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维 《北京中医》2012,(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2.
司维 《北京中医药》2012,31(5):330-331
目的通过对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的分析,探寻其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文献,对15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观察记录。结果后循环缺血的中医证型以风证最多,其次为痰证、火热证、阴虚阳证,风证与阴虚阳亢证、风痰证、痰热证为本研究证型中常见证型组合。结论后循环缺血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有利于临床对其中医中药治疗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卒中后抑郁(PSD)的中医易患因素。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就诊的脑卒中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影响PSD的中医易患因素。结果纳入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中检出PSD患者36例,占30.0%。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气虚、阴虚、肝虚、肾虚、痰证、瘀证、肝气郁结证为主。以这7个中医证候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脑卒中后有无抑郁为应变量,进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气虚证、阴虚证、痰证、瘀证及肝气郁结证是主要的中医易患因素组合。结论卒中后抑郁中医易患因素为气虚证、阴虚证、痰症、瘀证和肝气郁结证,这为PSD的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进展性后循环缺血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病因干预提供可能。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特点及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5例进展性后循环缺血患者中。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表现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偏身无力16例(64%),中枢性面瘫16例(64%),舌瘫15例(60%),眩晕13例(52%),构音障碍12例(48%);病情进展时间中,进展时间不超过3天为22例(88%),超过3天为3例(12%),平均为2.32天;伴发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占前5位的分别为高血压13例(52%),高脂血症11例(44%),椎基底动脉狭窄10例(40%),糖尿病9例(36%),冠心病9例(36%)。结论: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复杂,部分可表现为进展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椎基底动脉狭窄、糖尿病、冠心病是进展性后循环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存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应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止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顸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评价方法对后循环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经验总结,对比各种检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后循环缺血的各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影像技术、超声技术、量表评定以及其他方法,如何选择评价方法依然存在分歧和争论。结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客观方法与主观量表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明确诊断,以期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个预测模型,用于福州地区周围性面瘫高危人群的筛查,并量化危险因素与周围性面瘫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68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时期1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获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后收集资料。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各项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危险因素中受寒史、病毒感染史、疲劳、焦虑、压力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受寒史、病毒感染史、疲劳、焦虑、压力对跌倒的预测最有意义,并做出预测模型。通过因子分析,受寒史提取为面瘫危险因素的主成分。结论:该模型可用于福州地区周围性面瘫高危人群的筛查,量化高危因素与周围性面瘫的关系,为周围性面瘫预防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福州地区绝经后高血压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其高血压发病与体质因素的关系,为此类人群改善偏颇体质、协助血压达标和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问卷调查,将福州地区绝经后女性人群,按照高血压和非高血压分类,进行体质评价和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人群的体质构成存在异质性(P <0. 01),其中高血压组的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的构成比高于非高血压组(P <0. 05)。在绝经后高血压人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偏颇体质是瘀血质,这与中医学对妇人疾患和老年高血压的病机认识相同;气郁质也是高频出现的体质类型,该体质类型提示高血压的发病与绝经后女性的心理状态相关;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2组人群血尿酸均高于推荐控制水平,这可能与福州地区沿海喜食海产品的膳食结构有关,体现了所调查人群的沿海地域特点。结论福州地区绝经后女性高血压人群的偏颇体质主要是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符合妇人疾患和老年高血压的病机特点;气郁质也是该人群高频出现的体质类型,提示身心因素均对高血压发病有一定影响;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代谢异...  相似文献   

8.
9.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笔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静滴治疗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18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18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阳  杨家  廖辉 《陕西中医》2011,32(10):1428-1429
<正>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各级分支组成,主要对脑干、小脑、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颈动脉供血不足而提出的概念,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对后循环缺血的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对后循环缺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已经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概念取代了VBI概念。  相似文献   

11.
