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性脑梗死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脑梗死发生后24 ~72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表现为肢体瘫痪、言语障碍、意识障碍加重等,发病3~5d达高峰,导致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科收治的46例进展性脑梗死和44例稳定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而肺癌是COPD常见的合并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两种疾病共存与较差的生存率有关。临床发现, COPD与肺癌的共病率高, 属于同源性疾病, 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COPD可衍生肺癌发生的土壤。目前临床上对COPD与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已有许多认识, 但对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管理尚未达成共识, 存在COPD诊断和治疗不足, 从而影响此类患者的临床结局。因此, 本文就近年COPD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共同危险因素、相关发病机制及管理展开综述, 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在患者接受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绝大部分患者仍不能完全恢复健康,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身体功能性障碍,影响患者行为能力,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发挥rt-PA静脉溶栓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近些年很多专家关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将近些年关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部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病因为血管、血液等异常所造成的大脑动脉狭窄或堵塞。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迅速,致死率相对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近些年的临床研究中可以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治疗成为了临床研究中的热点课题。目前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以溶栓治疗为主,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以及t-PA等。从临床实践可以看出,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大脑动脉堵塞的情况,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治疗作用较为明显,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关注。相关的专家学者也针对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开展了理论研究,并且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了溶栓治疗的疗效。基于此,本文对溶栓药物的使用、治疗时机、溶栓治疗的方法以及影响溶栓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寇幸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80-5181,518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而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近些年,自身免疫性肝病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类型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式。很多专家学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药物方面开展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些年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与血糖、血压、纤维蛋白原、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方法对进展性脑梗死与非进展性脑梗死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压、血糖、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发病时血糖增高、发热及白细胞增高、收缩压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进展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血糖、血压、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有较强相关性,合理控制血糖、血压、控制感染和降低纤维蛋白原是阻止进展性脑梗死病程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的脑梗死患者102例和3个月内有首次TIA发作病史、但是未进展为脑梗死的306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患有糖尿病、患有高血压、患有冠心病、TIA发作时间≥30 min、3个月内发作次数组≥6次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有进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TIA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以降低或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在发病6 h后至1周内,由于脑梗死缺血的进展或组织坏死的加重而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类脑梗死。其发生率为26%~43%,致残率和致死率较一般脑梗死高,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难点。我们研究了近年来资料完整的进展性脑梗死10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朱红伟  赵丹  孙利宁 《现代保健》2012,(13):114-115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展性脑梗死50 例患者和稳定性脑梗死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感染、发热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地干预对策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进展性梗死是指卒中发生后24-72小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断发展,在3~5天达高峰。由于致残率、病死率均比一般卒中高,属难治性脑血管病。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复习有关文献,以增进对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及早诊断、及早预防,并阻止其发展,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手术后脑梗死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1例手术后脑梗死病例。结果老年患者具有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等多个脑梗死高危因素。脑梗死均发生于术后1~7d。结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是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手术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机制的改变、血压偏低、血糖增高、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脑低灌注是手术后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围手术期对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术后脑梗死发生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之后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发病机制特点.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发生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遗传因素、肥胖因素、尿酸水平、吸烟、喝酒、年龄,都是导致患者病发的重要因素,而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神经系统有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多种,需要严格规避危险因素,从而降低患者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病6h后,局限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这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难点。临床治疗目前缺乏有效方法。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50例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属烟热是由于吸入金属氧化物烟而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自限性,往往被忽视,但近些年金属烟热严重病例国内外也时有报道,故应引起重视。据此,就近些年金属烟热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金属烟热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诱发出血性脑梗死以及影响疾病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总结有效的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9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诱发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者出血时间、出血类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等情况。结果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否实施溶栓治疗以及患者梗死类型等是诱发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所有患者经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者71例(78.9%),治疗无效16例(17.8%),其余3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3%;梗死发生7 d后出血患者以及非血肿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5%)、(90%)明显高于梗死发生7 d内出血患者(73.1%)以及血肿型患者(68.3%),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过程中应注意高血糖、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溶栓治疗等具有出血高危因素患者的诊疗,尽可能做到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TIA的概念、临床特点、临床类型、诊断要点和诊断思路;TIA进展至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主要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