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0年间确诊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41~90g/L),尿蛋白( ~ ),肾衰竭(血清肌酐442~1021μmol/L);10例(26.3%)血尿酸增高;5例(13.2%)血钙升高。除2例放弃治疗外,36例经综合治疗后29例(76.3%)完全缓解。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对蛋白尿、肾衰竭病人应首先考虑该病的可能,并进行骨髓穿刺或活检术、血清蛋白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尿本-周氏蛋白等检查,才不致于漏诊、误诊。一旦明确诊断,积极输液,利尿,促进尿酸排泄,应用血液透析和化学治疗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疾病,是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肾衰竭为MM患者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MM合并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14例肾脏病理活检资料;以血肌酐为肾损害的指标进行MM合并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脏病理表现多样,14例肾活检中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5例,淀粉样变性(ALD)4例,急性肾小管损伤2例,轻链沉积病(LCDD)2例,管型肾病(CastN)1例.血肌酐升高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OR=12.591,P=0.020).结论 MM合并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贫血、骨损害、血压升高常见;肾损害病理类型多样,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及淀粉样变性所占比例较大.高钙血症是MM患者以血肌酐升高为表现的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M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国内外统计,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发生率为60%~90%.蛋白尿是MM肾病早期的表现,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蛋白尿,数年后才出现骨髓瘤的其他症状或肾功能不全,故易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蛋白尿或隐匿性肾炎.本研究回顾了我科自1996年至今以蛋白尿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肾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为骨髓异常浆细胞增生的恶性疾病,50%患者早期有蛋白尿、镜下血尿、管型尿。约20%患者确诊时有肾功能不全121。我院自1999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初诊尿检查异常或伴肾损害的MM患者16例,现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MM肾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系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主要浸润骨髓和软组织,它能产生单株(M)球蛋白,仅具有一种重链(r、a、d或e)与一种轻链(κ或λ),引起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和免疫功能异常。本病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平均寿命3~4年。上海市1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发现86例有肾脏病变,占66.2%(约占2/3),32例(24.6%)表现慢性肾功能衰竭,86例中占37.2%(包括氮质血症16.3%、尿毒症20.9%)、肾脏病变可作为首发症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为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以合成和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为特征 ,大约半数左右的患者可以肾脏病变为首发症状 ,临床上较易误诊或漏诊。我院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多发性骨髓瘤 (MM ) 4 2例 ,其中误诊 13例 ,误诊率 30 .95 %。现分析其原因 ,并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35岁~ 5 9岁 ,平均年龄 5 2岁。1.2 临床表现 :颜面浮肿伴尿检异常 8例 ,贫血 2例 ,下肢浮肿伴皮下出血 2例 ,肝脾淋巴结肿大 1例。1.3 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 5 0~ 10 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3例MM患者临床资料,应用Cockcroft-Gault方程评估肾功能,按肌酐清除率(Ccr)低于60 ml.min^-1.(1.73 m^2)^-1与不低于60 ml.min^-1.(1.73m^2)^-1分A、B两组,进行两组间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肾功能损害是本病重要表现之一,高达84.3%,以肾损害症状首发者占17.6%,尿常规检查多表现为孤立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相对少见。A组与B组比较,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血高β2微球蛋白、贫血发生率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cr与年龄、血钙成负相关,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MM肾损害有一定的临床特点,肾损害与年龄、高钙、高尿酸血症、贫血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8例MM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感染率27.38,粒细胞缺乏组医院感染率、感染致死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和MVC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0.62%和25.71%)与VAD的M2组的(69.23%和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粒细胞缺乏组平均感染日13.65天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的8.72天(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瘤细胞比例按照Greipp标准,重新进行评估。结果130例多发性骨髓瘤中,97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92g/L);120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06.5mm/h;蛋白尿56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81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9.3mmol/L;有101例做尿本周氏。