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龄孕妇为研究组,同期行剖宫产产后非出血的高龄孕妇460例为对照组。对可能造成术后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中的妊娠高血压史、流产史、宫缩乏力、巨大儿及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巨大儿、流产史。结论:影响高龄孕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史,为临床有效预防高龄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胡群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53-2056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与预防对策。方法:采用根据相关文献制定的可能自然分娩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自编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调查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32例自然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分娩的无产后出血的2 078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母婴早接触吸吮是自然分娩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不良产程干预和妊娠并发症是自然分娩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自然分娩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少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收的分娩并出现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接收的分娩并未发生产后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次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年龄、流产次数、剖宫产、宫缩乏力、胎盘异常、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属于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适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产妇4 56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35岁,810例)和适龄组(<35岁,3 751例),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统计产后出血症状,并分析高龄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4 561例研究对象总活产数为4 617例,其中高龄组活产数为838例,适龄组活产数为3 779例。高龄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低于适龄组,剖宫产率高于适龄组,高龄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龄组,新生儿体质量及其Apgar评分低于适龄组,高龄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流产史、选择剖宫产分娩、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及其宫缩乏力症状均是导致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长,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相比适龄产妇妊娠质量降低,而流产史、分娩方式、合并症、前置胎盘及其宫缩乏力症状均是影响高龄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制定产后出血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2 21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2 218例分娩病例中,发生产后出血345例,发生率为15.55%。单因素分析中有13个因素为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有10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别为子宫宫缩乏力、胎盘粘连、胎数、前置胎盘、分娩方式、白细胞、年龄、新生儿体重、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结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或(合并)前置胎盘、巨大儿或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白细胞升高、年龄偏大是导致产后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上产后出血往往是多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通过加强孕期保健、控制胎儿体重、及时处理宫缩乏力、注重心理护理等举措防治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好预见性护理,减少或避免发生产后出血。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产后出血病人出血原因、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常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与人流引产史。结论加强孕前宣传教育及孕期管理,降低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对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地预见性护理,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几率,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产后出血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用Logistic回归分析1988年1月~2008年6月我院368产后出血产妇的年龄、流产次数、产次、贫血、妊高症、宫缩乏力、子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数、胎儿体重、第3产程、胎盘粘连或植入、分娩方式、手术助产、产后出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心理因素、发病季节、文化程度等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结果]368例产后出血产妇死亡9例,病死率为2.45%(9/36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宫缩乏力、子宫破裂、软产道损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产后出血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为产妇出血死亡的预防因素. [结论]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时间可能是产妇出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施琰 《中国妇幼保健》2017,(20):4935-4936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住院的1 320例分娩产妇临床资料,采取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选取的产妇中,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胎次、宫缩乏力、妊娠期高血压病史、贫血状况、胎盘早剥、分娩方式、软产道损伤、胎盘滞留和胎盘植入或粘连、前置胎盘等因素均是影响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均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剖宫产、胎盘滞留和胎盘植入或粘连、前置胎盘、宫缩乏力等均为影响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该院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低,剖宫产、胎盘滞留和胎盘植入或粘连、前置胎盘、宫缩乏力等均是导致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自然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扬州市江都妇幼保健院产科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860名,其中20名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作为出血组,其余840名未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者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产妇的资料,并分析自然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妊娠次数≥3次、流产次数≥2次、妊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分娩紧张、第三产程≥15min、胎儿性别为女性、贫血的自然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母婴早接触吸吮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282、15.108、20.641、7.393、3.907、19.456、8.252、10.640和12.968,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产妇、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妊娠合并高血压、分娩紧张、第三产程长、胎儿为女性、贫血是自然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Waldχ^2分别为6.955、6.037、13.096、20.474、5.224、19.089、17.254和9.617,均P<0.05),而母婴早接触吸吮是保护因素(OR=0.072,95%CI:0.025~0.208)。结论 阴道分娩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受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妊娠合并高血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针对各种因素进行干预,有效地预防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雷红  赵凌  孙莉君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3-159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59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59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8例,发生率为3.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胎次、中重度贫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妊高征、分娩方式、血功能障碍异常等等因素与产后出血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PPHUA)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对2018年1月-2020年该院妇产科收治的5 49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其中135例PPHUA产妇作为PPHUA组,同时随机选取270例非PPHUA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PPHUA发生率,筛选影响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发生PPHUA的危险因素。