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近年来,静脉高价营养的应用见效于具有饥饿或严重分解代谢的疾病、创伤后或败血症中。许多作者报告了在组织愈合不良时应用的良好效果,但至今尚不明确其有助于愈合过程至何等程度。作者为了主动促进伤口愈合这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并证明氮平衡的改进是否有相应良好的合成代谢,故而研究静脉高价营养和伤日愈合的关系。作者将经腹会阴直肠切除术患者,于术后五天中,分成二组进行治疗,以观察胶原合成的情况。第一组5例,给低热量和低蛋白输液。第二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癌性胸水,是利用血卟啉(HPD)能大量、长时间潴留于肿瘤组织内的特性,将HPD注射液直接注入胸腔后24、48、72h采用特殊的胸腔穿刺系统将He-Ne激光束传导至胸腔,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癌组织中的血卟啉衍生物分子,产生光动力效应而破坏癌细胞。我科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治疗癌性胸水14例,均有控制胸水再生的效果。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27~78岁。均为肺癌胸膜转移,经内科治疗及抽胸水2次(约2000~2500ml)以上无效而加用光动力学疗法。操作前备齐急救药物和物品,胸穿包内…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置管常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也可用于高价营养治疗、化学疗法以及注射某种药品等。由于应用广泛,文献中有关置管操作失检造成的多种并发症屡见报道。为此,本文重点复习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所致的严重并发症,以引起重视和警惕。心脏穿孔心脏穿孔是中心静脉置管少见的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其预后极为严重。自1966~1978年间文献上共报道了10例,除2例经处理得救外,其余8例均死亡,其  相似文献   

4.
小口经硅胶管已广泛用于长期周围静脉营养而无静脉炎之虞.为了比较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营养的优缺点,作者对46例病人需用静脉营养者进行对比研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的严重并发症何荣泉中心静脉置管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并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为抢救危重病人或完成重大手术起重要作用。但这项操作也有一定的并发症,个别病例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20多年来作者参加处理过5例这类严重并发症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持续中心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静脉插管是测压、抢救危重病人、进行静脉高营养及长期输液的重要途经。我院共行中心静脉插管412例,保持3d 以上者35例,现将其并发症及其预防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5例中男22,女13,年龄3月~72岁。除4例小儿用长55mm 外套管针外,余均用长150mm、直径为1.6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失血性休克伴发DIC的病人,在颈内静脉置管时误穿颈总动脉,而后发生颈部血肿,引起严重喉水肿、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8.
本院外科自1979~1982年应用静脉营养疗法治疗消化道外瘘13例,现就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一探讨。临床资料本组13例,进行静脉营养治疗10~35天。大多数是各种手术后所致严重并发症者,病人均有严重的感染,甚至有败血症、中毒性休克。机体极度衰弱,病情十分危重。13例中死亡4例(30.76%),治愈9例,其中6例瘘口自行闭合,2例经手术愈合,1例病情转稳定,恢复完全胃肠营养后,回当地治疗,半年后随访已痊愈。死亡4例中,2例因早期引流不充分,留有肠间脓肿,导致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而死亡;1例食道癌术后吻合口瘘、胸腔感染、肿瘤转移而死;另1例经静脉营养治疗,病情一度好转,过早地进行瘘  相似文献   

9.
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1例中心静脉置管异位及有关的并发症,发现导管头端可异位于同侧颈内静脉、对侧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心脏、胸腔及纵膈。异位导管可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心律紊乱、胸腔及纵膈积液。导管异位与置管途径、患者体位、操作者经验、置管深度有关。通过X线及时了解导管头端位置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出血性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出血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71例接受临时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分析置管位置(颈内、锁骨下、股静脉)、置管后透析时机(即刻或隔日)、透析中抗凝方式(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无肝素)与出血并发症的关系。结果①置管后即刻透析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风险较隔日透析高(16.4% vs 4.2%,P〈0.01);②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较普通肝素抗凝出血少(5.2% vs 13.8%,P〈0.01)。结论恰当的安排透析时机、选用合适的抗凝技术以可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应用很广的一项有创技术,一旦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危 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的并发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上应用很广的一项有创技术,一旦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当,会引起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3.
从2011年4月以来在越南中部广义(Quang Ngai)省山区爆发一种致死性神秘疾病,截至2012年5月14日共报告近240病例,其中有21例死亡,目前尚未肯定其病因,越南卫生部门将其称为“炎症性掌跖角化过度综合征(inflammatory palhoplantar hyperkeratosis syndrome)”。据越南BaTo省卫生部门报道,曾送检26份患者血液样本,有14份发现对立克次体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导19例婴儿接受静脉营养疗法。年龄1~37天,6例于生后第一天开始接受静脉营养。治疗时间最短5天,最长247天。本组病例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7例,胎粪性肠梗阻1例,胎粪性腹膜炎1例,特发性肠张力缺乏症1例,其他各例均为先天性内脏畸型。输注液的配制在医院的制剂室进行,用10%水解蛋白注射液(10%Amigen)加入葡萄糖溶液稀释而成。其中含2%水解蛋白和12%葡萄糖,0.56卡/毫升,按200毫升/公斤/日的速率输注时,提供热量112卡/公斤/日。(见表1)铁的需要由肌注或静脉注射葡聚糖铁。定期输入血液或血浆以提供微量元素和一部分必  相似文献   

15.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癌症患者的长期输液、化疗和紧急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PICC导管的材料、类型和留置方法不断改进,但仍无法避免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如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些因素不仅与操作者和导管护理人员的经验水平有关,还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基础疾病有关.因此,在置管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接受TPN治疗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儿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有2例发生感染,导管留置时间7~23d,感染率0.06%。基本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周围静脉高营养与化疗的并发症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在20例采用周围静脉途径营养与化疗患者中采用静脉计划性选择以及常规采用防治措施方法,观察发现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20例患者顺利完成营养与化疗,没有1例发生严重静脉并发症。结论如果护理人员能够合理计划性选择使用周围血管,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样可以保护好患者的外周血管,圆满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肠外营养的新途径──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操作方法、并发症等进行调查比较,证实它是感染性并发症最少的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12采用PVP治疗的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0例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VP(单侧组),30例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入路PVP(双侧组)。结果与双侧组比较,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出现3例骨水泥渗漏,双侧组出现5例骨水泥渗漏,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单侧穿刺手术时间更短,骨水泥注入量及X线透视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结合笔者经验对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讨论.结果: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横膈裂孔学说,治疗方法主要是综合疗法,胸膜粘连术或排放胸水后加胸膜粘连术是治疗肝性胸水的较好方法.结论:了解肝性胸水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