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1988年,我们采取116例宫颈癌病人和36例无宫颈疾病妇女的宫颈组织,以(α-~(32)P)-dCTP标记的HPV 16 DNA BamHI酶解片段为探针,用Southern blot核酸杂交技术进行了BPV 16 DNA相关序列检测。本文就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探讨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组织来源 宫颈组织标本采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标 相似文献
2.
3.
鉴于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以至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为此作者复习相关文献,就HPV的结构、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流行病学、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等方面加以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和18型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探针PCR技术对62例患的宫颈管分泌物中HPV病原体分别进行检测,其中宫颈癌22例(包含CINⅢ级10例);慢性宫颈炎20例;正常宫颈20例。结果:上述宫颈分泌物中的HPVl6、HPVl8总阳性率分别是59.1%、20.0%和0%,三差异具有显性,且CINⅢ级与宫颈癌I~Ⅲ期之间差异显。结论:HPVl6、HPVl8感染是宫颈癌致病的重要因素。HPVl6、HPVl8荧光探针PCR技术可以作为检测HPVl6、HPVl8感染及宫颈癌早期诊断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糜烂和癌变的相互关系。方法:阴道镜下对116例宫颈糜烂患者、12例宫颈癌患者及36例正常妇女宫颈,分别钳取活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活组织进行HPV公共引物及HPV16、HPV18型特异引物检测。结果:宫颈糜烂患者HPV阳性率为29.31%,正常妇女宫颈HPV阳性率仅11.11%(P<0.05),宫颈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与宫颈癌强相关(OR=5.56%CI=1.21-25.459)。“高危”HPV-DNA检出率随宫颈鳞柱上皮异位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宫颈糜烂癌变的病因可能与持续感染“高危”HPVs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互关系。方法:阴道镜下对116例宫颈糜烂,12例宫颈癌及36例正常宫颈分别钳取活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活组织进行HPV公共引物及HPV16、HPV18型特异引物检测。结果:29.31%的宫颈糜烂患者HPV阳性,正常宫颈阳性率仅11.11%(P<0.05),宫颈糜烂Ⅰ度、Ⅱ度、Ⅲ度及宫颈癌中HPV16是最常见亚型,其阳性率分别为9.38%、18.90%、25.53%、75.0%,宫颈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与宫颈癌强相关(OR=5.56,95%CI=1.21-25.49)。“高危”HPV-DNA检出率随宫颈鳞柱上皮异位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宫颈糜烂的病因可能与持续感染“高危”HPVs有关。 相似文献
7.
人类乳头瘤病毒及其亚型在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宫颈癌高发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南疆维族宫颈癌新鲜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各40例)进行HPV-C、HPV16、HPV18及HPV6/11的检测。结果:HPV-C、HPV16、HPV18及HPV6/1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2.5%、10.0%及0%,在维族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0%、5.0%、0及7.5%,在HPV-C阳性的宫颈癌中HPV16阳性占82.8%。宫颈癌组织中HPV-C及HPV1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PV16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而HPV18在宫颈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HPV总感染率及HPV16阳性率在宫颈癌的各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分级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HPV感染与我国癌颈癌高发区新疆南部地区维族宫颈癌发病有密切相关,其中HPV16感染在南疆维族妇女宫颈癌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HPV16主要与鳞癌有关,而HPV18与宫颈腺癌有关。HPV-C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及抑癌基因p53突变对宫颈的致癌作用以及HPV感染与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限制性睛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4例原发性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HPV16,18型DNA及抑癌基因p53的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9.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能诱发宫颈癌的DNA病毒,尤其是高危型和混合感染.HPV的生物特性导致其具有致癌性,利用HPV的核酸检测可简便迅速地诊断宫颈癌,有利于早期治疗.鉴于HPV与宫颈癌的关系,HPV疫苗研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阴道镜下对 116例宫颈糜烂 ,12例宫颈癌及 36例正常宫颈分别钳取活组织 ,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活组织进行HPV公共引物及HPV16、HPV18型特异引物检测。结果 :2 9.31%的宫颈糜烂患者HPV阳性 ,正常宫颈阳性率仅 11.11% (P <0 .0 5) ,宫颈糜烂Ⅰ度、Ⅱ度、Ⅲ度及宫颈癌中HPV16是最常见亚型 ,其阳性率分别为 9 38%、18 90 %、2 5 53%、75 0 % ,宫颈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与宫颈癌强相关 (OR =5 56,95%CI =1 2 1~ 2 5 4 9)。