结果经阴道分娩的5 490例初产妇PPHUA发生率为2.46%(135/5 4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初产妇发生PPHUA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3.4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OR=5.191)、胎盘异常(OR=5.942)、负性情绪(OR=3.728)及第三产程延长(OR=4.158),而母婴早接触吮吸(OR=0.305)是保护因素。结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PPHUA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其特点和高危因素,早期采取预防策略和措施,降低PPHUA的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365例剖宫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产妇职业、孕产次、孕龄、产程、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剖宫产时机、胎盘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体重、胎位异常、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胎盘因素、剖宫产时机、宫缩乏力及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 胎盘因素、剖宫产时机、宫缩乏力及子宫切口撕裂是剖宫产后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给予产妇针对性的保护预防措施,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该院行剖宫产的626例 35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以产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132例)和未出血组(49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626例35岁孕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 09%(132/626),另有494例未发生产后出血,占比为78. 91%;出血组妊娠期高血压史、妊娠期糖尿病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占比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 05),两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是35岁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高龄剖宫产术后孕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不容忽视,妊娠期高血压史、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巨大儿、宫缩乏力孕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临床应据此为高龄剖宫产孕产妇实施合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366例高龄孕产妇,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1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66名高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9.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孕期检查次数、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第三产程延长、新生儿体重及既往流产史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孕期检查次数、前置胎盘、宫缩乏力、产道裂伤、新生儿体重和妊娠高血压是高龄孕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和孕期检查次数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应对高龄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积极进行干预,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发生原因,总结相关性影响因素,探讨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开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 720例分娩孕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造成的主要病因为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其主要的相关性因素有分娩方式、高龄初产及其他等。结论产后出血由多因素造成,其主要因素是宫缩乏力,合理评估和处理危险因素以及认真做好围产期预防,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赵春松 《现代保健》2010,(21):41-4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减少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116例产后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容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通过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产后出血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中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回归模型,按OR值的大小排列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人、滞留,巨大儿,剖宫产。结论加强宫缩乏力防治,做好计划生育以减少非意愿妊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巨大儿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及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19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时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高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102例)和对照组(适龄初产妇,分娩时年龄<35岁,217例),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膜早破(PROM)、前置胎盘、羊水异常、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围生儿结局[巨大儿、胎儿窘迫、胎儿畸形、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FGR)],同时分析影响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ICP、前置胎盘、羊水异常及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产妇GDM、HDCP、PROM、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胎儿畸形、死胎、新生儿窒息及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研究组102例高龄初产妇中,20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 61%。不良妊娠结局组和非不良妊娠结局组GDM发生率、孕期感染率、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及胎盘粘连/残留/植入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良妊娠结局组流产史发生率、HDCP发生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子宫收缩乏力率及凝血功能异常率均高于非不良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产史、HDCP、子宫收缩乏力及凝血功能异常为导致高龄初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高龄初产妇出现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不良结局的概率均较高,而流产史、HDCP等均为导致其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产科自2014年01月~2016年06月间收治的21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30例阴道分娩产后未出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与年龄、孕期检查次数、合并妊高症、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第三产程延长、前置胎盘、新生儿体重及会阴侧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期检查次数、宫缩乏力、产道裂伤、新生儿体重是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孕期检查次数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积极进行干预,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9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我院9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平均出血量,分析产后出血原因。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宫缩乏力、盆腔粘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软产道裂伤发生率、胎盘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盆腔粘连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宫缩乏力、盆腔粘连,应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与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分娩剖宫产分娩的概率和并发症发生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高龄初产妇的病例资料,并与68例适龄初产妇进行对比。对两组孕妇剖宫产分娩的概率、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等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高龄组孕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适龄初产妇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初产妇组合并妊娠糖尿病12例,合并妊娠高血压19例,早产15例,前置胎盘6例,产后出血11例。适龄初产妇组68例,合并妊娠糖尿病0例,合并妊娠高血压2例,早产4例,前置胎盘1例,产后出血4例。结论高龄初产妇由于年龄因素易于在孕期和分娩时发生并发症,故在孕期应开展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妊娠并发症并及时给予预防、治疗措施,对保障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