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由两名医生参照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特点,盲法独立诊断,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20例患者中,8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0例经医生A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2例经医生B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医生A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一致百分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Kappa值分别是91.67%、90.70%、94.12%、5.89%、9.30%、0.848、0.805,医生B诊断的上述各项值分别为93.33%、93.02%、94.12%、5.88%、6.98%、0.871、0.841。两名医生经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2=0.08,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RCM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结果 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皮肤RCM检测均能发现其共同的且具有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呈脑回样结构,可见假性角囊肿形成等,从而辅助临床诊断。结论 RCM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皮肤科检查方法,有助于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皮肤镜诊断法诊断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临床疑诊为其他疾病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皮肤镜表现,分别采用两步法与新的诊断法对所有患者行皮肤镜诊断,计算2种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30例临床非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中,男6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8岁。两步法诊断的准确率为70%,新诊断法的准确率为90%。130例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皮肤镜指标依次为清楚的边界(70%)、沟壑样结构(49.2%)、乳黄色角栓(38.5%)、粉刺样开孔(36.9%)、多发性粟丘疹样囊性结构(24.6%)和云母样结构(23.1%)。最常见的皮肤镜模式为沟壑样模式、隐窝模式、云母样模式及均质性模式。结论:新的诊断法可显著提高临床非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病及扁平苔藓样角化病是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疾病,其皮肤镜特征对于明确诊断、与其他皮肤肿瘤相鉴别、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以及动态监测皮损变化等都有一定帮助。本共识对这3种疾病的皮肤镜特征进行了总结。日光性雀斑样痣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皮损边界清晰、虫蚀状边缘、模糊的色素网、指纹模式、棕色均质模式、假性网络。脂溢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皮损边界清晰、粟粒样囊肿、粉刺样开口、脑回状模式、发夹样血管、摇晃试验中皮损整体移动。扁平苔藓样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主要为胡椒粉样或颗粒模式以及周围可见日光性雀斑样痣、脂溢性角化病或光线性角化病的皮肤镜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与皮肤镜特征,并评估二者在鉴别头皮脂溢性皮炎与头皮银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头皮脂溢性皮炎、头皮银屑病患者各30例,全部行RCM、皮肤镜检查,部分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汇总RCM及皮肤镜各特征的比例,统计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头皮脂溢性皮炎RCM主要特征为:角化不全、海绵水肿、血管水平扩张、真皮炎细胞浸润、毛囊角栓;其中海绵水肿(灵敏度100.00%、特异度83.33%)及血管水平扩张(灵敏度90.00%、特异度86.67%)对于诊断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该病主要皮肤镜特征为:黄红色背景、分支状血管、非典型血管、血管灶性分布、黄色鳞屑、无结构区、蜂窝状色素网;蜂窝状色素网(灵敏度90.00%、特异度100.00%)、分支状血管(灵敏度90.00%、特异度90.00%)、无结构区(灵敏度86.67%、特异度93.33%)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鉴别头皮脂溢性皮炎与头皮银屑病有意义的RCM特征为:海绵水肿、血管水平扩张、毛囊内角栓、角化过度、Munro微脓肿、真皮乳头上移、真皮乳头扩张(P<0.05);有鉴别价值的皮肤镜特征:背景颜色(黄红色、亮红色)、血管分布(灶性、一致性)、血管形态(分支状、非典型及点状、小球状、发夹状、环状血管)、附加特征[鳞屑(黄色、白色)、无结构区、蜂窝状色素网]。结论头皮脂溢性皮炎具有相对独特的RCM及皮肤镜特征,RCM及皮肤镜在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银屑病的鉴别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黄色人种所患的黑色丘疹性皮病的临床特征、皮肤镜、皮肤CT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8例黑色丘疹性皮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肤色分型、皮损分布、皮损特征(数目/大小/颜色)、家族史、皮肤镜、皮肤CT图像、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采取的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黑色丘疹性皮病患者中,女16例,多在20岁左右发病,皮损对称,主要分布于面部两侧,泛发者可波及颧部、颊部、额部、颈部、头皮、眼睑及躯干,表现为肤色或淡褐色丘疹,表面散在针尖大小黑色或深褐色角质囊肿。