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检验中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法的运用。方法:选取于我院检查发热合并全身感染患者290例,其中250份血液标本检测为阳性,分别采用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法进行血液鉴定,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种检验方法符合率及敏感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药敏检验法所用时间短更利于临床快速检验鉴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正确的诊断并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腹膜炎时,传统的腹水细菌学检查所需时间长、费用高、操作繁琐,且敏感度低.当前,应用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细菌DNA以诊断感染性疾病和鉴定致病菌正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此文就目前最常用的检测靶分子-细菌核糖体16S小亚基(16S rRNA)在SBP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生化鉴定系统试验装置,并已批量商品化生产。这种装置不仅给细菌检验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简明、科学的鉴定程序,而且对提高细菌检验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在分类和鉴定技术方面发展迅速,该科细菌已发展到了28个菌属,100多个菌种。鉴定这些菌种的生化试验很多,当前国内采用的常规方法反应周期长,操作和制作生化培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菌检验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临床细菌检验所面临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影响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手段等,除此以外还有标本的采集方法以及标本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在临床血液检验中两种不同细菌鉴定方法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的480例发烧合并全身感染的患者血液标本进行细菌阳性鉴定,对标本同时使用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方法进行细菌检测,对两种鉴定方法的药敏试验结果与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0份血液标本中,有412份经检测为阳性,两种鉴定方法对药物耐药性、敏感度及中度敏感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较高,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但鉴于直接药敏试验报告时间短,操作简便,耗材少,结果准确,在临床上更为常用.  相似文献   

6.
细菌基因分型技术及其在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实验诊断中的渗透和广泛应用 ,使得细菌鉴定、耐药基因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变得更加准确、简洁和快速。各种细菌基因分型技术逐渐成为临床上监测和鉴定细菌的主要手段[1,2 ] ,它在判定医院感染的暴发、确定感染的病原菌、寻找感染源以及识别一些特殊的致病菌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对这些基因分型技术的方法及其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1 基因分型方法1 1 质粒分析 (plasmidanalysis)  这是最早的细菌基因分型技术 ,主要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3 ] 。其方法是提取细菌中的质粒 ,并经琼…  相似文献   

