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郑宏  郑攀 《陕西中医》2004,25(11):1009-1011
通过对小儿体质“四说”(纯阳之体、稚阴稚阳、少阳之体、五脏有余不足 )的形成、发展及“四说”的特点阐述 ,分析“四说”的局限性 ,作用进一步提出对小儿体质研究分类方案的设想 ,介绍了以四说为基础 ,介绍小儿体质差异 ,设立正常、脾胃虚弱、肝肾不足、肾气不足、血虚型 5种体质的分类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全耀  姚斐 《河南中医》2021,(2):188-191
五经隶属于五脏,是通灌五脏的经脉,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五经穴"是五指经络,是五经应用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为五脏特定穴,通过"推五经",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幼科推拿秘书》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故"五经穴"可用于治疗小儿五脏疾病,诊治疾病时,辨证取穴,归经施治,符合"推经治脏"的理论。《易经》的八卦理论、阴阳理论、经络腧穴理论、全息学说、解剖结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推五经"治疗小儿五脏病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施治。小儿脏腑未全,形体未盛,经络不全,小儿推拿特定穴可补益气血,气血足,则脏腑实,故"五经穴"治疗五脏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儿体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归纳中医对小儿体质学说有"稚阳"、"五脏有余不足"、"少阳"与"稚阴稚阳"学说等4种不同认识;总结影响小儿体质形成的因素有先天禀赋、饮食起居、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与医药因素;并对小儿体质类型的划分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儿体质特点、影响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哮喘患儿的日常调护的文献回顾,指出小儿体质的分型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但是对于小儿体质形成因素的认识较统一,比较集中在以先后天为界。从影响小儿体质形成的相关因素出发指导哮喘患儿的日常调护,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挥中医学独具特色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医小儿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航宇 《陕西中医》2010,31(9):1191-1193
通过研究《内经》及各医家对小儿体质的论述,阐明小儿体质有"五脏有余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影响小儿体质的因素有先天禀赋、地域环境、喂养起居、疾病与治疗等,总结出小儿体质有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异质五种类型,以及各型的临床特征。因此,在中医临床工作中,通过对小儿体质的认识,更好地做到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提高辨证施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唐其民 《光明中医》2016,(24):3559-3560
杜克宽教授结合自身临床辨证心得及古代文献有关小儿生理病理的论述,对钱乙五脏辨证体系加以阐述,总结出"五脏三层辨证法"。它是以五脏辨证为首,次则寒热辨证,再次为虚实辨证,辨治小儿疾病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支气管肺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遗尿简明扼要,辨证精当,临床运用均有良效,值得青年医师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7.
北宋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结合小儿体质特点,对《内经》提出的五脏理论体系从病理特点、生克关系、疾病定位、诊断方法、治法方药等方面加以完善,丰富了五脏理论体系,也对中医儿科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及体质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中医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从阴阳消长结合五脏,通过小儿形色、功能及心理的日常特征,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质(阴阳相对均衡)与不均衡质(阴阳相对不均衡)两大类。而在不均衡质中又具体分为肺脾质Ⅰ、Ⅱ型;脾肾质Ⅰ、Ⅱ型(Ⅰ型为阳多阴少型、Ⅱ型为阴多阳少型)四种体质类型,并以此对1061例小儿进行体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小儿群体中的确存在着这些不同的体质类型。并研究分析了不同体质类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儿科俗称"哑科",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信。小儿的体质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转归和治疗用药的效果。"小儿所禀,全习父母之余,以长形质(《仁斋小儿方论》)",杨士瀛医论:"小儿所禀形质寿命长短者,全在乎精血,二者和而有妊,在母之胎中十月而生"。小儿的体质禀受于父母,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确定了小儿体质的"基调",《灵枢·本藏》:"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偏颇者;六腑者,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  相似文献   

10.
1061例小儿体系调查及体质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苏树蓉  钟柏松 《中医杂志》1996,37(10):613-616
根据中医对小儿体质特点的认识,从阴阳消长结合五脏,通过小儿形色,功能及心理的日常特征,将小儿体质分为均衡质与不均衡质两大类。而在不均衡质中又发为肺脾质Ⅰ,Ⅱ型;脾肾质Ⅰ,Ⅱ型四种体质类型,并以此对1061例小儿进行体质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特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规律性和影响,为临床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202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包括MMRC症状评估、DOLD分级、急性加重次数及体质分类等,依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特征分类:阳虚体质82例,气虚体质59例,瘀血体质28例,阴虚体质33例。MMRC症状评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3级,具有阴虚体质特征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2级;GOLD分级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分布于3级,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分级评估分布于2级;急性加重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3次,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1次,阴虚体质的人群相对较少。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组中,阳虚体质的人群归属D组,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人群归属B组。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理论最核心的内容是阴阳学说,阴为体,阳为用。阳气生,阴亦随之长;阳气衰退,阴亦随之枯萎。阳气不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也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阳气。心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以扶阳为本。中医心脏康复尤为重视扶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导引、针刺、灸法、推拿等扶阳措施综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以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促进心脏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是<黄帝内经>中表述体质理论的代表作品,文章以五行学说的运用为主线,结合阴阳学说为体质分类的主要依据,多维度探究体质差异与体病相关,以刺之有约明示体质偏颇之调理,可谓中医体质分类最早的全景式构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男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不同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浙江省890名不同中医体质男大学生运动损伤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总体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腰部、下肢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扭伤、脱位类型的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男生拉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湿热质男生挫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骨折、骨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结论:男大学生运动损伤类型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及新加坡著名国医名家、教育家及中西医汇通之佼佼者,其《新订奇验喉证明辨》于近代白喉肆虐,时医多未知悉西医白喉血清疗法所作。重视喉科病脉证并治,强调辨疾病本质及整体诊查与局部辨证相参合。阐明广义喉痹阴阳与“四时五脏气化”之学理,从三阴三阳气化说阐释喉痹“一阴一阳结”。融会中西治白喉,在时疫的基础上提出“痰毒”病原说。阴虚白喉和虚寒白喉辨治、遣方用药重辨证及蒐集喉科民间治法与验方,针对华南“阳燠气泄,中虚湿盛”的体质特点,凸显地域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床每多常用寒凉之品,少用温热之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认为由于受传统儿科理论的指导,每因肺系疾病的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西医则运用抗生素激素,中医常用辛凉、苦寒等清热解毒之药,每多耗伤肺气(阳)而出现肺(气)阳虚寒证,笔者常用温热之药,治疗肺气(阳)损伤之证,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内经》对体质特征及分类的阐述内容丰富,涉及阴阳五行学说气血虚实、形体外貌厦脏腑、形神相关状况、天人合一,以及对体质差异认识的目标所向临床实践,初步形成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中医体质分类方法的建构以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晓鸣 《中医药学刊》2010,(9):1828-1830
归纳中医小儿体质学说"纯阳"、"稚阴稚阳"、"少阳"和"脏腑"学说等"四说";按阴阳盛衰、脏腑禀赋、综合与不同年龄阶段分类,总结近代学者对小儿体质类型的研究;并对小儿体质分类在儿童保健中的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了综述;认为"因质制宜"的儿童保健理论与应用,对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中医学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该句话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出现过2次。历代医家在注释时,多认为两处是同一含义,而忽视了语境的因素,其释义缺乏对于前后文的呼应,更象是对原义的引申与阐发。结合语境探讨分析这一句的原义,在《阴阳应象大论》中,应当与后文"阳化气,阴成形"连在一起共同作为对前文"阴静阳躁"特性的进一步阐述。而在《天元纪大论》中,只是借用来解释天地构成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