阳性为46例,占45.6%;101例血清球蛋白增高,平均为77.69%;骨髓穿刺瘤细胞比例4.5%~76.5%(平均4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对多发性骨髓瘤中发病率较低的IgD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笔者从1994 年至1997年北京各医院送检的骨髓瘤标本中收集了20例IgD型发性骨髓瘤(MM) 标本,进行了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分析;结果:发现此病患者较其它型骨髓瘤年轻,常见于50岁以下男性,血清蛋白电泳大多出现M带,免疫固定电泳图谱上可见患者血清与IgD抗血清形成一条致密浓集的单克隆区带,IgD型MM患者尿本周阳性率为8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糖皮质激素对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 方法 检索Science Direct、EBSCO、Wiley、PubMed、CBMdisc、CNKI等数据文献库,收集1995-201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以糖皮质激素作为随机对照试验治疗IgA肾病相关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置信区间(95% CI).用Revman5.0软件从总体疗效、不同蛋白尿程度、不同疗程、不同肌酐值水平及联合ACEI等亚组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256例激素组和273例对照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O.000 01);②蛋白尿大于1.5 g/d和小于1.5 g/d的IgA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蛋白尿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③对于血肌酐小于1.5mg/dl的IgA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蛋白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④糖皮质激素短程治疗(<1年)和长程治疗(≥1年)对于蛋白尿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⑤激素联合ACEI类药物对于蛋白尿的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蛋白尿总体疗效确切,对于不同程度蛋白尿的IgA肾病,激素治疗均有效,考虑不同疗程对于蛋白尿的疗效无明显影响,建议可适当缩短激素治疗疗程.激素联合ACEI较单纯应用ACEI类药物能更有效降低蛋白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99mTc-MD骨显像表现特征及其在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MM患者进行99mTc-MD骨显像检查,分析其病灶分布、形态等特点。结果42例MM患者99mTc-MD骨显像异常34例(80.5%),病灶均为多发,大部分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少部分表现为浓聚合并缺损。受累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腰椎、骨盆和四肢肩带,胸骨、颈椎较少见。肋骨大部分表现为圆点状、串珠状放射性浓聚,多条肋骨受累,在腰椎、胸椎上则以扁平横条状放射性浓聚多见,骨盆、脊柱可见“面圈样”改变,颅骨可见“帽状”放射性浓聚。结论99mTc-MD骨显像在MM中有某些表现特征,可作为探测MM骨损害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99Tc^m-MIBI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12例,病例组MM患者42例(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期8例),其中初诊37例,复发5例,注射99Tc^m-MIBI(555MBq)后10min进行全身成像,根据图像特点可分为4种表现类型,即N型、D型、F型和F+D型,依据显像的范围(E)和程度(I)对图像进行半定量计分,并分析其与临床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图像表现形式和半定量计分均有显著差异。若以99Tc^m-MIBI显像阳性(F、F+D型或D型并S>2)作为多发性骨髓瘤处于活动期的判断标准,其诊断准确性为100%,且图像计分与血液中M蛋白含量和骨髓中浆细胞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判断MM病灶的活动性及病情评估等方面,99Tc^m-MIBI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肿瘤前体细胞克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循环血液中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体系对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中可能存在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进行扩增与促分化,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14例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新鲜PBMNCs样本以小淋巴样细胞为主。培养第3天时,可见较多增殖十分活跃成簇生长的免疫母细胞样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38%±14%,胞浆Ig阴性,浆细胞相关抗原CD38阳性,未见形态学典型的浆细胞。培养第6天时,培养物中则以典型的浆细胞团生长为主,占有核细胞的58%±8%。这些浆细胞高表达CD38抗原以及与原患者骨髓瘤细胞一致单克隆性胞浆Ig。结论MM患者PBMNCs中含有高增殖潜能的肿瘤前体细胞克隆,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为骨髓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刘学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6,(2)
本文对2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人(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WM)血清Ig、补体C_3、溶菌酶含量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进行了测定,观察了血清及血中单克隆Ig(M-蛋白)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MM血清功能性Ig、C_3、溶菌酶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清CI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及M-蛋白对正常人淋转均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MM血清中某些免疫成分的异常可能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早期死亡(6个月内)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血白蛋白水平、血肌酐(Cr)水平、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和是否合并有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分析确定只有血白蛋白水平、血Cr水平、血β2-MG水平及是否合并有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高血β2-MG水平、合并有淀粉样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早期死亡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