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查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我院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及完成率进行持续改进,寻求最优化的管理方法及措施,并将其制度化管理。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我院的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临床路径入径率及完成率逐步提高,二季度、三季度入径率及完成率分别为75%,58.33%和73.68%,100%。结论:PDCA循环在临床路径管理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病区药品管理过程中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产生的药学管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病区检查相关药品资料,根据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分组,将药品资料分为两组,2018年3月-2018年6月阶段资料为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2018年9月-2018年12月阶段资料为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组,各50份药品,对比两组药品基数管理、效期管理以及正确贮存数据。结果 (1)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病区药品备用药品基数、效期管理以及正确贮存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组,可见明显组间差异性(P <0.05)。(2)应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组管理缺陷总有效率(60.00%)低于实施后组管理缺陷总有效率(90.00%),两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药品管理缺陷,保证药品贮存质量,提高病区药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药房发放102451件药品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药房发放的51624件药品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房发放的50827件药品为观察组,实施PDCA持续质量改进药房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不合格报损、去向明确、复查出差错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有效使用率和药品去向明确率分别为99.2%和99.9%,对照组患者的为96.3%和9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药品复查出差错分别为0.3%和0.7%,对照组患者的为1.3%和2.9%,观察组患者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持续质量改进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医院药房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提高了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病案质量,医院出院病案24小时内回收率提升至80%左右,甲级病案率达98%以上,患者复印病案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病案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疗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原理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一2013年1月间由不同护理人员填写的54本病例,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内的相关规定,根据我院病历书写规范做一个检查评分,成绩在80分以上为合格。结果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各项核心制度执行的合格率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时,医院应注意提高各个方面的管理水平,尤其是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提高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执行力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质量,进而推动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儿科患者下转工作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PDCA应用到儿科患者下转工作中,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分析下转数据缺失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比较分析PDCA循环改进前后双向转诊下转数据情况,持续整改。结果:通过应用PDCA模式,2021年门急诊下转人次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2.15%。2022年1月-6月,住院患儿下转48人次,较去年同期24人次增长显著。门急诊和住院下转人次数达到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即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转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结论:PDCA 循环完善了相关分级转诊工作的措施,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儿科门诊部、急诊部、内科部、外科部以及住院部5个部门中抽取护理人员50名,并随机分为两组,对对照组的25名护理人员实行常规的管理办法,余下25名护理人员组成研究组对其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工作实施2月后,比较患者及其家属对50名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人员的辞职率。结果较之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明显更高,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不断上升,被患者投诉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少,研究期间并无护理人员因无法承受工作压力而辞职的情况出现。结论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可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压力,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且对于改善护患关系同样存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蒋传萍 《智慧健康》2022,(1):182-184
目的 分析在医疗质量管理中采取PDCA原理管理措施的管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1~12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采取PDCA管理实施前的常规管理;另见2020年1~12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采取PDCA管理措施,分析在PDCA管理实施前后院内手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合格率、医疗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加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保证获取的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和规范.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文献、查阅NMPA公布的数据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相关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情况等,分析总结了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的共性问题,同时利用PDCA循环法对泰州市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就如何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输血病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成立CQI小组,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后,各环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输血病历管理实施CQI,能起到规范书写、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的作用,对保障医疗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CSSD质量管理,保证无菌物品供应零缺陷.方法 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实行PDCA循环管理责任制,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设定质控重点,制定PDCA循环改进方案,将2011年1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PDCA组,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为对照组,每组各96份资料,对两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临床科室满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手卫生、消毒液浓度监测、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呼吸管路清洗消毒、除锈、灭菌物品合格率分别为99.0%、95.5%、98.0%、97.5%、97.0%、l00.0%,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全面质量持续改进,CSSD人员整体素质、服务品质、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2.
变异管理在临床路径持续改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并对变异因素进行分类,针对变异种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为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各主要科室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分析路径的变异原因,并讨论应对措施。结果在导致临床路径变异的众多因素中,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影响:医院方面,医护人员和病人方面。来自病人方面的原因占62%,这方面因素大多是不可控因素,是难以避免的;来自医务人员方面的占28%;来自医院方面的占10%,来自医院方面的因素又细分为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伍杏容  李小艺 《现代医院》2009,9(1):107-108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灵魂,是促进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医院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医疗体制改革、疾病模式和医疗需求模式的转变、知识经济与加入W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新的改革形势,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每一家医院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优化并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把“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引入到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我院各科室患者共68名的护理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比较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质量评分为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13±4.8、82.4%和97.35±5.2、97.1%,应用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6.8%、8.8%,应用前后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当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检验科整体工作中,对检验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实施质量改进,改进过程实行"三级、五方、五S"(三级:室内质控、室间质控、临床样本的质控;五方法:检验人员、患者、检验科、科室间评价和医务科评价;五S法:整理、整顿、整洁、标准化、自我约束)的质控。结果经过连续3年质量改进,检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由84%提高到98%,检验员对检验标准知晓率由49%上升至100%,增加了责任心,杜绝或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检验质量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医院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方法是: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原理,建立全员参与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不断修订完善质量标准和考评体系,狠抓质量教育,改进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等。经过4年的实践,取得高医疗质量、高病人满意率和高经济效益的良好成果。文章对实践过程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小组,在检验整体工作过程中针对问题制定标准,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在方案中试行室内、室间及临床样本质控;检验人员、患者、可使科室间及医务科评价;并利用CQI系统重要的管理方法建立标准化、高效工作环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技术使医院的质量改进有效率由原来的83.0%上升到98.0%,临床患者满意率由86.0%上升到99.0%,检验者质量管理标准认知率由47.0%上升到10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有效提高了检验员的工作质量及责任心,提高了满意度,对增加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运用PDCA循环加强某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高MDRO相关制度落实情况,降低MDRO检出。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现状,绘制鱼骨图找出多重耐药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采取修订相关制度、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巡查、随机提问、纳入考核等措施,检查评估执行的落实情况及效果,最后进行反馈总结,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结果 全员培训后,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各项知晓率均提高到90%以上,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DCA循环实行后,医生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开具隔离医嘱率(81.9%)和护士执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率(88.5%)均较改进前(32.0%、38.0%)有明显提高;自PDCA实行后,该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月均MDRO检出数[(166.00+33.05)株]也较前[(221.20+38.50)株]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耐药菌检出。  相似文献   

19.
<正>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护理质控小组及护理部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管理实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并与职称晋升、年终评优、"5.12"护士节的区、市级先进个人评选直接挂钩。2年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0.
论临床路径实施中的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路径的实施在一些地方取得了不错的经验,如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通过提高病种的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但国内医院目前的管理和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在推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在临床路径设计和流程标准制定上缺乏循证支持,准备不足,医疗机构内部的资源动员有限,缺乏科学有效的实施效果评价和完善机制等等。需要从完善临床路径制度的设计、改善临床路径的基础条件、把握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控制等多角度进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