皮肤镜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褐色,或呈脑回状外观,或呈指纹样结构,或呈网状结构,粉刺样开口较常见,无明显粟粒样囊肿及血管结构。皮肤CT提示棘层增厚,平扫呈脑回样结构或称肠管样结构,或见散在圆形或长条形开口角质囊肿。皮损组织病理类似棘层肥厚型脂溢性角化病。结论中国黑色丘疹性皮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较早,皮肤镜、皮肤CT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虽然该文的黑色丘疹性皮病与国外报道的是同一个病,但这是一个形态学命名,在中国人该病皮损形态上存在种族性差异,如仍延用黑色丘疹性皮病的形态学命名怕有不妥,建议命名为"青年型脂溢性角化病"。新命名有益于中国医生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接受度,从而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20140767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特点/李薇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涂平,杨淑霞…∥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11).-641-645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肤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的皮肤镜图像。结果:共分析了100例患者的110个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最主要的皮肤镜指征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粉刺样开口(63.6%)、发卡样血管和沟脊结构(均为42.7%)、粟粒样囊肿(40.0%)及灰白色粗壮网格样结构(30.9%)。  相似文献   

9.
 鲍温病(BD)是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或黏膜,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确诊,临床易与银屑病、湿疹、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Paget病、浅表恶性黑素瘤等相混淆。皮肤镜是一种在体观测皮肤表面及以下细微结构特点的非侵袭性技术,鲍温病在皮肤镜下具有特征性表现。本文将皮肤镜在鲍温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7岁。躯干部白色丘疹3年。本例皮肤镜表现独特之处在偏振光浸润模式下与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不同,由于色素减退,皮沟与皮嵴表现为浅褐色背景下放射状分布亮白色线状条纹,呈珊瑚样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在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88例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和18例临床诊断为鲍恩病的患者典型皮损做CLSM检查,然后取该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脂溢性角化病CLSM图像特征:全部有表皮脑回状结构,另有角蛋白充填的囊性包裹体,表皮突呈小梁状下延;基底层细胞排列呈条索状或放射状9例,基底层及真皮层可见折光性明亮的结构6例。鲍恩病CLSM图像特征:表皮中下层细胞灶状排列紊乱,体积较大,细胞形态不规则,有明显的异形,真皮浅层散在单个核细胞浸润。结论脂溢性角化病与鲍恩病在CLSM成像上有不同的特征性,CLSM可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面部脂溢性皮炎和酒渣鼻的皮肤镜特征,并评估皮肤镜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6月在该科就诊的17例面部脂溢性皮炎和19例酒渣鼻患者,行皮肤镜检查,评估皮肤镜下皮损背景、血管形态、血管分布、毛囊性异常等特征出现的频率,以及各特征对于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面部脂溢性皮炎常见的皮肤镜表现为红色或黄红色背景,灶性分布的非典型血管或线性分支状血管,毛囊周围淡黄红色油滴状晕,后者在之前的文献中尚无报道;酒渣鼻在皮肤镜下常表现为深红色背景,线性分支状血管弥漫性分布组成多角形血管网,部分患者可见毛囊性脓疱。结论:面部脂溢性皮炎和酒渣鼻具有不同的皮肤镜特征,皮肤镜在二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下日光性角化病的形态学特征及在诊断日光性角化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6例拟诊为日光性角化病患者进行RCM技术扫描并与常规组织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患者RCM成像特征为棘细胞层排列紊乱及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与日光性角化病组织病理改变一致,符合率100%。结论:日光性角化病在RCM下具有典型特征,可作为无创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采集易混淆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图像,分析两者的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图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易混淆的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进行病理确诊后应用CLSM采集图像,对照病理图像分析两者的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结果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的CLSM图像特征和病理图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LSM脂溢性角化病特征性指标为"脑回状"结构、角囊肿。