涉及胫骨嵴的平台骨折3 例;Ⅴ型:内侧、外侧平台双骨折5 例;Ⅵ型:胫骨平台和上1/ 3 联合骨折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28 例.结果 随访时间10 个月-18个月,根据Rasmussen 评分优良率86.1%.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系高能量损伤,关节面损伤较重,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8 例,疗效确切,可恢复患肢的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早期CPM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手术策略。方法:采用Schatzker分型,对59例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用螺钉、单侧钢板、双侧钢板、LISS内固定治疗。结果:经6个月~4年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均愈合。参照Rasmussen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81.4%,术后1年优良率86.4%。结论:手术切开解剖复位、牢靠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按Schatzker分类法,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6型:ⅠI型:劈裂骨折7例;Ⅱ型:塌陷骨折6例;Ⅲ型:劈裂和塌陷骨折9例;IV型:涉及胫骨嵴的平台骨折2例;Ⅴ型:内侧、外侧平台双骨折6例;Ⅵ型:胫骨平台和上1/3联合骨折6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36例。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17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优良率86.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疗效确切,可恢复患肢的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对il:ncy3703@163.com17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入路+微创内固定系统双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27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5个月.其中1 肢因关节面粉碎严重未达到解剖复位;1肢因干骺端粉碎严重未恢复下肢正常力线,出现膝内翻.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优10肢,良5肢,可1肢,差1肢.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降低了软组织的并发症,有利于关节面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修复膝关节周围伴随损伤软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chatzker分型分类,随访时间8-25个月.结果 按Merchant标准评定,28例中优16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2.14% 1例术后6个月并发膝后骨化性肌炎,膝关节屈曲600°,伸直-100°.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修复伴随损伤的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4例(16.6%),良12例(50%),中6例(25%),差2例(8.4%)。结论多轴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适用范围广,固定稳固,预后好,术后并发症少,可以作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较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复位螺钉、锁定钢板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单纯2枚中空螺钉固定13例,锁定钢板固定10例。半月板损伤位于红区行半月板缝合2例,位于白区行半月板成形术3例。结果:胫骨平台骨折23例,术后1天、6周、3个月、6个月及1年查X线片。术后x线示骨折均解剖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5周。随访6。25个月,术后第2天出现腓总神经损伤,足下垂1例,经对症处理术后2.5个月恢复。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优18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92.6%。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于SchatzkerⅠ-Ⅳ型骨折治疗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陈旧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早期手术返修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陈旧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4例在初次手术治疗失败后,平均4个月内进行手术返修。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了6~14个月的随访,均取得骨性愈合,疗效按Merchant等评分标准,优2例,良好1例,中1例。结论:尽早对陈旧性胫骨平台复杂骨折手术返修仍可取得较好疗效,可减少或延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根据Schatzker分型结果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1.2±1.5)个月.本组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3.9±0.7)个月.本组病例的评分结果为:优13例,良9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本组病例手术治疗中及术后未发生深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出现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胫后血管危象截肢1例.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贺秀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228-2229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涉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并行后内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个月~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7%。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通过胫骨平台后内侧切口,能够准确复位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手术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4.
李苹  王逸骏 《中国医药导报》2024,(6):155-158+180
目的 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对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SchatzkerⅣ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试验组采取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24 h及1、2、3、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与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术后1、2、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 h,且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3、6个月膝关节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2、3、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膝关节ROM、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5.
孙小星 《吉林医学》2010,(30):5387-5387
目的:总结双钢板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1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男8例,女3例;年龄21~60岁。Schatzker分型均为Ⅴ~Ⅵ型。结果:术后11例获得随访,随访10~24个月。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获优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结论:双钢板联合固定术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到2010年6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2例进行分析。骨折按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16例、Ⅴ型12例、Ⅵ型4例均采用解剖型钢板,松质骨螺钉固定,骨缺损者给予人工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21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方法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骨折的解剖复位、骨缺损处的合理并有效植骨、稳定的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受伤后6~10 d后采取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1例陈旧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关节僵硬,余19例患者膝胫关节面均最终生长平整,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依据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2例,良6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双切口双钢板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及患者能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骨折类型:按照Schatzker分型标准:Ⅴ型13肢。Ⅵ型8肢。受伤至手术时间7~12 d(平均8.9 d),均采用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4~5个月(平均4.3个月),骨折线模糊骨折愈合,无明显膝内、外翻畸形。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屈(130.3±6.5)°,伸(1.7±0.9)°。其中:优15例,良4例,中2例,差0例。结论:膝关节的双切口入路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稳定性好,愈合率高,可较早行功能锻炼,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跟骨牵引延期经胫骨前方皮质入路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12年1月间3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9例?Ⅵ型12例,采用术前牵引复位,延期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术中采用经胫骨前方骨皮质入路植骨恢复关节面,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双接骨板?锁定板加空心螺钉等进行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 (8~31)个月,全部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4个月(4~9个月)?术后30例患者软组织均一期闭合,1例发现胫前皮肤局部坏死,局部钢板外露,8个月骨折愈合后予以取出内固定后闭合创面?所有患者X线检查未见胫骨平台发生Ⅱ期塌陷,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良10例?可2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7.1%?结论:对于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采用早期牵引,延期手术的方法可以充分保护局部软组织血运,降低手术难度,预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有效对胫骨平台进行解剖复位并获得牢固的固定,术后可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训练,具有临床疗效好?并发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徐强  王小兵  刘显东 《四川医学》2012,33(5):757-758
目的 通过对胫骨平台外后侧手术入路的讨论,验证其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指征、作用、局限性.方法 采用外后侧入路治疗患者28例,平均年龄34.7岁;骨折类型:均明显波及外后侧平台,按照Schatzker分型:14例为Ⅱ型,2例为Ⅲ型,8例为Ⅳ 型,4例为Ⅴ型.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结果 Neer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优21例,良6例,差1例;随访中发现3个月后骨折临床愈合,可弃拐负重行走.出现1例关节伸直轻度粘连,2例腓总神经轻度损伤.结论外后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外后侧入路是一个疗效肯定、风险较小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