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1inic Reticuloi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光敏性皮肤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并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2.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简称AR,1969年首次由Ive等报告.  相似文献   

3.
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湿疹性的光线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男性多发.患者常有多种物质接触过敏史,而无自觉的光敏史,严重病例呈红皮病或假淋巴细胞瘤样增生.诊断困难,斑贴试验和光试验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避免接触过敏原和避光一般有效,无效者可用光化学疗法(PUVA)和全身性免疫抑制治疗,有些病例在数年后可自然缓解.  相似文献   

4.
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ctinic reticuloid)是一个原因不明的新病种,一般认为此病是一种与幼年性黑色素瘤和淋巴瘤样丘疹病相似的假性淋巴瘤,其组织象为恶性而临床病程为良性。本文报告1例病人在7年前诊断为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6年后发展为何杰金氏病,兹摘要如下: 该病例为一男性,60岁。自1960年以来于头皮、颜面和颈部患有“脂溢性皮炎”。在1969年(即53岁时)于暴晒部位(面、颈和手背)的皮肤逐渐发生了一科极为瘙痒的苔藓样发疹。至1970年其病变呈广泛  相似文献   

5.
941315 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变化/罗燕…//临床皮肤科杂志。-1994,23(1).-13~15 慢性光化性皮炎(CAD)系指以光敏性皮炎(PD)和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R)为两端的谱系光线性皮病。对51例CAD患者57个标本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视损害存在时间和活动性而有所不同,表现自早期湿疹样皮炎至晚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样谱系改变。CAD和皮肤恶性淋巴瘤(CML)皮损石蜡包埋块中异倍体的发生率相似,表明CAD与CML在某些方面类同或相互之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临床上较少见,治疗上常用皮质激素,疗效欠佳。我们最近用雷公藤多甙治疗二例,取得满意疗效。 例一,男,66岁,家具厂木工,平素接触油漆等。于二年前始于鼻尖、前额、双耳廓、双手背、背部、颈胸三角区处皮肤起红斑、丘  相似文献   

7.
具有光线性类网织细胞病综合征的慢性光敏性皮炎(以下用PDAR简称)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对紫外射线高度敏感。本病主要发生于男性老年人。尽管它的组织学改变与MF型皮肤淋巴瘤相似,但其临床过程通常为良性。虽然有人提出持续性T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在发病及持续过程中起着作用,但有关其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的性质尚未确定,故对这概念仍未被证明。作者对5名PDAR患者切取皮肤活体组织,冰凉切片,以24种抗淋巴样细胞和其亚群的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8.
伴皮肤损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与皮肤T细胞淋巴瘤有极相似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分型,为了区别两者,对4例伴皮肤损害的ATLL和18例皮肤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学分型及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I型(HTLV-I)前病毒DNA的比较性研究,2例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多症和2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为阴性对照。结果:4例ATLL出现皮肤损害的同时表现系统症状如:广泛的浅淋巴结肿大,乳酸脱氢酶和白介素2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6岁。头、面、双耳、颈部、胸前"V"字区以及双手背弥漫性浸润性暗红斑伴痒1年余。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0.
率文报道1例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AR)的61岁男性黑人患者,双手背瘙痒性皮疹5年,面部皮疹3年,日晒加重,遮光剂无效.过去曾当过橡胶工、水泥工及花匠.近5年来无光敏性药物应用史.查体见手背慢性苔藓化、色素沉着.面部有色素性苔藓样斑块,腹部有丘疹性损害.颈、腹部皮损活检显示:真皮乳头层表浅血管周围有密集的炎症细胞浸润,延及真表皮交界处.浸润细胞包括淋  相似文献   

11.
慢性光线性皮炎(CAD)是一种严重的、致残的、且难以治疗的光敏性皮炎。好发于年龄较大的男性。已证明CAD为一谱状疾病,它包括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多症,光敏性湿疹,光敏性皮炎╱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症(PD/AR)综合征等。主要临床特征,是在暴露部位发生光敏性湿疹性皮疹,有时出现浸润性斑块;并有发展为全身性红皮症的倾向;有时在严重病例的血循环中,可出现Sèzary细胞。组  相似文献   

