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筛窦及其邻近结构CT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内窥镜鼻窦手术提供影像学资料,观察了筛窦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对9名健康人筛窦进行了横断层面连续CT扫描,对20名健康人进行了横断加冠状层面扫描,每人平均扫描22次,发现个体间筛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横断扫描可清晰地显示出后组筛窦或蝶窦与视神经管的解剖关系和颈内动脉与蝶窦的解剖关系。冠状扫描可详细地观察到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与眼眶、前颅底的解剖关系。鼻窦CT扫描对鼻窦炎病因学分析、鼻内窥镜手术设计和术中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吡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0具完整成人尸头进行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其中部分尸头还运用横断位CT扫描重建矢状位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嘴邻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示;根据CT扫描,可将前筛窦气房分为4组:即漏斗前筛房,漏斗外气房,漏斗后气房,筛泡筛房;同时又可将前筛窦分为筛内型和筛外型。表明CT扫描能充分显示前筛窦气房的气化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蝶窦的手术进路包括:①经筛窦(鼻外筛窦、鼻内筛窦、上颌窦筛窦);②经上颌窦;③经鼻腔;④经鼻中隔;⑤经腭进路。作者主要介绍了经筛窦进路,经鼻腔进路和经鼻中隔进路以及每种进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熟悉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安全地通过每个区域而进入蝶窦。采用固定后的3具矢状面标本,4具冠状面标本估计蝶窦前壁的每个解剖区域;用5具新鲜标本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检查蝶筛隐窝和蝶窦口;10位病人经内窥镜检查蝶窦前面;回顾性分析了25例蝶窦CT扫描(包括矢状面和冠状面)判断蝶窦前壁正常结构和解剖变异;前瞻性观察了5例蝶窦CT扫描和3维CT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认识鼻及鼻窦疾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96例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及鼻窦肿瘤进行CT检查,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CT能清晰地显示鼻窦解剖结构,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前后筛房,筛房与眼眶之间关系及后筛与蝶窦颅底间的关系。对鼻窦内组织情况也能清晰显示,用CT对慢性增生性鼻窦炎进行分期,有利于手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对慢性鼻窦炎、上颌窦囊肿、筛窦炎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9例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鼻窦轴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其中93例上颌窦黏膜增厚、54例筛窦黏膜增厚、23例蝶窦黏膜增厚、9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鼻窦炎合并息肉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腺样体肥大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鼻咽癌5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为鼻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40具完整成人尸头进行冠状位及横断位CT扫描,其中部分尸头还运用横断位CT扫描重建矢状位CT扫描,对前筛窦及其毗邻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示:根据CT扫描,可将前筛窦气房分为4组:即漏斗前筛房(出现率87.5%)、漏斗外气房(出现率82.7%)、漏斗后气房(出现率86.3%)、筛泡筛房(出现率100.0%);同时又可将前筛窦分为筛内型(出现率71.2%)和筛外型(出现率28.8%)。表明CT扫描能充分显示前筛窦气房的气化变异及其邻近结构的影像学特征。这对于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的疗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量化研究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炎的发病的关系。用自行开发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9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冠状位鼻窦CT,观测指标包括:骨性解剖结构变异,筛漏钹突角度,筛泡等,测量相应结构的冠状位截面积,角度,长度。  相似文献   

8.
对鼻窦CT扫描者在检查前用鼻窦炎症状问卷(SNOT-20量表)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与CT扫描结果作半定量分析。SNOT-20量表包括鼻腔症状、鼻旁症状、睡眠、社会交往、情感方面的20个鼻窦炎症状,每个症状从无症状到最严重分5级。每个病人总的分值从0~100,0分为无症状。1~33分为轻度,34~66分为中度,67~100分为重度。CT扫描用120kV,500mA,扫描用冠状位,从额窦到鼻额管层厚3mm,鼻额管到蝶窦后壁5mm层厚。前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分别按单侧计算,0分为正常,…  相似文献   

9.
蝶窦后鼻孔息肉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蝶窦后鼻孔息肉少见,1995~1997年我科遇到2例,报道如下。例1男,61岁。主诉左侧鼻塞2年。检查时发现左侧后鼻孔息肉。鼻窦冠状位CT扫描显示左侧上颌窦和筛窦正常,蝶窦模糊、密度增高。左侧鼻腔后部及鼻咽部有软组织密度影(图1,2)。在4mm0°内...  相似文献   

10.
鼻丘及其邻近结构CT观察及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20例。结果①绝大多数病例(99%)有鼻丘气房,儿童(9~16岁)鼻丘发育与成人相比无差异性;②鼻丘形态变化很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③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发育关系密切,鼻中隔偏曲对其发育无明显影响;④前组鼻窦的广泛炎症易波及鼻丘,并可出现鼻丘骨质增厚。结论鼻丘为鼻内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进路,可借助鼻窦CT进行术前设计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鼻窦解剖及其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鼻窦解剖及其变异对鼻窦炎和手术的治疗。方法 观察100具颅骨、10个尸头,复习750例鼻窦炎鼻窦冠状CT和1000例内窥镜鼻窦手术记录,研究中鼻甲、钩突、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含上颌窦骨性裂口)、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的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分析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和手术的关系。结果 ①中鼻甲、钩突、前鼻颅底、筛蝶区域和鼻中隔均存在解剖变异;②中鼻甲、钩突和鼻中隔的变异在有鼻窦炎侧明显多  相似文献   

