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历节病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历节病的所有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的方法,分析历节病用药频次、组方规律和新方组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87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4次的药物有42味,以当归为核心药物,演化得到3~4味核心组合69组、新处方6首。结论历节病组方规律和聚类新处方的分析显示,治疗历节病以调肝养脾、补益肝肾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华医典》中所载的肺络病有关医案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的医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肺络病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华医典》肺络病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肺络病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103首有效处方,使用中药208味,得出频次大于10次的中药共有36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4条,10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 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肺络病医案处方的隐性规律得出半夏、茯苓、陈皮、当归、白术、人参新方,体现肺络病益气活血、祛痰通络之治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痛经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痛经的方剂,统一和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痛经的处方用药的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58首方剂,涉及253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38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1(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7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0个,聚合成潜在新方5个;含有当归的方剂共计122首,涉及药物233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9(40%),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3个。结论:痛经用药多为补血、活血、理气、温里、补气之品,以性温、味辛、归肝经的药物为主;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痛经的核心治法,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可作为治疗痛经的基础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挖掘张景岳《新方八阵》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新方八阵的方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186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208味,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共21味,进而演化到3-4味的核心药物组合26个,形成新处方13个。结论:张景岳擅长应用熟地、当归和人参等药物,治疗上以温补思想为主,重视阴阳互济、气血互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脾胃不和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胃不和证的方剂,统一和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不和证的处方用药的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86首方剂,涉及175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40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7(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21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4个,聚合成潜在新方17个;含有甘草的方剂共计124首,涉及药物127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74(60%),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18个。结论:脾胃不和证用药多为补气药、理气药、温中药、化湿药,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的药物为主;异功散可作为治疗脾胃不和证的基础方;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温中散寒为脾胃不和证的核心治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仕欢  卢朋  李健  陈建新  申丹  杨洪军 《中医杂志》2012,53(14):1230-123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哮病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 通过对120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哮病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总结常用药对30个,核心组合17个及演化新处方7个.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的药物多数具有化痰平喘,宣肺降气之功效,用药比较分散,核心组合有理气化痰类、宣肺平喘类、降气平喘类,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7.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14):3747-3752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廖品正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用药规律,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方法收集整理廖品正老先生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药处方90首,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结果 90首处方中共包含11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枸杞子、灵芝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平之品,归肝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10个潜在新方。结论国医大师廖品正认为视神经萎缩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瘀阻脉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时多选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3.0.1)软件,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痢疾组方规律.方法: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痢疾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05首治疗痢疾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9个,新方5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综合分析,得出叶天士治疗痢疾重用健脾祛湿,活血行气之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功能,探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胁痛的组方用方规律,为进一步发现中医药治疗胁痛的方法以及对新药的研发提供基础和动力。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胁痛的方剂数据库。使用了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的方法,以发现治疗方剂的用药规律组方规则以及对挖掘到的新方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胁痛的方剂189首,涉及中药234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和组合,并演化出新处方9首。结论:研究表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治疗胁痛的方剂以活血止痛、疏肝行气、养血敛阴、补益气血、清热化痰、健脾祛湿为主,药性多偏于微寒,药味辛苦,体现了对于胁痛需要遵循"通则不痛,荣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分析《温病条辨》中所载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传承吴鞠通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病条辨》中所记载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对书中所载的203首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演化得到常用药对、组合规律并获得新方23首。结论客观呈现了吴鞠通在三焦辨证学术思想指导下的处方用药规律,同时表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极具价值的中医方药研究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的方剂,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呕吐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305首止吐方剂的分析,共涉及中药174味,出现频次≥10的药物49味,总结了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45个、潜在核心组合58个,并演化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呕吐方剂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以健脾助运的陈皮、化痰降逆止呕的半夏、温中止呕的生姜为主,并可适当配伍补益药物。本研究为中医止呕临床用药和中药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湿热病篇》的用药规律,为传承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辨证论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湿热病篇》中所载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系统集成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整理出处方36首,确定了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展示了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出新方6首。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作为挖掘和分析处方用药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可客观地展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演化出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湿热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证治汇补》治疗脾胃病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治疗脾胃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核心组合、新方的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方剂137首,涉及中药159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25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8,置信数为0.6,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5个;基于软件复杂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2组,聚合成新方16首。结论:《证治汇补》中治疗脾胃病以温补脾阳为主,用药方面以辛温药升阳行气为主,辅以甘性药滋补和中、调和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使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82首,使用中药122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杜仲、熟地黄、淫羊藿、当归、骨碎补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含熟地黄-杜仲、淫羊藿-骨碎补、淫羊藿-杜仲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结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多归肝、肾、脾经,以补益肝肾、补血生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祛瘀等为治疗原则,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组合亦以补益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风温的方剂,将处方资料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运用该软件中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新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成药治疗风温的常用药物、药物组合和处方用药规律。结果《中药成方制剂》共纳入中成药92首,涉及中药127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炼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8个,取得新方4个。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风温常以清热、辛凉透表为原则,随证治以化痰止咳平喘、平肝熄风开窍等药。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有助于阐明《中药成方制剂》治疗风温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许华教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门诊处方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许教授治疗ITP用药规律分析,包括统计用药频次、用药归经与四气五味频次;分析药物组合关联规则;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法提取核心组合;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新处方组合。结果收集筛选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验案134则、方剂232首,分析得出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常用中药有仙鹤草、侧柏叶、白茅根、茯苓等25味,核心组合模式14组,包含8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条药物关联规则,并演化得到3首治疗小儿ITP用药新方。结论本研究较好地体现了许教授治疗小儿ITP的用药规律,即重视从血分入手,重视顾护脾气,调畅气机,活血化瘀,防治外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疫病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治疗疫病的外用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常用药物、药对和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方剂151首,涉及中药383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演化新处方6个。结论总结了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治疗疫病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疫病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采用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互改进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哮喘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对收集的144个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各种药物之间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其中核心药物组合14个,挖掘新处方7个。结论:明确了贾斌教授治疗哮喘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胃痛的方剂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软件,录入方剂信息,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胃痛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痛方剂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