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腰椎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失稳的主要手段,而腰椎不稳定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本院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患者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8~ 相似文献
3.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腰椎感染、创伤、肿瘤以及腰骶部畸形等疾病的传统术式,其开展历史已近百年。然而,由于传统腰椎融合术需对肌肉等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和长时间牵拉,致使术后慢性腰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近年来,伴随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结合传统腰椎融合术与微创技术的全新手术方式——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应运而生。其优势在于能获得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同或相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椎旁软组织的损伤,同时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住院及康复时间,降低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而近年来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脊柱工作者的青睐。现就该类技术的If缶床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及腰椎功能(ODI)。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VAS、O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微创组(2.17%)低于开放组(17.39%,P<0.05)。结论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7.
<正>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经皮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结合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可以明显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1],并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少,康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经皮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中护理配合的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护理方面比较微创(MIS)和切开(Open)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2011年共3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IS-TLIF治疗,设为MIS组;同期41例行Open-TLIF治疗,设为Open组,对比分析两组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和护理特点。结果:两组手术均达到治疗效果;MIS组手术时间长于Open组(P<0.05),而MIS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引流管拔除早、留置导尿管时间短、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均优于Open组(P<0.01)。结论:MIS-TLIF与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样具有临床治疗结果,但前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同时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degeneration disc discease,DDD)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当疼痛成为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时,手术切除产生神经根受压的椎问盘组织可迅速改善病情。传统的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由于摘除后导致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局部小关节受力增大,易出现退变,且椎间隙变窄,术后疗效报道优良率为70%~80%,大约有3%-14%的患者由于症状无缓解或复发不得不再次手术。微创腰椎间盘切除椎问融合手术因在显微镜下手术,皮肤切口小,脊柱破坏少,出血少,脊柱稳定性好,恢复快,受到广泛重视。椎问融合器植入椎间隙,达到椎体上下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9例采用改良 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为 T 组,改良 TLIF 即在 TLIF 基础上增加椎板切除范围。并以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19例采用改良 P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为 P 组,改良 PLIF 即在 PLIF 基础上减少棘突切除范围,保留邻近节段后方韧带复合体,同时扩大切除下关节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术后1年时 Oswestry 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 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 P 组( P<0.05)。两组间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无差异,各组内患者术后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1个月及3个月 P 组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T 组( P <0.05);术后1年 T 组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前 OD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 ODI 评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 组明显低于 P 组( P <0.05)。P 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SD),T 组2例出现 ASD,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组中1例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无力,3例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骨折。T 组中2例出现椎弓根骨折伴螺钉外露,1例出现棘突根部骨折,5例出现加压后棘突挤压,未出现脑脊液漏。结论两种改良技术均可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各伴随不同的并发症。改良 TLIF 较改良 PLIF 有助于患者远期腰部功能康复,但在术后早期可能存在明显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许占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3):23-24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D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IF组(52例)及PLIF组(48例).TLIF组行TLIF治疗,PLIF组行PLIF治疗,随访至术后... 相似文献
12.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目前已成为腰椎后路减压和重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与其他开放手术一样,由于棘旁肌的剥离和医源性损伤,可能导致术后疼痛和肌肉的缺血、萎缩,影响术后功能。Foley等在2002年首先提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MISTLIF)的手术技术,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早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存在危险因素,术前全面评估,制订预防DVT发生护理措施,主要是肢体功能锻练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结果 9例DVT患者,经严密观察与护理,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未发生1例肺栓塞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加强对PLIF术后DVT症状的观察,同时采用综合有效护理措施,对降低DVT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病人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方法]对40例腰椎管狭窄病人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前给予病情评估、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后给予病情观察、体位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症状观察及功能锻炼指导,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4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脊髓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为6个月~18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病人恢复优30例,良7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是病人安全、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并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114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7例。采用开放性手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腰椎功能、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4.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疼痛缓解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5~ 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其中,微创组手术出血量为50~380 mL,平均177 mL,开放组手术出血量为400~1 240 mL,平均706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两组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较开放组更低(P< 0.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更好的保留腰椎曲度及活动度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28例经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问题,如不良心理反应、体位的安全放置和术中有效配合,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结合实际条件制订护理措施并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了经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质量,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针对28例经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问题,如不良心理反应、体位的安全放置和术中有效配合,查阅相关文献,寻找循证支持,结合实际条件制订护理措施并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提高了经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质量,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疗效及对腰椎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2022年6月79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行MIS-TLIF联合PSF术治疗,41例)及开放组(开放TLIF术治疗,38例)。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手术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微创组、开放TLIF术组手术优良率、有效率分别为80.49%、97.56%vs76.32%、97.37%,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P<0.05);微创组术后JOA评分、ODI评分及术后1d、3d及术后7d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 MIS-TLIF联合PSF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有助于其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