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西门子双源128排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MSCTE)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90例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进行扫描诊断,观察多层螺旋CT小肠增强造影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MSCTE诊断CD阳性率高达87.10%,UC阳性率仅为42.86%,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MSCTE诊断不同程度CD患者阳性率之间无差异,诊断不同程度UC患者阳性率之间也无差异,均P﹥0.05。MSCTE诊断CD患者中以肠道管壁增厚最为常见,UC患者中也以肠道管壁增厚较为多见。结论 MSCTE对诊断IB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尤其是对CD的诊断率更高,在鉴别UC、CD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后使用血管二、三维成像技术进行血管重建。结果: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将患者主动脉在增宽、真、假腔、内膜撕裂口、撕脱的内膜片、内膜破口血栓、心包与胸腔积液、积血以立体图形方式清晰的表现出来。结论:主动脉夹层运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准确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治疗和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肺结节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估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诊断肺结节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分析良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值。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65例肺结节病变中,46例恶性结节,19例良性结节。较16排螺旋CT平扫相比,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恶性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肺结节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16排螺旋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动态增强30 s、90 s、480 s CT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16排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技术可从多方位、多层面显示结节特征,为临床诊断肺结节性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天津津南医院收治的76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管腔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及狭窄程度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0.6%、95.0%、93.6%、84.4%。结论在胸痛患者中应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对早期疾病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疾病和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前后时间不超过2周,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测结果为准,分析对比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结果。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以上狭窄的准确度较高,64排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的精确值、阳性率、钙化病变、精确值和阳性率分别为91.00%、66.00%、86.00%、59.00%。结论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采用64排螺旋进行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显著,特别是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管腔缩小的检测有着较高的敏感性,64排螺旋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能够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且定位准确,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和材料对6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男32例,女28例,年龄28 ̄7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进行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做对照,分析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灵敏度为81.35%,特异度为96.43%。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很高,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小肠重建技术及其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小肠疾病患者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西门子64层螺旋CT全腹部增强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与CT诊断一致,其中正常7例,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9例.结论口服中性对比剂后进行MSCT多种成像对临床诊断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其中MPR像和MIP像意义最大,可完整、直观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性质等,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金建锋 《健康天地》2010,4(1):133-13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技术。方法:对我院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CTA表现。结果:80例患者共分析598个血管节段,诊断病变正确444个节段,正确率79%,假阳性率11%,假阴性率13%,心率及心律、重建时相的选择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最大。结论:1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冠心病诊断和筛查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菁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11):178-179
本文探讨了口服小肠造影在肠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方法简便,易于发现和显示肠道病变,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上优越于常规MSCT,尤其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上。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给小肠造影的临床实践带来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癌性结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临床研究患者采用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实验等常规检查联合16排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对患者结肠进行全方位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并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病理组织活检,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联合常规检查其准确率为97.6%,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16排螺旋CT结肠成像对非癌性占位性病变检出率较高,准确的诊断患者非癌性占位性病变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智慧健康》2022,(20):16-19
目的 分析在肺部细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16排螺旋CT高分辨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接受治疗的肺部细微病变患者2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以及常规CT平扫检查,分析在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医师对影像学结果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在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下分析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明显更高于CT平扫检查的准确率,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分析医师对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主观满意度可见16排螺旋高分辨CT与CT平扫检出的磨玻璃状阴影、气腔状实变影、肺气肿和肺大泡影检查的满意度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16排螺旋高分辨CT对于微结节影、线状影、细网格状影、蜂窝状影、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症检出的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肺部细微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对患者采取16排螺旋高分辨CT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的检出率,并能够通过图像观察到患者病灶内的病变情况,对于多种细微病变影的显示更加清晰,方便了医师对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及治疗,值得临床广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束胸部X线检查以后,以病情为依据,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采取CPR(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VR(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将患者骨折情况显示出来.结果:经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53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有38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结论: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3例,均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断,其中观察组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结果:分析两种方式检查的准确率,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轻度狭窄的检查率高于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以及闭塞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似冠心病患者入院诊断期间,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能够降低临床不适感,提高检查准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小肠肿瘤的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结合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均行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VCT检查,对比分析两者影像表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小肠腺瘤6例,腺癌5例,间质瘤3例,转移癌2例,肠叠1例(术前诊为癌),淋巴瘤2例,侵及相邻组织器官3例,淋巴结肿大8例.结论:数字化胃肠道造影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能较好显示小肠病变,并判断良恶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对148例疑似头颈部血管有病变的患者,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机行头颈部CTA检查,应用MPR、CPR、VR、MIP等重建技术。结果 :148例患者中,127例明确诊断血管病变152处,21例阴性。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病变的显示及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郭琰 《医疗装备》2020,(2):198-199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是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方式,其在冠状动脉狭窄、斑块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受到广泛重视。但是,MSCTCA存在一定局限性,其成像质量管理难度较大,而随着双源螺旋CT的不断发展,有效弥补了多排螺旋CT的缺陷,进一步提升了成像质量。现主要对MSCTCA技术的发展、局限性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分别采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与选择冠状动脉造影常规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果。结果: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8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5.3%(61/64),特异度为80.0%(4/5),敏感度为96.6%(57/59),与金标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种诊断方法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比中,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诊断中采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其特异度与敏感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患者行X线检查,并予以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检查可见30例患者足部41处骨折,10例患者X线片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率75.0%(30/40)。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39例患者共有48处足部骨折,1例患者高度怀疑骨折,但CT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度为97.5%(39/40),16排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准确度高于X线片准确度(P<0.05)。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足部挤压伤部位骨块的空间解剖结构,更直观地展现整复模型,结合二维成像可更方便、准确地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  相似文献   

19.
李刚  方寿君 《工企医刊》2014,27(4):890-891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应用检查老年冠脉病变的临床价值和效果。方法 筛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症状检查或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根据影像学表现特点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内斑块样病变患者186例,其中软斑块71例,发生钙化89例,二者混合性斑块26例,与金标准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可清晰表现血管粥样硬化情况,对普通斑块、钙化斑块敏感性较高,并且对患者无医源性损伤,具有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64排螺旋CT检查,对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增强扫描后肿瘤的强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分布情况:胃部25例、小肠16例、结肠9例、肠系膜7例;病理结果 :恶性38例,良性16例,潜在恶性3例;影像特点:恶性肿瘤平均直径5cm,呈类圆形或分叶样,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多伴有瘤体中心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明显;良性肿瘤平均直径5cm,呈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多均匀强化;潜在恶性肿瘤密度较均匀。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通过动态增强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