12.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来源于NK细胞,部分病例来源于NK样T细胞.2001年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WHO分类已将其命名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nasal type)".1以往曾称为中线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等.主要发生于结外,是指原发于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以外的NK/T细胞淋巴瘤,以区别于原发于鼻部的鼻NK/T细胞淋巴瘤,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8岁。头、面、双耳、颈部、胸前“V”字区以及双手背弥漫性浸润性暗红斑3年。部分肥厚苔藓化,表面覆糠状鳞屑,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病理检查确诊为光线性类网织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4.
980529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与皮肤淋巴瘤的鉴别/汪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4).-237 对4例伴皮肤损害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和18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进行了临床病理、免疫学分型及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前病毒DNA的比较性研究,结果:4例ATLL出现皮肤损害同时有系统症状如:广泛的浅淋巴结肿大,乳酸脱氢酶和白介素2受体异常增高,外周血有花瓣样细胞和骨髓异常,其外周血、骨髓、皮肤和淋巴结的HTLV-1前病毒DNA均阳性,而18例CT-CL均阴性。2例光线性点网织细胞增多症和2例皮肤淋巴细胞浸润均为阴性对照。足资鉴别。参6 (贾泰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一例蕈样肉芽肿(MF)酷似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症。患者男性,61岁。在其面、颈部有红斑及皮肤变硬,衣领以下遮盖皮肤未受累,临床上与光线性类网状细胞增生症的表现相似,患者否认对光敏感,皮损与季节变化无关。为进一步研究,对患者进行多种检查,如卟啉筛选检查、单色光试验、光斑贴试验均正常。DNA切除修复正常,血常规除血红蛋白升高外,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正常,骨髓活检、胸部X线检查、尿路造影、肝功能试验、尿、电解质、血浆蛋白电泳及血糖均正常。除IgE升高外,其他免疫球蛋白正常。颈部皮肤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2例多中心性网织组织细胞增生症(MR)。其超微结构变化的特征是:有些较小的MR 细胞与组织细胞的外观十分相似。这些细胞中的溶酶体相当大(500~1500nm),髓样结构不常见,无类脂质或其它特征性的包涵体,也没有郎格罕氏颗粒。在少数小 MR 细胞中可以见到次级溶酶体的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光化性皮炎91例起病方式分析阎春林①廖康煌①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曾被称为光敏性皮炎/光化性类网织细胞增生症(PD/AR)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病谱性疾病[1],于疾病不同阶段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起病方式也有不同,早期诊断常较困难。...  相似文献   

18.
对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了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细胞表型研究及 DNA 分析,发现损害中的瘤细胞具有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认为本病实质上就是一种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并与其它几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组成了一个病谱,属于这一病谱的疾病可能包括特发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 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内芽肿及鼻部淋巴瘤等.本病最新命名——中线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对致死性中线肉芽肿进行了组织病理,电镜观察,细胞表型研究及DNA分析,发现损害中的瘤细胞具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认为本病实质上就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与其它几种面部中线破坏性疾病组成了一个病谱,属于这一病谱的疾病可能包括特发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肉芽肿及鼻部淋巴瘤等。本病最新命名-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为找出蕈样肉芽肿(MF)的早期组织形态学特征,作者对22例 MF 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研究。本组临床诊断有斑块状类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粘蛋白沉积症、变态反应性皮炎、原发性皮肤网织细胞增生症、扁平苔藓、中毒性皮肤病等,而形态学相似归为Ⅰ期 MF。采用常规 HE 染色和组织自动放射照相术(ARG)进行观察研究。ARG研究对象为4例Ⅰ期 MF、3例Ⅱ期 MF、2例Ⅲ期 MF、2例良性淋巴细胞增生症、1例类银屑病和2名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