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分析2007年10月-012年10月在我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大于2cm的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07例共113枚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28枚直径在3-4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分次切除,35枚直径在2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一次性切除,其余的采用粘膜下注射、钛夹夹闭或尼龙套扎器联合高频电凝电切的方法一次性切除;4枚癌变息肉行ESD完整切除;其中有19例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息肉手术,不得不行二次内镜下治疗。在切除过程中没有出现穿孔的,3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的,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是成功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水市中医医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结论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MR或EPMR对53例大肠广基大息肉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结果 53例患者共切除64个大肠广基大息肉.全部病变均行EMR或EPMR,切除标本64个病灶,直径均>1.5 cm,最大息肉为5.1cm×3.2 Cm.术后6例出现局部渗血,分别给予喷洒8%去甲肾上腺素NaCl溶液、氩离子凝固术或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未有大量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MR是治疗大肠广基大息肉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日间手术应用于我院消化内科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 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共168例患者采用日间手术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238例患者通过普通住院完成结直肠息肉切除,比较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住院花费等。结果 日间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患者出现便血,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19%(2/168),日间组直径≥1cm的息肉术后出血发生率和普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日间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平均花费较同期普通肠息肉住院患者显著降低。结论 日间手术应用于内镜下直径1cm以上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较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 结论 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条件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6.
六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3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诊疗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其治疗适应证包括巨大平坦息肉,早期消化道肿瘤,黏膜下肿瘤,EMR术后复发及其他.经过消化一病区医务人员认真讨论,3例患者被分别诊断为"贲门息肉EMR术后复发"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直肠巨大腺瘤性息肉"符合行ESD治疗适应证,与患者家属沟通后,于5月6日在手术室为患者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患者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素盐水摘除无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先在病变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素盐水 ,使病变部位隆起 ,然后在肠镜下应用圈套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应用本法治疗无蒂大息肉 1 9例 ,直径在 2~ 3cm 1 5例 ,3 .1~ 4 .0cm 3例 ,4.5cm 1例 ,术后病理示 1 7例为腺瘤 ,2例癌变 ,本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注射 1 :1 0 0 0 0肾上腺盐水 ,高频电摘除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郭玉青 《中国医师杂志》2006,8(8):1095-1095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价值。方法采用氩气刀对经病理证实的71例患者共108枚胃肠道息肉进行APC治疗。结果经内镜行APC治疗93枚广基、扁平息肉及作为高频电切术的配合治疗15枚蒂息肉,全部治愈。结论APC治疗胃肠道息肉,尤其是广基、扁平息肉的疗效佳,而且安全、术后愈合快。  相似文献   

9.
兰薇  刘凤玲 《现代医院》2009,9(1):52-53
目的研究经大肠镜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高频电切治疗,息肉总计56枚,直径<0.5cm的息肉,用热活检钳;直径>0.5cm的山田Ⅲ~Ⅳ型息肉,用圈套器;直径>0.5cm的无蒂息肉,采用注射法。结果10枚小息肉用高频电热活检钳凝除,44枚用高频电圈套一次切除,未发现复发。其中2例腺瘤患者,6个月后复查发现再发小息肉,予以高频电切除。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止血,余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频电切法是目前根治息肉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直径大于1.0 cm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21例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患者行普通内镜、超声内镜检查,根据超声特点分类行内镜下治疗,术后送病理.结果 普通内镜结合超声内镜诊断息肉11例,腺瘤性息肉4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脂肪瘤2例,Brunner腺腺瘤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息肉10例,Brunner腺腺瘤5例,脂肪瘤2例,腺瘤性息肉2例,间质瘤1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 超声内镜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十二指肠球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雷朝云 《智慧健康》2022,(3):34-36,108
目的 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肠粗蒂性息肉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结肠粗蒂性息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例结肠粗蒂性息肉患者(2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亚蒂、无蒂息肉在基层医院中的开展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3例患者完整切除病灶84个,即时出现少量渗血2例,迟发性出血1例,未发生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6.73±1.24)min/病灶,住院时间为(5.50±0.61)d,术后6~24个月内镜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少、无痛苦、康复快,能达到根治的要求。只要选择合适患者,该技术完全能够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切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26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高频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以此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不同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满意度、患者PAN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应用于大肠扁平及亚蒂息肉切除过程中,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恢复提供了重要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优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亦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8月在我院行大肠宽基息肉切除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息肉切除手术,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内息肉复发率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82.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vs.26.67%),1年内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vs.17.78%),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宽基息肉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息肉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良性肿瘤,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有高频电凝切除、微波、激光等.但对直径≥2cm的粗蒂息肉镜下电切除易发生出血穿孔,风险较大,以往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我院采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高频电凝切除的方法,成功治疗了直径≥2cm粗蒂息肉31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内镜下活检术对结肠息肉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某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结肠息肉内镜下活检术与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62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单发52例。共检出息肉74枚,比较内镜下息肉活检术后病理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58%,Kappa值为0.293(P〈0.01)。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单纯根据活检术对结肠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肠镜下息肉高频电凝切除的护理方法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肝硬化患者肠镜下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的的手术操作、护理配合和并发症防治. 结果 43例患者69枚息肉全部在内镜下顺利切除.患者发生术中出血4例(9.3%),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7.0%),但经内镜下止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出血停止,未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肝硬化患者肠镜下息肉切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其术中出血与迟发性出血与肝功能Child-pugh的分期、息肉大小、是否粗蒂以及内镜医生操作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存平  林春花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14-114,1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内镜下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14例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内镜下治疗情况。结果本试验中11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根据病理分型:管状腺瘤93例(81.5%),绒毛状腺瘤17例(14.9%),混合性腺瘤4例(3.5%),随着年龄的增大,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的比例逐渐增多,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息肉位置分布为:直肠39例(34.2%),乙状结肠19例(16.7%),降结肠18例(15.8%),横结肠9例(7.9%),升结肠9例(7.9%),回盲5例(5.4%),多发15例(13.2%),分布在左半结肠的腺瘤性息肉患者明显多于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9例并发出血,未出现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经随访6~30个月,有4例复发(老年组3例,中年组1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息肉,2例为恶性患者。结论内镜下行息肉切除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有效手段,尽早采取内镜下治疗,长期、定期随访,是控制其恶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以皮肤黏膜色素沉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并发肠套叠9例,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恶变1例.行手术治疗11例,其中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术8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3例;内镜(胃镜+肠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2例.结果 错构瘤7例,管状腺瘤2例,腺瘤样增生4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11例,随访时间6~40个月,3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PJS并发小肠套叠为主,术中行肠镜配合息肉切除是解除临床症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PJS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术后随访,定期复查内镜.  相似文献   

20.
严晓飞 《现代养生》2022,(18):1536-1538
目的 探究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治疗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月在医院接受胃肠道息肉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息肉类型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刀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临床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临床指标相比对照组明显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小,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