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痹证是由于风、寒、潮、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经云:“风寒浊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等。  相似文献   

2.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塞不通也,临床上根据风寒湿邪的偏胜不同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和热痹。10余年来,笔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34例痹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4例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8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10天。西医疾病范围:肩周炎、增生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  相似文献   

3.
三十二、痛痹累年久不已 变通经方以应机痹证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要表现 ,包括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诸多病变。其病机 ,《内经》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并据三气之多寡分为三痹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此说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 ,至今仍被遵为诊治痹证之准则 ,从而提出依据三痹之不同 ,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以疗之 ,尽管后世医家有提出久病体虚之论 ,但其治法仍未脱离《内经》指规。如其对痛痹日久者 ,仍…  相似文献   

4.
痹证是中医内科的一大病种,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大多数风湿免疫性疾病.痹证作为一个病被详细论述首先见于《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1 ]33."五脏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1]33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5.
前言祖国医学对风湿性关节痛(包括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风痹”“行痹”“著痹”“肌痹”“骨痹”痛风”“历节”“白虎”等名称。而本病的形成,由于风寒湿三气如素间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虽同属痹病,而以风胜、寒胜、湿胜,作为症候不同的区别,以“风气胜者为行痹”以其痛无定处,有游走之状,“寒气胜者为痛痹”以其痛较剧,“湿气胜者为著痹”以其局部沉着固定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较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退变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病骨质增生、老年性关节炎等,在中医属痹证范畴。《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痹者,闭也;闭塞不通,邪气凑虚,着而不去,血气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风寒湿三气之为病,痹证其要徵也。惟三气之至有偏胜,体气之禀赋有厚薄,饮食起  相似文献   

7.
痹证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痛风等病。《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虽未有痹证专篇,但在《痉湿暍病脉证第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及《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中,对痹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 病因病机 《内经》中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外还指出“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金匮》在此基础上,对痹证的认识更系统,尤其对于“历节”这一痹证的特殊类型,强调正气不足是发病的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尪痹)是一种以全身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以缓解疼痛、对症支持为主。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痹病”范畴,认为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风、寒、湿是其重要病因。中医针对病因病机,运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文章旨在基于“风胜湿”理论探讨风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痹者,闭也,有闭阻不通之意。凡外邪侵入肢体的经络、肌肉、关节,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疼痛、肿大、肿胀或麻木等症,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者,统称为痹证。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等。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针灸治疗中如不注意针刺后的护理,就会出现感染、血肿、出血等后果。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对风湿病之认识:素问痹论篇载:“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夙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张景岳曰:“风胜者行痹,风者善行,故走注历节无定所、为阳邪。寒胜者为痛痹,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是为痛痹,此为阴邪。湿胜者为著痹,以血气受湿,濡滞肢体,沉重而疼痛,顽木留著不移,是为著痹,亦是阴邪”。辨证:风湿之为病,害人皮肉筋脉最甚,有自外感由口鼻而来者,或坐卧湿地而咸受者,有久患风湿已成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提出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结合《黄帝内经》的认识,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的分析,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形成致痹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条件;致痹因子乘虚侵入人体聚合,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决定因素。根据致痹因子-荣卫较量模型,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此判定致痹因子积聚部位与程度,据此将本病分为起病期、发病期、发作期、高峰期4个时期,并确立相应的治法和用药。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痹病”范畴,其发生、发展、转归与络病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微小血管新生的病理状态与络脉生理和络病病机特点,以络脉为其邪伏、邪发、邪伤及邪阻之所展开论述,可认为“络病”是其病理基础,络虚是其根本病机,风挟寒湿之邪内侵络脉为发病关键。基于“络病”理论和“风药”理论相关认识,从独活寄生汤为治风之剂视角认识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并提出病变早期络脉郁滞、风药先行,中期络脉瘀塞、健脾化瘀,晚期络脉空虚、风引入肾,探讨独活寄生汤在病变不同时期风药与他药的组方原理,丰富独活寄生汤的组方配伍理论,扩展独活寄生汤的临床指导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证常以风、寒湿邪之偏盛、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 ,疼痛着重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并对关节红肿疼痛的称之为热痹。《内经》为痹证提供了正确的病机  相似文献   

15.
<正> 痹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病。痹症的发生,由于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所以《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但人体的素质各有不同,风寒湿邪也各有偏胜。风寒湿邪侵袭后,若偏于风胜者,为行痹;偏于寒胜者,为痛痹;偏于湿胜者,为着痹。如素体阳盛,内蕴化热,也可以成为热痹。痹证迁延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经络而侵及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的演变过程,故本病日久,除可出现心痹外,又通常存在着肝肾不足的证候,使病情较为顽固难治。  相似文献   

16.
论痹     
“痹”有闭塞不通的意思。凡身体某部或某些部分,由于营卫不利、气血凝涩而致肢体、关节、经络、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病证均称为痹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痹者闭也”。《素问·痹论》这篇简要的论述,揭示了痹症的病因分型和病理。痹症现代医学称为风湿病、风湿热。“风湿”之名、祖国医学早就有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此名风  相似文献   

17.
一、中医对关节炎的认识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祖国医籍早有记载,《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多由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卫阳不固饮食失节,起居无常,劳倦汗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  相似文献   

18.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还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由于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饮食失节,居处卑湿,身体劳倦,以及汗出,饮酒等,均可导致卫阳不固,腠理空疏,风寒湿邪得以乘虚而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系统性炎性疾病,主要是侵犯动关节的滑膜,炎症常出现于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中医虽然无此病名,但在历代医家的论著中常有相关的描述及命名。据其病痹在体为骨,在脏为肾,故命之为“骨痹”、“肾痹”;又因其病性顽固,病程迁延,缠绵难愈,治宜长久而称之为顽痹;还因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利、屈伸不能等而谓之“历节风”、“鹤膝风”、“鼓槌风”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内经》“心痹”理论与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密切相关。结合“心痹”理论的内涵,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心血管损伤以营卫失调为发病关键因素,初期为“邪居脉道”,后期以“邪痹于心”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与“脉痹”“心痹”证候的相关性,提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血管损伤可用“豹刺”大陵、调和营卫法以益心通痹,以及巧用化瘀补虚诸药、少用辛燥之品以祛邪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