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83-2484
<正>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 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1]。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如果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 26例患者,痊愈出院22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精心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章建霞 《河北医学》2001,7(11):1024-1025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病情重、变化快。护理工作是否正确到位 ,及时有效是关系到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近两年来 ,本科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5 6例 ,现将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 ,男 4 0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针对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开展急救护理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0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加强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n=50)与常规护理(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经测定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护理后抑郁率、焦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加强有效的急救护理,可增强急救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36例患者,痊愈出院32例,未愈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结论:加强临床急救和精心护理,可以增加治愈率,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特点是起病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抢救病人生命的过程中,积极补充血容量和控制出血及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85例,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65例,女20例;年龄18-79岁,出血量均在800毫升以上。病因:肝炎后肝硬化53例,肝硬化并发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47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结果:4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抢救成功,继续进一步治疗,未有患者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周建琼 《吉林医学》2011,32(25):5375-5376
目的:探讨总结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70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肝衰竭并脑病死亡2例。结论:有效、积极的护理,抢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劳志远 《右江医学》2000,28(4):311-312
上消化道大出血为临床消化道系统常见急症之一。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主要症状是呕血的黑便 ,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止血和抗休克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 ,正确采取各种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现将我院急诊室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2月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 35例 ,其中出现休克 10例病人的抢救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0例休克病人中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2岁。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8例 ,门脉性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例 ,胃癌 1例。临床上均有呕血、黑…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云花 《广西医学》2003,25(5):779-781
上消化道大出血 ,指短期内失血量超过 10 0 0ml或循环血容量的 2 0 % ,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且病死率较高。出血时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急性大出血 ,常危及病人生命。故在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现就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与护理进行综述。1 抢救配合1.1 准备急救物品及药品 ,如三腔二囊管、氧气、吸引装置、止血及升压药物 ,以备抢救时急需〔1〕。呕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一般多采用平卧位 ,双下肢抬高约 30° ,头偏向一侧。注意及时清除口腔及鼻腔的血迹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防窒息 ;上消…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熟练的急救措施,以降低死亡率。现结合临床实践,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108例,其中男87例,女21例。门脉高压性大出血7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28例,胃粘膜病变引起出血6例。经内科积极治疗,有53例治愈,52例好转,3例转外科治疗。2 护理与急救21 对大出血所致休克的早期观察 (1)观察意识变化。大出血可引起脑血流灌注不足而致意识改变。本组有34例,其中烦燥不安、反应迟钝者18例,表情淡漠者16例…  相似文献   

13.
张珂 《中外医疗》2012,31(2):96-96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措施。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于我院进行急救的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共47侧,对其进行急救,具体包括有效止血,及时输注新鲜血,纠正休克等,以上保守治疗失败后。则转外科手术治疗。结果47倒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中有41倒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6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倒患者出血停止,3倒死亡。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率高,病情危急,发病急骤,采用有效止血,及时输注新鲜血.纠正休克等保守治疗,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有效控制出血,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好转率、出血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5.
曾慕阳 《当代医学》2013,(28):125-126
目的探讨急救与护理方法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ICU病房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急救以及多方面的护理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止血等急救以及护理后18例出血停止,治愈出院;16例控制了出血,转入消化内科进一步治疗;5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及时的救治以及护理对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6.
王爱萍 《中外医疗》2008,27(24):115-11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本文是对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18.
应激性溃疡是指位于胃十二指肠的急性表浅性粘膜糜烂和溃疡,占上消化道出血20—25%,有较高的病死率.我院两年来收治2例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例1,男,34岁,入院5天前饮酒后,突感上腹不适,反酸,继而呕血约500ml/日,柏油样便5次/日.内科就诊时BP14/ 8.0kpa,RBC2.2×10~12/L,WBC2.2×10~9/L,Hb6.5g/L,呈重度贫血状态.五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5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26例和垂体后叶素对照组26例,观察2组显效时间、平均止血时间、24h止血率、再出血率等.结果 治疗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及平均止血时间、24h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加之配合合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救护理流程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抢救治疗,并对患者的临床急救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经内镜介入抢救者11例,经手术治疗抢救者3例,经保守治疗抢救者48例,患者在抢救中通过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抢救成功共60例,成功率为96.77%,剩余2例因病情太过严重而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3.23%。结论: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中,采取规范、标准的急救护理流程,可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升患者生活量,值得在临床抢救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