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占患者的80%以上,且常为首发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晃动感、倾斜感,常伴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甚者不敢睁眼,需卧床。严重病例可伴黑蒙、视物成双、面部麻木、言语不利、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耳鸣甚至倾倒发作,少数可有晕厥。发作多持续数分钟,长者可达数小时。每日可发作数次,某些病人可发作数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室壁瘤的易患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按照是否并发室壁瘤分为观察组(室壁瘤组)42例与对照组(非室壁瘤组)48例,对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心电图表现、心脏冠脉造影表现及胸痛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AMI患者并发室壁瘤的易患因素。结果男性、年龄≥60岁、胸痛时间≥24h、≥4个胸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Q波、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左前降支近端受累等均与AMI患者并发室壁瘤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众多因素均可影响AMI患者并发室壁瘤,但以左心室心肌受损最为重要,临床针对上述易感因素进行预防,可降低室壁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证型分布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21例,进行辨证分型,记录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21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证型依次为:痰浊中阻证97例43.89%(97/221)、瘀血阻窍证52例23.53%(52/221)、肝肾阴虚证33例14.93%(33/221)、肝阳上亢证27例12.22%(27/221)、气血亏虚证12例5.43%(12/221);判别分析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mier)、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右侧椎动脉管径、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与辨证分型的诊断判别具有相关性(P 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mier与痰浊中阻证、瘀血阻窍证呈正相关(P 0.05);右侧椎动脉管径与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呈负相关(P 0.05);TG与肝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 0.05)。结论:痰浊中阻证是临床常见证型,D-二聚体与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证素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女性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为临床使用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以"7"岁为周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进行年龄划分,评估不同年龄段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的中医证候分布。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病位证素构成比的顺位为:肝(65. 263%)、肾(49. 473%)、脾(13. 68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医病位证素的频数分布中,肝与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病性证素的分布特点中,实性证素痰与虚性证素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5);实性证素气滞、痰与虚性证素血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P=0. 004);实性证素气滞、血瘀、湿、痰与虚性证素阴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8,P=0. 014,P=0. 022,P=0. 000);实性证素气滞、血瘀、痰与虚性证素阳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P=0. 047,P=0. 002)。不同年龄组病位证素、实性证素、虚性证素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 973; P=0. 917; P=0. 983),三组居于前3位的病位证素构成比分别为:肝(22. 105%)、肾(16. 842%)、脾(4. 211%);肝(32. 632%)、肾(25. 263%)、脾(6. 316%);肝(10. 526%)、肾(7. 368%)、脾(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实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痰(15. 789%)、气滞(14. 737%)、湿(12. 632%);湿(15. 789%)、气滞(15. 789%)、痰(14. 737%);痰(5. 263%)、血瘀(3. 158%)、寒(3. 158%)。三组居于前3位的虚性证素构成比分别为:阴虚(18. 947%)、阳虚(14. 737%)、气虚(12. 632%);阴虚(31. 579%)、血虚(23. 158%)、阳虚(20. 200%);阴虚(13. 684%)、阳虚(8. 421%)、血虚(7. 368%)。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中,痰、气滞、湿、血瘀、寒在实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在虚性证素中占主导地位,且虚性证素的影响大于实性证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CI)的取穴特点以及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2001年6月至2021年12月所有针刺治疗PCI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利用Python和R语言软件对数据库中的穴位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106篇文献,归纳出42个核心穴位。督脉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经脉,并以头颈部局部取穴为主。聚类分析发现4个有效的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头颈部穴位中,风池-完骨-天柱以及大椎-风府-百会是最重要的配伍方式,风池-完骨的组合有最高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外周部位的穴位,合谷-太冲是最高支持度的配伍方式,至阳-腰阳关-神道的提升度最高。结论 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以督脉和头颈部取穴为主,在头颈部形成风池-完骨-天柱、大椎-风府-百会为主的配伍组合,而外周穴位配伍方式较为多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7.
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对国内外治疗后循环缺血单发性眩晕的治疗进行评述,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剖析来寻求指导我国内科医师在临床上治疗眩晕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陆小青 《陕西中医》2011,32(10):1299-1301
目的:观察眩得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眩得宁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粘度及收缩期脑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得宁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治愈率相同,但对降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粘度均优于西药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20.
邬祥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09-110
后循环缺血(原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可出现发作性眩晕、头疼、耳鸣、视物模糊、复视、语言障碍等临床症状。其本质由于后循环系统,血流速度异常导致对脑干、小海、枕叶、颞叶后部和丘脑等部位供血不足而出现可逆性功能障碍。该病以中老年为多见,近年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常反复发作,发病率逐年提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的针灸、推拿、牵引、药物等疗法对该病有见效快、疗程短、复发率低、经济实用等特点,现将近三年来治疗该病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