12.
对109例临床疑为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扫描结果进行了分析,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93例(85.3%),16例粘膜呈正常影像(14.7%),93例鼻窦粘膜异常改变者鼻窦骨结构变异60例(64.5%)。通过对鼻窦骨结构变异和鼻窦炎情况的观察分析,认为处窦骨结构变异可能是鼻窦炎致病因素之一。鼻窦慕 前组筛窦和上颌窦发生率最高,同时伴有窦口 道复合体粘膜异常,支持了鼻窦口吲流障碍可以继发鼻窦炎的观点。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蝶窦的自发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极为罕见 ,我科遇见 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 ,4 6岁。 2 0 0 1年 2月 2 0日入院。主诉头痛 3年 ,鼻根部麻木感 1年。无鼻塞、流涕 ,否认头面部外伤史和鼻出血史。鼻内镜检查 :鼻腔内诸结构未见异常 ,黏膜正常 ,未见分泌物或出血。鼻窦轴位CT显示右蝶窦、后筛窦扩大 ,窦腔均匀高密度影 ,窦壁增厚 ,未见骨质破坏。冠状位CT除显示右蝶窦、后筛窦扩大和均匀高密度影外 ,蝶窦外侧壁及右前床突区骨质破坏 (图 1)。诊断 :右蝶窦黏液囊肿侵及后筛窦。 2月 2 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右蝶、筛窦囊肿切除术 ,…  相似文献   

14.
冠状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鼻科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寻求对鼻、鼻窦病变,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方法,获得较为真实的影像,使鼻肉镜手术更安全,可靠、彻底,对168例鼻窦炎及107例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行鼻窦冠状CT扫描,并对OMC进行三维重建,同时与内镜检查及正常组相对照。  相似文献   

15.
钩突组织学与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对钩突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电镜下观察了15个钩突粘膜的组织结构和32例患者的鼻部冠状位CT图像。结果:①在病理情况下,钩突粘膜的结构紊乱,鼻窦炎症越重,钩突粘膜损伤越严重;②钩突有内移、外移、气化、肥大等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关系密切;对鼻窦炎患者切除钩突,开放筛漏斗有利于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手术前和手术中认真阅读CT片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防止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有鼻窦炎及相关症状和无鼻窦炎症状的人群中的头颅冠状CT扫描结果,统计它们在放射影象学上鼻腔及鼻窦异常的发生率,以阐明头颅冠状CT扫描在鼻窦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对象是100例有单纯鼻窦炎症状并排除了鼻腔其他疾病的病人和82例患眼眶病而无鼻窦炎病史的病人,全部病例均为18~72岁的成年人。方法是连续冠状CT扫描,放射影象学指包括蝶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额窦和上颌窦的粘膜增厚和窦腔浑浊,还涉及了上颌骨囊肿、变异弯曲的中鼻甲、泡状鼻甲和鼻中隔偏曲等。作者重要发现是:①头颅冠状CT扫描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钩突有更深入的认识,在电镜下观察了15个钩突粘膜的组织结构和32例患者的鼻部冠状位CT图像。结果:①在病理情况下,钩突粘膜的结构紊乱,鼻窦炎症越重,钩突粘膜损伤越严重;②钩突有内移、外移、气化、肥大等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关系密切;对鼻窦炎患者切除钩突,开放筛漏斗有利于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手术前和手术中认真阅读CT片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断层解剖,旨在提高对此区域结构的认识。方法 观察20例(40侧)头部离体标本的视神经管结构,蝶窦外侧壁特点及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的关系。用火棉胶包埋10例标本,对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的区域进行冠状、水平位的薄层切片,观察各层面结构和位置。结果①77.5%颈内动脉和90%视神经在蝶窦外侧壁向窦腔内侧形成突起;②前床突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前部的重要骨性标志;③蝶筛隐窝和圆孔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前中部的重要骨性标志;④岩尖前端和卵圆孔在水平、冠状层面上,为该区域中后部的重要骨性标志。结论 通过研究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的断层解剖,并与大体解剖进行对照,为此区域的影像学和手术学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Haller气房(HC)是19世纪解刮学家Haller描述的沿眶内侧壁、向上颌窦延伸的筛窦气房,亦名颌筛气房或颌眶气房,最常见源起目前筛窦,位子筛泡下方,是筛窦发育的解剖变异。HC的大小变化大,如较大和/或邻近上颌窦口,则可使漏斗和上颌窦口变窄,甚至压迫钩突并使其内倾,造成窦口鼻道阻塞。本身虽不是疾病,但可构成鼻窦炎和压力性头痛的促发因素。HC还可同时伴中隔偏曲、泡性鼻甲、钩突长而成用等解剖异常。鼻内窥镜检看不到HC,冠状CT片亦易漏诊,如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区采用间隔仅1.smm的冠状CT扫描,较易发现HC的存在。文献报…  相似文献   

20.
鼻丘及其邻近结构CT观察及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20例。结果①绝大多数病例(99%)有鼻丘气房,儿童(9 ̄16岁)鼻丘发育与成人相比无差异性;②鼻丘形态变化很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③鼻丘向上气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