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传统的时空观念以时间为主,以空间为辅为从。因此古代医家在认识人体这个多维的体系时,不仅从空间上来考察其整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而且借用了四时阴阳消长的时相变化作为重要参数,来考察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之间的不同变化,并建构了与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密切相关的、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养生的时脏一体理论。  相似文献   

2.
3.
<周易>为五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构成,<内经>为中医基础理论奠基之作,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这两部巨著的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两者对养生观均有较系统、精辟的论述,且观点鲜明.然而,<内经>成书于<周易>之后,故受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便有历代诸多医家"医易相通"、"医者,也"、"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之说.唐孙思邈云:"不知<易>者,便不足以以知医".明张景岳曰:"早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由此可见,<内经>的养生观源于<周易>.  相似文献   

4.
从《周易》探"天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癸”一词 ,出《素问·上古天真论》 ,在中医理论中是个颇人费解的概念。后世注家有指精血者 ,有指真水者 ,有指真阴者 ,众说不一。然而不明确“天癸”的含义 ,则无法深入阐明人体生长、衰老的机理。由于中医理论与“比类取象”为特征的《周易》学有密切联系 ,能相互启发。本文试从易学角度对“天癸”的概念作些浅显的探讨 ,以就正于方家。首先从命名分析 ,“天癸”当有其特定含义。天者 ,在卦为乾。《周易·系辞上传》曰 :“乾知大始 ,坤作成物。”大始 ,即天地万物的开创。《乾》卦象辞曰 :“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云行雨施 ,品…  相似文献   

5.
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阴阳五行学说与古代哲学源头之《周易》中的阴阳、五行观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内经》与《周易》的阴阳五行观存在较大差异,《内经》更重视阴阳与五行的融合应用,其完整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其说是对《周易》的继承与发展,还不如说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思想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时病论》知时论证辨证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丰在外感时病辨证中强调要知时论证,注意运气情况,分四时论病,辨别了新感病证和伏邪病证,从时令角度探讨六气之常、六气之变导致疾病的发病情况。雷丰认为,治时令之病,宜乎先究运气,他发现季节和节气与疾病发病相关,并以季节、节气划分和命名外感病,总结不同季节、节气病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规律,在临床辨证时,也时刻注意时令天气。雷丰为外感时令病的辨证分型和依时论治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从古代哲学的角度包含有"道"及"本源"之意,是"道"这个规律的展现,既是触发的动力,又是寂静无我的,还同时是灵动保持觉察的。而《黄帝内经》所论之"一"则包含"神"与"道"在内,同时与"阴阳之要"有关,并且被用来形容平人的状态。在治疗方面,《黄帝内经》认为医者应该要朝"一"的境界努力,提出了"守一"的思想。浅层次的"一"可理解为医者对医理及实践等各方面完整的连接,掌握核心理论,使临床对所有疾病及治法皆离不开这个核心。深层次的"一"则要求医者要达到内心非常寂静,且对于周遭的各种变化了然于心,而又同时不受其影响干扰的"道"的状态。故,若没有对"一"及"道"有所体悟,学医时越多的知识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疑惑,所以吾人当以《黄帝内经》所要求之"一"为目标,切勿以拥有医学知识而自喜,要知若无"一"以贯之,则只会徒增困惑,反而迷惑于医学茫茫大海之中,进而也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对《时病论》外感时病的治法进行归纳,概括为治温倡寒湿统一、治泻重类证鉴别、治湿分表里而治、治嗽分痰燥而治、治寒分浅深三经之别、杂病重视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对于《西厢记》中《赖简》一折 ,许多人都作过精彩的分析。崔莺莺之所以“赖简” ,把张生大骂而还 ,其主要原因是张生误解了她的诗意。“待月西厢下” ,“疑是玉人来”应是张生在西厢等待“玉人”崔莺莺前来与他相会。理由有三 :其一 ,此诗不是王实甫所写 ,而是他引用元稹《莺莺传》中的原诗 ;其二 ,在古代诗词中 ,“玉人”一词专指女性 ;其三 ,在古代民间文学中贴近老百姓的作品中 ,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执着 ,往往超过男性。  相似文献   

10.
从六个方面对雷少逸《时病论》的学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作者验案说明,正确用该书理法方药,对杂病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绝道"一词仅见于《灵枢·经脉》,是篇中为描述络脉在人体大关节部位循行特点时所涉及到的结构名词,具有普遍性意义。该词在原文内无训诂释义,后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各家注解,并联系现代解剖学有关内容,从字义、文义、解剖特点和功能等方面考察研究"绝道"一词的含义,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研究发现"绝道"即为在皮肤之下、筋肉浅层的"绝皮之道",是人体络脉行经四肢大关节处的特殊通道,起到联络关节上下脉系和皮部血运的作用。该词的出现,标志着《黄帝内经》关于人体关节部位脉系分布特点的细微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内经》络脉理论的复杂程度。对"绝道"一词的研究有助于对中医络脉理论相关人体结构特点的进一步深入认识,对中医人体结构理论的现代研究具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岁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临证未免茫然无据",因此时病是我们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对雷少逸的《时病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一岁之中杂病少而时病多,若不于治时病之法研究于平日,临证未免茫然无据",因此时病是我们生活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对雷少逸的《时病论》从病因,病机,治法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周易》“居安思危”防病观对《内经》“治未病”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内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未病”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防变.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17.
认为《时病论》对泄泻的辨治主要体现了辩证求因、审固定性、据性论治的特点,治疗上也强调了补脾虚利水湿的原则。并结合临床体会,指出了该辨治特,点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病论》对运气学说的发挥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病论》从临床的角度对五运六气学说进行发挥和运用。尊崇运气学说的精神,以“时病”统称外感病,突出其发病的时相性特点;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外感病分类方法中,平等看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对外感病的致病作用,完善了外感四时六气辨证体系,并灵活运用运气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全书的理、法、方、药皆在彰显运气学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医家雷丰,字少逸,原籍福建浦城,后随父迁居浙江衢县。幼承家学,不忘先君遗训,悉心研究岐黄之术,卓有成效,著有《时病论》等书,其中有关高热治法的论述甚详,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