“高危”HPV DNA检出率随宫颈鳞柱上皮异位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 :宫颈糜烂的病因可能与持续感染“高危”HPVs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言奎!青岛市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1999,(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和18 型及抑癌基因p53 突变对宫颈的致癌作用以及 H P V 感染与p53 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 R F L P) 技术对34 例原发性宫颈癌组织及30 例正常宫颈组织 H P V16 ,18 型 D N A 及抑癌基因p53 的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 H P V16 ,18 D N A 在宫颈癌的总阳性率为647 % (22/34) ,正常宫颈组织只有67 % 阳性,8例宫颈癌组织出现p53 基因第6 外显子突变,其中2 例为 H P V16 D N A 阳性、1 例 H P V18 D N A 阳性。结论:宫颈癌的发病与 H P V 感染及p53 基因突变有关,宫颈癌组织中p53 基因突变与 H P V 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根据HR-HPV感染情况的不同将158例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分为单一感染组(n=119)和多重感染组(n=39)。记录两组患者的HR-HPV亚型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单一感染组HR-HPV亚型以16型(94.96%)、18型(2.52%)居多;多重感染组以二重感染(82.05%)为主,三重感染(12.82%)、四重感染(5.13%)较少,其中二重感染HR-HPV亚型以16+18型(38.46%)、16+33型(12.82%)、16+59型(10.26%)居多。多重感染组中年龄≥65岁、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单一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均是宫颈癌患者合并HR-HPV多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R-HPV二重感染、三重感染、四重感染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临...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变异株与宫颈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必要条件。根据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在亚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HPV分为不同的变异株。HPV变异株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某些特定的HPV变异株感染可能增加发生宫颈癌的风险,其可能的机制是免疫逃逸、改变病毒癌基因的表达等。 相似文献
15.
16.
0引言宫颈癌是女性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每年都有37万新发病例,而且约19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1]。由于宫颈涂片和大面积普查的不断开展,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30%,我国降低了近68%。近年来随着人乳头状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Southern blot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以[a—~(32)p]—dTTP标记的国内HPV16和HPV58型基因组为探针,检测了31例宫颈癌和22例非宫颈癌的活检组织标本。结果表明宫颈鳞癌组织中HPV相关序列的阳性率为51.7%,非癌组织中阳性率为18.2%,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P<0.05)。HPV以16型检出率最高,提示在我省HPV16型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核酸杂交技术研究人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与膀胱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与核酸分子杂交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组织中HPV·DNA。结果膀胱癌中HPV16感染率为56.2%(27/48),HPV18感染率为8.4%(4/48)。分化差者HPV16DNA阳性率为74%,显著高于分化好者(27.3%P<0.05)。浸润性者(T2~T4)HPV16阳性率为72%,明显高于浅表性者(25%,P<0.05)。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膀胱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病毒病因中人乳头病毒和疮疹病毒:II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PV DNA and HSV-2 antigens were detected in a series of cervical lesions by DNA hybridization and PAP stain techniqu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HPV and HSV-2 in the viral etiology of cervical carcinoma. The correlation of HPV DNA sequence and HSV-2 antigen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s of HPV 16, 18 and 11 in cervicitis, dysplasia and cervical cancer were 13%; 0, 13%; 17%, 17%, 17%; 43%, 8%, 4%; and HSV-2 antigens were found in 41% of cervicitis, 50% of cervical dysplasia and 63% of cervical carcinoma.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HPV hybridization with that of HSV-2 antigen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both HPV DNA and HSV-2 antigens could be detected in some ca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iral etiology of cervical carcinoma may be multifactorial and HSV-2 and HPV may be synergist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