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艳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1):52-52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与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加参麦注射液合西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抗炎、抗心绞痛、扩冠脉、抑制代谢重塑为原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针加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28天。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95%CI=76.4%一95.6%);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66.0%(95%CI=52.9%~79.1%);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3556,P=0.01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疗效(U=2.1477,P:0.0319)、提高硝酸甘油停减率(M=2.3556,P=0.0188)。结论:复方丹参针加参麦注射液合西医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收益为OR=0.32(95%CI=0.12—0.85),NNT=5(95%CI=2.7~30.7)。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胸痹汤与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胸痹汤口服。结果 :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心绞痛复发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黄芪、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纽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95%CI=79.3%~98.4%);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2.2%(95%CI=54.8%-85.8%);两组心绞痛综合疗效比较(u=2.7187,P=0.0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变化综合疗效比较(u=2.1110,P=0.035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心绞痛疗效收益为OR=0.21(95%CI:0.05—0.84),NNT:5(95%CI=2.69~30.12);其心电图疗效收益为OR=0.43(95%CI=0.17—1.09),NNT=5(95%CI=2.35—56.21)。 相似文献
7.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6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西药外,另加补阳还五汤,日1剂,分两次服用。经过四周用药后,对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并按照中医症状评分标准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促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0.0%),(P0.05);在对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等中医症状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患者单项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hs-CRP、IL-6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通络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冠心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按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冠心通络汤,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心电图等变化。姑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气虚血瘀型不稳定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两组发作时间及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s-CRP表达水平、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0.16%、对照组73.44%,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UA疗效确切,能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调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疗程20天。结果:治疗组在症状、心电图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4.
郭劲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3933-393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组加服中药。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的用量、调节血脂代谢以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确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临床采用中药汤剂通脉汤结合西药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8月~2006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58例,诊断均符合uap诊断标准,参照相关诊断和分型标准[1]。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1~70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常见冠状动脉(冠脉)急症,其斑块破裂极易引起心肌梗死和猝死,具有极高的潜在危险性。西医治疗多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但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笔者1999年3月2003年8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 110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单纯西医组各55例,单纯西医组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单纯西医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单纯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96.36%高于单纯西医组的83.64% (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治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刘日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1):65-6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冠脉综合征。随着血管重建术、心脏介入术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其病死率大大降低,但患者多带病生活,因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肠溶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联合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5.8%、西药组83.3%,心电图总有效率联合组87.5%、西药组7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治疗14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减少病症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