7.
特异性酶反应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中近来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其原理是使用适当的荧光或显色底物,在细菌特异性酶作用下,产生荧光或显示一定颜色。这种用紫外灯观察细菌产生的荧光或直接观察菌落颜色的快速分析法,可以把检测、计数和鉴定一次完成。应用荧光或显色酶底物来检测微生物专一性和特异性的方法,推动了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以及早期筛选培养基一系列技术的发展。这些基于酶的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和检出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技术在雅安市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06/2018-11雅安市结核病可疑患者痰培养分离株190株进行基因芯片菌种鉴定、耐药检测和比例法药敏试验。以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为金标准,分析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异烟肼和耐多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指数。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方法有无差异;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方法的一致性。两方法有差异的部分样本用基因测序的方法进行比对。结果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190株分离株中,有18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4株为非结核分枝杆菌。以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186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0.0%和96.6%,正确指数为0.866;对异烟肼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99.4%,正确指数为0.889;对耐多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75.0%和99.4%,正确指数0.744。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值分别为0.125、1.000和1.000)。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01、0.910、0.792)。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rpoB基因突变率最高的位点为531;异烟肼耐药相关katG基因主要突变位点为31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与比例法药敏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耐药结核病诊断方法,在地市级结核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般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冻干菌种,操作比较复杂,费用也高〔1〕。我们用普通安瓿非真空封口的方法制备质控冻干菌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准确可靠,有利于细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标准菌种来源:由北京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分析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采集2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验,分别采用胺试验、阴道pH值测定、线索细胞检查以及BV快速检测这几种诊断方式,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四种检测方式中检出率最高的为BV快速检测,检出率为70%,其次是线索细胞检查,检出率为68%,而胺试验以及阴道pH值测定结果差不多,但是测定较低,分别是46%和49%以上数据,包括胺试验、阴道pH值测定以及线索细胞检查都与BV快速检测结果相比较,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四种诊断方法当中,采用BV快速检测的方法更准确、迅速,操作过程也非常简单,因此可以作为检验细菌性阴道病的首选方法,而其余的三种检验形式可以作为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检验的环节包括涂片镜检、细菌鉴别、分类培养以及药敏实验等。并且,临床检测食物微生物的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检测中,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以及作用。同时,临床治疗中出现抗生素滥用以及病原菌耐药的情况逐渐严重。这对临床医生的疾病治疗提出了更大的难题。在以往大部分情况下,常是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为患者进行疾病治疗。但是,长期使用单一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差,甚至会让患者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恢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进行综述,以此保证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RapID快速细菌鉴定系统(IDS Rapid Systems)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细菌快速鉴定系统之一.为美国Remel公司的产品,该系统共有8种鉴定试条,可鉴定390余种临床常见的重要细菌. 本文将介绍应用该系统对31属62种155株标准菌种和实验分离菌种进行鉴定测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PCR-反向点杂交技术(PCR-RDB)与RNA恒温扩增法(SAT)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医院2 069份活动性肺结核、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外结核感染等患者的临床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分枝杆菌菌种检测。同时随机选择临床标本200份行SAT检测;437份行改良罗氏培养法(L-J法)培养和菌种初步鉴定,明确PCR-RDB法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PCR-RDB、SAT法阳性率分别为38.5%(796/2069)、41.5%(83/200),高于L-J法的33.0%(144/437)(P0.05);PCR-RDB法不仅阳性率高,而且还可以鉴定分枝杆菌菌种,其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群(MTC)682份,占分枝杆菌阳性率85.7%(682/796),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14份,占分枝杆菌阳性率14.3%(114/796)。结论PCR-RDB法阳性率远高于培养法,略低于SAT法,但PCR-RDB方法简便、结果准确,且能够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分枝杆菌菌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枝杆菌种类繁多,至今已发现有150余种,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麻风分枝杆菌以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方向,建立了各种以核酸序列为靶基因,如IS6110、16S rRNA、16S-23S rRNA ITS、hsp65、rpoB和gyrB等的快速鉴定方法。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中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常用靶基因序列鉴定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淋球菌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家标准《淋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 15 975 -1995 )中淋球菌鉴定初筛实验 ;氧化酶实验和确正实验 ;快速糖发酵生化实验的基础上 ,我们采用氧化酶小剂量干粉深色塑料瓶分装和糖液胶管分装技术 ,配合利用细菌已有酶对糖发酵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的小型细菌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 -淋球菌快速生化鉴定试剂盒 (简称GBIK) ,经采用标准菌种、地方菌株进行鉴定并与国标常规方法比较 ,表明该试剂盒具有准确、简单、快速的特点 ,经有关单位现场使用 ,对防疫站从业人员淋球菌带菌检查、医院特殊淋病病例及医院健康体检中淋球菌带菌检查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采用直接法与常规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方法 本文将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烧并伴全身感染症状者患者中的720例阳性血培养标本,并分别对其采用直接法与常规法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比.结果通过对720例血液样品进行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检出的420例的阳性样,其中通过直接法鉴定出G+球菌282株,而G-球菌66株,而通过采用常规法鉴定出G+杆菌332株,G-球菌88株.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2.86%,然后对阳性样行药敏试验,其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均比较高,其中G+球菌和G-杆菌的耐药、敏感、中度敏感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表明,对阳性血培养标本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其检验结果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检测结果准确以及检测时间较短,因此,直接法可替代常规药敏实验对G-杆菌和G+球菌的抗菌药物敏感度进行检测.其将有效提高败血症以及菌血症的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7.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鉴定食源性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采用复合PCR方法扩增致病菌特异性DNA片段,结合基因芯片杂交技术鉴定不同的食源性致病菌。结果:本研究完成了采用3对引物的复合PCR扩增;不同致病菌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同时布阵在一张芯片上;标记物质采用了非放射性的生物素,经不同标准菌种、实际检验样品和水平测试样品的考核验证,该鉴定系统灵敏度达620cfu/g,特异性高,基因芯片质量稳定,该鉴定系统基本含盖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鉴定的需要。结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基因芯片鉴定技术,可为常规细菌检验方法的最终鉴定提供进一步佐证,尤其在一些培养条件苛刻的致病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弯曲菌等)的鉴定,以及在VITEK仪无法鉴定和手工鉴定判断误差大的情况下,基因芯片方法将发挥其独特的技术性优势,大大提高检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AMS)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AMS)具有鉴定快速、准确、功能广泛等优点,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及作出细菌鉴定和报告结果.本文介绍了VITEK—32型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在食品卫生检测、菌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以常规法与仪器法对细菌的鉴定进行比较,表明该仪器具有传统常规法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并讨论了该技术在食品检测、卫生防病监测中的应用和展望。1材料和方法1.1VITEK—AMS系统组成 仪器检测结构系统主要由四个部件组成 检测卡片;样品充填/封口机;恒温箱/读数器;电脑主机/终端/打印机1.2AMS工作原理 自动微生…  相似文献   

19.
DNA扩增制备探针并用于临床白色念珠菌感染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特异DNA片段,并制备成为可应用于临床鉴定白色念珠菌的基因探针.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特异地扩增白色念珠菌标准株DNA EO3 125 bp基因片段,然后用半抗原地高辛配基标记,在完成基因探针显色敏感度检测之后,应用该基因探针分别对血液病病房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大肠埃希菌等多种细菌进行斑点杂交测试. 结果基因扩增制备Dig-125 bp DNA探针显色敏感度为0.01 pg,具有白色念珠菌特异性,与其他念珠菌和细菌不发生杂交. 结论基因扩增制备EO3 125 bp DNA探针方法简便可靠,具有很强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鉴定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快速准确地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分离病原菌,追溯其食源性疾病的来源。方法:(1)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2)WS/T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检验及处理原则》方法进行检验分离病原菌,测定患者血清效价,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中毒的原因。结果:在15份患者肛拭子、15份厨工肛拭子、1份厨房熟食刀具物表拭子样品中分离到31株细菌;经传统的生化分型和拮抗试验,采用Sensititre Autoreader细菌生化鉴定仪的GNID-CE生化鉴定板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同时挑取3株患者、3株厨工和1株熟食刀具检出的变形杆菌进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图谱显示带形相同。测定20份患者血清效价,恢复期滴度均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起食物中毒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