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亚琴  尹惠茹  张静  王晓荣 《吉林医学》2013,(31):6560-6561
<正>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1]。社会转型期下的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调整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套调节社会心理的社会支持系统,常常引发社会各阶层的各种社会适应性问题,尤其是生理、心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青年。青年群体的社会适应不良会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如自杀行为等,据统计我国青年群体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会资本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中介机制,为推进重点人群的精准健康促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佛山市5个市辖区的城镇低收入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有效样本为780,网络规模(β=0.002,P<0.05)、网络顶端(β=0.002,P<0.05)和亲密关系人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新疆贫困医学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探索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者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按年级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的每个年级大学生900名,其中贫困生组229人,对照组591人,对一般情况、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贫困生229中检出心理存在问题的共47人(25.7%);贫困生组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各症状中除精神病性和恐怖外,其余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困生组获得的客观支持低于对照组;性别、民族、生源地的贫困生组心理症状自评情况多方面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因子得分与社会支持各水平均呈负相关。结论从社会、学校、个体等三大层面对贫困医学生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进行有针对性地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5.
健康贫困是贫困的一种类型,是由于健康不良所导致的居民贫困。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在医疗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健康不公平,城乡弱势群体中的健康贫困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由于社会资本缺失所导致健康贫困的内在可能机制。政府和个人都要努力从不同侧面加大社会资本的投资,增加城乡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从而从根本上增强他们的反贫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奖、贷、助、补、减、免等一系列资助政策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我国已基本构建了涵盖各级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贫困大学生"六位一体"资助体系:在政府层面,有政策保证,资金落实,并提出了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学校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政府的各项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因客观条件差而衍生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医学院校,贫困生比例较其他高校更高,医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其职业道德的养成。本文在具体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医学院校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与我国农村健康贫困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张亮 《医学与社会》2006,19(7):1-3,7
我国农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健康贫困问题。社会资本能够为反健康贫困策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具有促进卫生筹资,化解疾病经济风险,减缓经济贫困和卫生保健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人健康、经济、精神贫困的影响因素,为消除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和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理论与实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CGSS 2017年数据库3763个样本,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影响因素。结果:家庭收入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P<0.01),子女数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P<0.01);家庭同住人口数越多,老年人相对经济贫困发生率越大(P<0.01);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更易陷入相对经济贫困和相对健康贫困(P<0.05);年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老年女性陷入相对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的概率是老年男性的1.212和1.179倍。结论:家庭年收入、子女数量、同住人口数、家庭社会地位、基本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影响,因而需要通过老年人自身、家庭子代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来消除老年人多维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0.
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高校应是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安定祥和,充满活力,各种教育要素协调发展;实现人才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学生与教师的和谐,服务与管理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处处体现着育人的气息,以"育人"和"校园和谐"作为制订一切政策和措施的衡量标准。和谐高校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关心农村贫困大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1.
吴焕 《中国医院》2023,(9):40-42
目的:探究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主观贫困的减缓效应。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前,与未参保老人相比,参保老人主观贫困发生率下降6.45%(P>0.05);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后,与未参保老人相比,参保老人主观贫困发生率下降26.88%(P<0.05)。结论:社会医疗保险不仅仅发挥基本的社会保障作用,对老年人主观贫困也具有显著的减缓效应;政府应继续完善和优化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使其充分发挥减缓主观贫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相对贫困标准,对广东省医疗救助基金需求的增长情况进行研究,为广东省医疗救助基金的平稳运行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使用广东省医疗救助及相对贫困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Brown、Holt指数平滑模型进行模拟与预测。结果:广东省2023-2025医疗救助基金规模预计从39.4亿元增长到44.5亿元,年均增长6.3%;基于相对贫困标准的医疗救助需求预计从225亿元增长到259.4亿元,年均增长7.4%。2025年,广东省医疗救助基金供需的资金缺口为214.9亿元。结论:广东省医疗救助基金的政府投入有放缓趋势,而基于相对贫困标准的医疗救助需求将高速增长,供需缺口巨大。因此,未来需加大医疗救助基金的政府投入,并逐步建立瞄准相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机制,细分医疗救助对象,实行渐进式的医疗救助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15.
侯祥 《卫生职业教育》2022,(24):148-150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社会学习理论和朋辈心理辅导两个主题,发现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角色示范、积极宣传心理知识、辅助专业心理工作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角色认识存在偏差、培训内容不规范、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需要改善之处。如何提升心理育人的切实效果成为一个急需着手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从构建有序的组织体系、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组织有效的专业培训、建立连贯的督导机制等4个方面制定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对情境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将二者有机融合,从创设情感性与探究性共存的问题情境、趣味性与知识性并收的实践情境、和谐与竞争同在的生生协作情境3方面加以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下中国正在发生着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深刻转型。社会治理问题关乎国家秩序与社会发展,对于法治国家的建成具有重大而根本的意义。社会治理所蕴含的治理方式多样化与治理主体多元化,决定了国家获致良好秩序的根本途径必然是法治,因此社会治理问题研究的法学切入也就具有了充分必然性。国内法学界在2012至2013年度对“社会治理”及其转型前形式“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治理方式、重点领域、规范形态和主体要素。对社会治理问题法学研究进行及时的学术梳理与总结,当能为社会治理实践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提供智识贡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优化城乡中医药资源,提升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周岁及以上,当地居住至少6个月的居家养老人群。以面对面问卷的方式收集居家养老人群基本特征、健康行为、中医药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等。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居家养老人群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 [结果] 抽样的浙江省居家养老人群1 038人中,中医药服务需求人数537人。中医药服务利用人数305人,占需求人群的56.80%。需求人群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占比高于农村(P<0.001)。退休前职业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庭月平均收入2 000~5 000元以及≥5 000元的城市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定期体检以及家庭月平均收入≥5 000元的农村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结论] 浙江省居家养老中医药服务需求群体中,城市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高于农村。家庭月平均收入是影响城乡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过程的钥匙。从经济哲学的研究视角切入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的介入和唯物史观研究的深入是其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关键。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关于市民社会的研究成果只能称之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相关问题的思考,不能称其为成熟的市民社会理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成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不仅为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表征资本主义灭亡逻辑做好了理论准备,为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建设逻辑提供了理论资源,而且还能为推进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社会距离下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群际威胁引发的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医患纠纷事件作为群际威胁的实验材料,采用竞争反应时范式和内隐联想范式获取攻击性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社会距离的攻击性差异。结果:不同社会距离的共同内群体认同对医患群际间威胁所引发的内隐攻击行为影响不同:当社会距离较远时,隐性攻击明显增强[t(58)=2.59,P=0.013]。结论:建立社会距离更近的医患双方共同内群体认同有利于建立更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