扁平疣的特征性指标为"花团状"结构和空泡细胞。结论 CLSM检测利于脂溢性角化病和扁平疣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108例)、日光性角化(46例)和基底细胞癌(71例)的病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研究皮肤镜诊断三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及一致性。结果:与病理诊断比较:①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93.52%、93.52%,灵敏度为94.67%、93.33%,特异度为90.91%、93.94%,误诊率为9.09%、6.06%,漏诊率为5.33%、6.67%,Youden指数为85.58%、87.27%,Kappa值为0.8484、0.8511。②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的一致率分别为89.13%、89.13%,灵敏度为88.89%、85.19%,特异度为89.47%、94.74%,误诊率为10.53%、5.26%,漏诊率为11.11%、14.81%,Youden指数为78.36%、79.93%,Kappa值为0.7776、0.7809。③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基底细胞癌的一致率分别为91.55%、91.55%,灵敏度为89.74%、92.31%,特异度为93.75%、90.63%,误诊率为6.25%、9.37%,漏诊率为10.26%、7.69%,Youden指数为83.49%、74.84%,Kappa值为0.8304、0.8293。结论: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JXG)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特征,探讨皮肤镜、RCM及二者联合应用对JXG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3例拟诊为JXG患儿皮损的皮肤镜及RCM镜下表现,由4名皮肤科医师采用五级法诊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行DeLong检验。结果:(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40例为JXG,1例皮脂腺异位,1例spitz痣,1例肥大细胞瘤。(2)确诊患儿皮肤镜图像特征:15例皮损外观呈“落日征”,中央线状、分枝状血管;23例外观“落日征”,中央黄色小球云、棕褐色色素沉着、白色纤维条;2例呈“云状”棕黄色。(3)确诊患儿RCM图像特征:34例真皮层见大量形状不规则中等折光细胞,不等量环状靶形细胞;4例未见环状靶形细胞;2例角化过度,灶状角化不全,棘层以下显影不清。(4)RCM与皮肤镜单独诊断JXG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皮肤镜、单用RCM分别与二者联合应用诊断JXG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镜及RCM可作为JXG早期筛查方法,二者联合比单独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乳房外Paget病(EMPD)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和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乳房外Paget病的RCM、皮肤镜影像资料。结果:16例患者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均表现为低折光大而圆的Paget细胞散在或成巢分布。16例皮肤镜表现均出现乳红色背景、亮白色无结构区和点-球状血管。结论:本研究中EMPD患者有共同的皮肤镜和RCM特征,皮肤镜和RCM可作为EMPD早期诊断及治疗随访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沧市佤族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13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病理分型主要为棘层肥厚型占44%、角化过度型占30%。患者男女比例为1.61∶1,发病年龄50岁以上占84.5%,头面颈部等暴光部位占发病部位的71.5%。结论年龄和日光照射可能是临沧市脂溢性角化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典型的脂溢性角化病不难诊断,不典型者容易与日光性角化病、黑色素瘤、扁平疣等相混淆,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的结合有助于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皮肤镜诊断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的准确度。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为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和日光性角化的病例,由两位医生参照目前皮肤镜诊断标准对该三种皮肤肿瘤进行盲法独立诊断,并与组织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1)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黑素细胞痣一致率(89.3%、91.2%)、灵敏度(94%、95.2%)、特异度(84.2%、86.8%)、误诊率(15.8%、13.2%)、漏诊率(6%、4.8%)。(2)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一致率(88%、91.7%)、灵敏度(91.7%、95.8%)、特异度(83.6%、86.9%)、误诊率(16.4%、13.5%)、漏诊率(8.3%、4.2%);(3)A、B两位医生使用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一致率(84.1%、86.4%)、灵敏度(87.5%、87.5%)、特异度(17.9%、12.5%)、误诊率(82.1%、85.7%)、漏诊率(17.9%、14.3%)。结论:皮肤镜诊断黑素细胞痣、脂溢性角化和日光性角化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