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勃  许鹏 《陕西中医》2006,27(2):193-194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致毒论治的机理。方法:本文从痰瘀致毒与缺血性中风发病的相关性入手,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论述,进一步论述预防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措施。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其病机主要是痰浊与瘀血互结,蕴结于脑,化生内毒,损伤脑络,发为中风。结果:化痰祛瘀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瘀毒致风的理论源流,分析了瘀毒致风的病机特点、发病规律及临床表现,认为"瘀毒"是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始动病因,"瘀毒致风"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转,瘀毒持续为害是本病迁延和深化的关键环节,提出化瘀解毒的治疗法则,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从毒瘀论治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宇清 《国医论坛》2001,16(2):23-24
七、八十年代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 ( AP)的大法仍以理气通滞、清里攻下为主。随着中医药治疗AP的广泛开展 ,对 AP的病机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已突破了气滞、湿热、热结之窠臼 ,病理环节中的“瘀”与“毒”已为广大临床医家所认识 ,并在治疗中作了有益的尝试。笔者通过对 AP病因病机、病理演变的进一步研究 ,提出从毒瘀论治 AP的观点 ,兹浅析如下。1  AP病因病机及其病理中心1 .1 血瘀的形成是 AP病理演变的必然 AP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胆道石阻、蛔虫上扰、精神刺激以及创伤、手术、妊娠等 ,导致邪阻气滞 ,肝胆不…  相似文献   

4.
孟云辉  王强  王延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43-1643,1653
痔疮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痔疮形成的病因病机古代文献记载较多,与寒、暑、湿、风、热、毒、燥、瘀等邪气有关。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瘀毒之间关系复杂,相互为因果,互化互生,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瘀毒损络是痔疮发病的关键病机,临床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咽炎从毒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慢性咽炎"三因"致病说,素因(平素体质)是慢性咽炎形成的内因,主因(余邪滞留、瘀血、痰浊)是贯穿本病之始终、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诱因(猝感外邪、七情郁火、烟酒辛辣食物及粉尘刺激、过度劳累、用药不当等)是病情易于反复和症状加重的关键因素,临床辨证可分为邪毒阻咽、阴虚火旺、阳虚寒凝、脾胃虚弱、湿热内蕴5型,而毒、瘀互结是其共同病理特点,故解毒活血利咽是本病的基本治法.以自拟解毒活血利咽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参以泻火解毒、滋阴降火、补.肾通阳、健脾益气、清热除湿5法,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6.
7.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明霞 《中医药学刊》2004,22(3):543-54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死亡率高。正气亏虚是其病理基础,毒瘀互结、三焦壅塞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应当以益气扶正、通腑泄浊、化瘀解毒为基本治法,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符为民从毒瘀论治急性胰腺炎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业师符为民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急症专业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急诊中心主任医师。从事中医急症的研究已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AP)一直是他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其对AP病因病机病理等方面的研究中,强调“血瘀”这一病理环节在AP发病及其转归中的影响,提出了从毒瘀论治AP的学术思想。他研制的膜炎灵冲剂自1988年应用于急症临床以来,已取得了满意疗效。1“血瘀”的形成是AP病理演变的必然AP的发生多由感受六淫之邪、饮食不节、胆道石阻、蛔虫上扰、精神刺激以及创伤、手术、妊娠等因素引起邪阻气…  相似文献   

11.
孙媛 《天津中医药》2013,30(2):94-95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血瘀热毒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无论是冠心病的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瘀毒互结贯穿于始终,因此热毒瘀结,脉络瘀阻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所在。运用活血解毒法治疗血瘀热毒型冠心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从毒论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疾患 ,病理上称为脑梗死。历代中医文献对中风病机的论述 ,不外乎风、火、痰、瘀、虚。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一般以平肝潜阳、熄风化痰、益气活血为法。而我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如奎老师 ,积其数十年临床经验 ,提出了内生毒邪是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的观点 ,主张从毒论治 ,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中风的疗效 ,为中医药治疗中风提供了新的思路。1 传统中医对中风及毒邪的认识中风的记载 ,首见于《内经》 ,有仆击、薄厥、偏枯等描述。自此以后 ,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多有论述 ,唐宋以前主要以“外…  相似文献   

14.
从瘀毒立论,探讨高血压性肾损害的中医治疗。根据古籍文献及现在医学研究,阐明瘀毒伤肾是高血压肾损害的重要病机,提出解毒祛瘀是其根本治法。  相似文献   

15.
张霆 《中医杂志》2006,47(5):384-385
放射性肺炎是指胸部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而导致的炎性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个月内发生,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本病是放疗后多见且危害较大的并发症,患者对肺放射的敏感度高,耐受性差.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主要是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而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到的优势,笔者临床从毒瘀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白塞病属中医学狐惑病范畴,瘀毒胶结是白塞病的病机关键,解、化、通三字为治疗白塞病要法。  相似文献   

17.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最常见类型,部分患者急性期后仍有病毒活动,重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则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现代医学对其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休息、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邪毒和瘀血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又叫白塞氏综合征或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故又称口眼生殖器三联征.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难治性疾病.笔者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深入剖析溃结病因、病机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首次提出本病具有瘀毒的致病病机特点,瘀、毒病机要素贯穿于溃结的整个发展过程,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化瘀解毒之法贯穿于病程之始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尤其对风、火、痰的中医证候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收集33例病例样本,治疗前后给予中医证候分级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活动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结果.结果 入组第1日与第14日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活动量表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尤其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